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博物館建設正迎來新的高潮。截至目前,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博物館總數已達到4165座,幾乎每一天至兩天,就會有一座新館誕生。然而,目前我國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並不高,每年接待觀眾的總數約6億人次,也就是說,每位國民平均每兩到三年才走進一次博物館,而一些歐美國家的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
怎樣做才能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昨天,上海博物館以“文物保護與博物館建設”為題舉辦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邀請海內外知名博物館“掌門人”現場支招。
博物館不是藝術品倉庫
“目前全國至少有六七個城市提出要建博物館之城,也有人說在三至五年內要打造100座博物館,這種做法是很不可思議的,博物館要有量的擴張,更要講究質的提升。”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指出,在早期概念裏,博物館是為了館藏而生,最主要的任務是維護和傳承曆史文化遺產。但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博物館麵對的環境已不再單一,建博物館絕不是蓋藝術品倉庫。現在存在的一個現象是,有些博物館在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上是不大注重科學性的。單以館舍設計為例,有些地方隻求造型、外觀上的新奇,忽略了功能性,把博物館建設作為一項工程,而沒有作為一種文化來對待,建設期間也從不邀請博物館人參與。等到博物館造好後,才發現陳列方式、參觀路線等各方麵都有缺陷,甚至連文物保存都存在安全隱患。
“一個得體的博物館,應該是一個長存於世的典範,能給人們一種文化的感受,它不僅是一個高雅的殿堂,更應該是城市的客廳,人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綠洲。”單霽翔說,除了硬件設施,博物館還需要強大的學術研究作為支撐,然而,他在考察了一些博物館後發現,很多館現在依然基本不具備學術研究的能力。“從水下出土了幾十年的漆器至今仍然泡在水中,沒有進行脫水處理,眼見著腐化,更別提展覽給公眾看了。”單霽翔說。
文物不能僅封閉在館舍之內
京都國立博物館館長佐佐木丞平認為,與以往相比,如今的博物館觀眾更加多元,他們眼界更寬,年輕麵孔也越來越多,這給博物館提出了新的挑戰。麵對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博物館不能把自己封閉在館舍之內,而應該走出館舍,走進大千世界,融入社會生活中。他說,京都國立博物館一直在致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給不同的人群做培訓,這之中包括出租車司機。“出租車司機是一座城市的窗口,有了他們的幫忙,在傳播博物館文化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佐佐木丞平說。
事實上,在不少國家,博物館在beplay体育手机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參觀英國的一些繪畫藝術博物館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組組的beplay体育手机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圍坐在名畫周圍,對大師的作品進行臨摹。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館長史蒂芬·馬丁說,他們經常在館內舉辦各類親子講習班,這種良性的互動有助於博物館與觀眾建立長期固定的關係,把流失的觀眾重新拉回博物館。而法國所有的國立博物館都免費為教師和18歲以下的年輕人開放,同時還為他們組織專場的講解。這就使得博物館成為法國成年人的周末好去處,也成為學生們的校外大課堂。
原標題: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博物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