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第24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平行論壇召開共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2023-11-09 15:58:00
作者: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24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展覽(以下簡稱“年會”)於2023年10月26—28日在京召開。10月26日下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研修學院、武漢研課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開放·互鑒·融合:交叉學科建設與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圓滿舉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方軍出席論壇並致辭。國家留學基金委原副秘書長、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讚王勝剛,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楊曉春,教育部駐紐約留學服務中心原主任孫海明出席論壇。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百所高校近五百位國內外高校領導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製建設,前沿交叉學科建設,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創新一流教育資源等主題展開研討,共商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探索未來全球教育的發展與合作。

  

  (“開放 互鑒 融合:交叉學科建設與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

  現場盛況)

  10月26日,第24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在北京開幕。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出席全體大會開幕式並致辭。懷進鵬表示,縱觀人類曆史,教育對於傳承文明與知識,創造美好未來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中國始終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教育傳統,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和格局性變化,教育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教育、科技、人才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立足新征程,中國將持續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立足統籌融合發展,不斷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激發教育發展活力;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升教育國際貢獻度。

  

  ( 中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懷進鵬)

  郭東明院士在致辭中代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向出席研討會的中外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他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加快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時,郭東明院士表示,去年5月,協會正式啟動“拔尖計劃”,引入國際一流的教育資源到中國高校,加速推進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為中國高校提供更多的支持,以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發表致辭

  方軍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係,但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麵仍存在一定差距。關鍵性高層次人才的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各種瓶頸問題的高質量人才需求。為此,教育部提出將實施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的行動計劃,要加強同世界各國互融互通互鑒,推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加靈活的對外開放格局,促進學生在交流互鑒中提高能力,拓展視野。

  

  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方軍發表致辭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Fabrizio Hochschild以自身在聯合國工作三十餘年的經曆為例,強調了國際合作在解決全球性挑戰和推動教育創新方麵的關鍵性。他表示,全球高校的地位都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深刻理解和認識自身不斷變化的環境。對此,他提出了三個關鍵觀點:一是盡可能地了解全球化知識,進一步更新傳統教學方法;二是在學術方麵,共同為世界發展作出貢獻;三是全球高校的責任是為應對未來可能麵對的問題培養人才。同時,Fabrizio Hochschild期待著更多的中國青年能夠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工作。

  

  (圖5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Fabrizio Hochschild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從人才戰略、特色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在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方麵的思考和實踐。他表示:“展望未來是有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第一,要不斷思考大學怎麼能培養出推動社會創新的領袖人才;第二,大學如何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關於這些方麵的思考回歸到今天我演講的主題,證明與合作夥伴達成高質量的國際合作戰略是重中之重。”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Nick Rawlins共享其觀點,全球大學不應該停滯不前,而應該積極促進國際合作。他指出:“我們需要彙聚最優質的資源,從中汲取靈感,以打造人才的高地,無論是在建立大學還是開展項目方麵都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推動大學國際化水平的提升,促進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並提供一些機構和製度上的激勵,那麼我們才能實現最佳的成果交付。”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山大學教務部主任兼教務管理處處長陳省平圍繞“以學生成長為中心,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這一主題,分享了中山大學在科研攻堅、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麵的努力。陳省平指出,科學創新尤其是大中型科學創新受到社會文化、學術環境和個人特質的共同影響,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需要同時關注這三方麵的因素。

  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高等物理實驗室主任Gunther Roland分享了其在跨學科聯合教學實踐方麵的成功經驗。他表示,麻省理工學院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從傳統的講座模式轉向更主動的學習方式,從依賴教師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轉向同輩指導,旨在培養學生的直觀理解能力,協助他們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並減輕學生的壓力。Gunther Roland還提到,在2017年暑期,他首次參與CIS項目中,正是采用了包括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等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實踐來深入了解高能物理領域。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以“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生態學解讀-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圍繞課程體係、科研實踐、師生共同體及學術引領等方麵介紹了上海交大致遠學院創新型領袖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他認為,知識開放的時代,大學的命運與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大學的改革發展不再是象牙塔內部的“自娛自樂”,而是要立足時代發展、麵向社會需要,打開大學的大門,跳出過去“就教育談教育”的模式,聯通社會與高等教育的發展。

  在國內外五百餘所高校領導和專家學者的見證下,研課教育與研修學院攜手發布2023年《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年度報告。

  報告總結並規劃了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曆時兩年合作共同打造的全國性、全學科的尖端科創人才培養計劃,並受到了現場百所高校的共同認可。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研修學院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蕭邦平作重磅發布)

  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蕭邦平表示,在當前科研市場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快餐式科研”無法提供學生真正深入體驗科研學習完整過程的機會。因此,一個具備“高水平、高含金量”的科研項目應該滿足官方體係認證、提供一流學術資源、嚴格選拔機製等基本標準。他表示,"拔尖計劃"已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升級,未來將為我國高校領導和專家學者帶來更多驚喜。

  《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全麵推進“學科全麵化、課時完整化、培養體係化、教學數字化以及選拔標準化”的教學新機製:一是以加入項目為方式,培養學生實際學術能力為目標,著力建設全國範圍內覆蓋各學科的科研訓練平台;其次,從不選拔學生逐漸過渡為對學生實行一定的選拔標準;最後,本計劃設計了“科研基礎拓展課程+科研實踐”的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先跟教授上課,補充知識結構和科研經驗上的不足;再跟教授科研,積累國際前沿的課題研究經驗。

  在最後的圓桌對話環節,國外知名院校領導、專家教授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探討”展開討論。對話由外交學院外事辦主任馬新宇主持。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Fabrizio Hochschild、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高等物理實驗室主任Gunther Roland、華中科技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陳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理工學院副院長孫玉泉、首都師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鄺向雄從不同視角為世界高等教育新形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啟發。

  

  此次研討會通過專家高屋建瓴的思想引領與多所高校獨具特色的實踐案例,為與會來賓帶來了一場理論加實踐的饕餮盛宴。研課教育將充分利用此次盛會的契機,與國內外教育同仁緊密合作,共同聚焦教育國際化的新任務、新使命和新挑戰,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開創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貢獻更大的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