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所著名高校的負責人因為違紀違規被懲處。據統計,十八大以來,共有100餘名高校負責人因違法亂紀被調查或懲處,其中既涉及“985”“211”全國名校,也包括地方一般院校。可以說,每一次此類新聞發布,都會形成一定的輿論熱點。
相對於其他案件,高校反腐為什麼能引起公眾更大的關注度?當人們走過大學校門時,大多都會情不自禁地產生敬意,在大家心目中,高校是立德樹人的殿堂,更是社會良心所在。從曆史上看,高級學府也是“清流”“清議”的場所。既如此,社會理所當然對高校寄予很高的道德期望,對高校教師也有較高的人格期望。然而,3年來平均每月約3名高校負責人被曝腐敗的頻率,說明當前教育領域絕非一片淨土,教育部門也非清水衙門。這樣的事實的確讓公眾大有心理落差。
除了基建、人事等方麵其他行業常見的腐敗之外,大學還有4類特有腐敗,即招生考試、師德、學術、科研經費方麵的腐敗。比如,本月初開庭審理的結果表明,某著名大學的招生與就業處原處長在招錄考生、調整專業等事項上為44名學生“提供幫助”,受賄共計2330萬元。又如,某重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誘奸多名女學生,以至於坊間稱這樣的教授為“叫獸”。論文抄襲、套取侵吞科研經費等事件近年來也屢屢被曝光。
高校之所以腐敗案件頻發,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大學校長抱怨“環境亂、任務重、責不輕、待遇低、工作難、百姓嫌”,有的大學負責人認為“大學是人類最難管理的組織之一”,既是教育家、政治家,又是企業家、思想家——這樣期待大學書記校長實在是太高。其實,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都不能成為腐敗的借口和“擋箭牌”。我們說,高校的“掌門人”還是應該多從自己主觀意識、自我“修煉”方麵找“病因”,上級領導部門和社會也該在客觀製度方麵多反思,簡單地說,從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麵尋找治理之策。
自省、自律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也為我們黨所繼承。“吾日三省吾身”,至今仍有方法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高校負責人心中都該有一把“戒尺”,用它常常量一量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把尺子就是黨章黨紀黨規,就是國家法律法規,包括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同時,在道德情操方麵追求高格、樹立高標。強化廉政意識,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忠誠、幹淨、擔當。
大學具有教學、專業研究、學科發展等特殊性,因此,應該重視發揮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會等組織的作用,完善現代大學製度,甚至可以探索吸收社會成員參加、組建招生監督機構。與製度建設相配套,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通過製度對不良苗頭抓早抓小,讓製度落細落實,並且及時進行督察、問責,才能進一步紮緊製度的籠子。這樣,高校“空氣”將會進一步淨化,天空會更加清朗。
原標題:高校反腐:有負責人既是教育家又是企業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