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維度把握習近平黨史學習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中深刻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把握曆史。如果曆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這一重要論述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根本遵循。
一、以鮮明黨性定位黨史研究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研究中提出“黨史姓黨”的重要論述,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對黨史工作性質作出重大判斷,同時明確了黨史研究工作的正確方向。一方麵,黨史研究的內容與黨的性質是統一的。恩格斯曾在1889年回憶他與馬克思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態度時指出:“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所有政黨並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這個不同於其他政黨的無產階級政黨不在是為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而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並成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是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根本標誌。因而,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本身就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種質的規定性,必然成為黨史研究的質的規定性。
另一方麵,黨史研究的目的與黨的性質是同一的。曆史研究從來都有著明顯的階級屬性,不存在所謂純客觀、超階級、沒有政治屬性的曆史。英國曆史學家科林伍德認為: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曆史研究的對象,確切地說來,不外是人類思想活動的曆史而已。德國哲學家齊美爾也指出:曆史真相不是一種純粹的重現,曆史學家不可能按照事情本來麵目去重現曆史事件,任何一種曆史記述形式都根源於某種有限的“觀點”。據此,他進一步強調曆史學家必須在記述中,通過某種方式強化自己的主觀性。顯而易見,齊美爾所說的“主觀性”則體現為曆史著述的性質所在。亦是說,在黨史研究中,需要通過諸多方式來強化“主觀性”即黨性,使黨史研究的目的符合黨的性質的價值取向。
二、以曆史思維把握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中強調,進一步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所謂曆史思維,就是運用曆史唯物主義將現實放在曆史的大背景中,即置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進行思考,揭示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和內在邏輯。因而,曆史不再是簡單的“過去事件的集合”,而是意義與價值的深層推演,且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未來叢書”。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曆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於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麵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承繼的活動,另一方麵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因而,曆史發展的連續性要求在黨史研究中,首先要將黨的曆史置於中華文明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中進行全麵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曆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重貨民族偉大複興的完整事。因而,全麵看待黨史,要注意考察分析黨史發展中的繼承性和關聯性,不能用靜止的、僵化的方法將其割裂開來;不能以“進人眼光審視古人”,而將曆史事件放在曆史“時勢”中,即曆史所處的不同時期中進行考察和評價。
同時,曆史發展的非連續性要求在黨史研究中,把握黨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流和本質。列寧曾指出:“政治事態總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它好比一條鏈子。你要抓住整條鏈子,就必須抓住主要環節。”由此可以看出,曆史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但在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征,或是在某個特定階段,發展過程上可能出去曲折或倒退,但在曆史研究中若不能正確區分曆史的主流與支流,其研究就會被階段性的曲折和倒退“遮蔽”,使研究偏離曆史發展的方向,進而難以認識曆史的本質、把握曆史發展的規律。
三、以人民立場考察曆史發展的創造力量
曆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還是個別英雄人物,這不僅是社會曆史觀的重大問題,也是區分曆史唯物主義和曆史唯心主義重要的分水嶺。唯心史觀在研究社會曆史發展時,或是考察人們曆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探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或是忽視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觀則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出發,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而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在社會曆史發展中起著最終決定作用。那麼,人類曆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曆史,同時也是物質資料生產者的曆史和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曆史。因此,以廣大勞動者為主體的人民群眾才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牆鐵壁,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曆史偉劇都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僅僅依靠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基於人民立場考察曆史發展,堅持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情懷的執政本色、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旨歸,確證人民群眾是推動曆史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始終牢記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黨史教育中,不僅要注重發揮先進典型作用,多講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風範,還要注重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偉大實踐和孕育在人民群眾中的首創精神,要牢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
四、以曆史關照現實指明曆史研究的重要價值
人民群眾具有主體能動性,然而,這種主體能動性的發揮與實現受到一定條件的製約,其中既包括受到自然環境的製約、一定生產力、生產關係狀況的製約,而且也受到一定時代的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和知識狀況等的製約。特別是一定的思想、觀念和理論總是以積極或消極的思想意識來影響人民的曆史活動,從而賦予人們的活動以一種主觀的能動性。因此,黨史學習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論學習,而是要將黨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最好的營養劑”,從中吸取精神力量,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初心使命。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指出的:“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一方麵,感悟思想偉力:學史明理,思想先行。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就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堅持思想建黨,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興黨強國,也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優勢。新時代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學習領會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同學習唯物史觀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創造性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另一方麵,掌握曆史主動:雖有智慧,不如趁勢。曆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在一百年的奮鬥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來分析和把握曆史發展大勢,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無論是黨的誕生、抗日戰爭的勝利、還是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這些都是順應時代發展大潮的產物。而隻有了解曆史,尊重曆史規律,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於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才能心懷“國之大者”,心憂“民之大者”,在順應大勢、大局中掌握曆史主動。(山東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慧)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