阿拉伯語日漸火熱 不應僅為擇業
阿語是個小語種,和英語相比,阿語無論從教學培養還是招生規模上,一直顯得“捉襟見肘”。在寧夏,阿語的人才培養在近幾年隨著“中阿經貿論壇”和今年“中阿博覽會”的召開,日漸火爆:阿語人才走俏,學習阿語的人倍增,阿語培訓機構增多……“熱潮”的背後是否真的能帶來寧夏阿語教育的全麵提升,寧夏阿語人才的良性儲備……麵對阿語熱,我們需要怎樣的思考?
新聞背景
遍地開花的阿語人才教育培訓機構
“中阿經貿論壇”和“2013年中阿博覽會”的召開,讓阿語人才的需求量急劇攀升,阿語人才的緊俏也帶動了阿語培訓學校的發展。
早在1985年,全區隻有兩所院校(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和寧夏同心阿語學校)專門教授阿拉伯語,到今天全區有15所學校都開設有阿語專業教育,寧夏的阿語人才教育培養機構近些年隨著中阿經貿活動的開展,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以寧夏國際穆斯林語言學校為例,2013年原本計劃招生300人,因為學生入學願望強烈,最終招錄了560餘名學生,生源從寧夏擴大到全國各地。而在全國開設阿語專業的高校也不過才有20餘所。
現象
阿語人才走俏中阿經貿活動
23歲的馬新是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的2013屆畢業生,目前工作已簽約到阿爾及利亞某建築公司,就在等待簽證的這段日子裏,他還參與了“2013中阿博覽會”的阿語誌願者服務,之前他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中阿經貿論壇”的誌願者服務。對於這樣大型的中阿經貿活動,馬新已不再怯場,並且在今年首場峰會上,他還挑起了大梁,擔任了70餘人的阿拉伯國家的客商參觀團的全程阿語翻譯,表現令人稱讚。
在本屆“中阿博覽會”上,像馬新這樣的阿語誌願者有80位,另外還有若幹阿語教師、阿語翻譯人才也為大會提供服務。“其實這個人數還遠遠不夠”,寧夏回族自治區外事僑務辦公室工作人員馬建國說。他說,限於我區阿語人才語言學習方向、運用語言的能力、溝通能力的問題,目前“中阿博覽會”隻能通過考核選拔的方式來招募阿語誌願者,“但嚴格來講,即使是選拔出來的阿語誌願者,在為外賓提供語言上的幫助也顯得有限。”
觀察
寧夏本土阿語人才“孔雀東南飛”
既有悠久的阿語辦學經驗,又有15所院校源源不斷輸送阿語人才,可為何寧夏的阿語人才還是“這個數字遠遠不夠”呢?
“因為大部分阿語人才外流”,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副教授白楠,2003年參與了寧夏大學創辦阿拉伯學院,她根據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10年來畢業生流向做出分析:寧夏大學10年裏,共培養阿語人才不過百名,其中相當大一部分(60%~70%)到廣州、義烏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外貿公司從事阿語翻譯工作;20%的人應聘在駐外機構、涉外企業海外部,及國有大型企業的對外項目部工作;還有少部分出國留學,主要是前往埃及、巴基斯坦、利比亞、沙特等國家。類似的分析,記者在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和寧夏同心阿語學校等院校也得到了證實。
這也就是說,寧夏培養的阿語人才留在寧夏的較少。這是為何?馬建國一語言中,“出去機會多。”他是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的畢業生,出過國、當過翻譯,如今又返回家鄉做了一名外事辦公務員。轉這麼一大圈,是因為2010年畢業之前,“學阿語的人在寧夏獲得的工作機會相當有限”。之所以又回來,“當然還是看上了寧夏現在對阿語人才的強烈需求。”
近些年,隨著中阿經貿活動的頻繁,包括寧夏大學在內的不少學校都在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上做出了靈活調整。據了解,15所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擴大招生規模,教授的語言方向也向實用性極強的旅遊商貿阿拉伯語方向轉變。
采訪手記
要大視野學小語種
“片麵為了好就業而選擇阿語學習的占到了學生總數的70%以上”,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阿語教研室主任納洪其說。他自1999年進入學院教學至今,稱“為就業而學習阿語的這個傾向逐年明顯”。為就業而學語言,在寧夏國際穆斯林語言學校同樣表現明顯,在該校接受采訪的近20名學生,幾乎90%以上學生認為“學阿語好就業,日後到江浙或阿拉伯國家掙更多錢”。
為就業選擇專業,無可厚非,“但類似心態過強,會造成阿語全麵人才培養走入瓶頸。”白楠說,掌握一門語言,不了解這門語言背後的文化、宗教,甚至語言發展的規律,“語言就僅僅成為賺錢工具,而非真正的交流工具。”
納洪其、白楠等阿語教育工作者不約而同有這樣一個期望,“學習阿語的視野可以放大一些,放遠一些”,學習商貿旅遊等實用阿語的同時,應多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宗教背景,多學習和閱讀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曆史人文知識,加強聽、說、讀、寫的練習……“了解得多了,掌握得多了,人就全麵了,阿語人才才能真正成為中阿交流的使者,而不僅僅是為了謀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