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學院,你夢想起航的地方!
1.吉利學院簡介
屬性: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的全日製普通本科高校
類別: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理學、藝術學、體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家庭成員:16個二級學院,39個本科專業
校園規模:占地麵積2000畝,規劃總建築麵積120萬平方米
知名度:艾瑞深2023校友會中國民辦大學排名“中國頂尖應用型大學”十強
校訓: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
發展目標:建設“高質量產教融合和數字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大學”
吉利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的全日製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前身為北京吉利大學,由世界500強企業吉利控股集團於1999年在北京創辦。2014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並更名為北京吉利學院。學校積極響應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號召,主動申請由北京整體搬遷到成都辦學。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學支持下,202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北京吉利學院整體搬遷至成都並更名為吉利學院。
學校全麵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按照李書福董事長提出的“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的校訓,充分發揮吉利控股集團辦校優勢,著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學校堅持以優勢特色學科增強辦學動力,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辦學合力,以體製機製創新激發辦學活力,以區域社會服務拓展辦學張力的辦學思路,確立建設“高質量產教融合和數字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大學”的發展目標。
2.智美校園
學校總占地麵積2000畝,規劃總建築麵積120萬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設目標,秉承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規劃建設數字化特色鮮明的創夢校園、五元平衡的溫馨校園、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園、山水交融的生態校園的先進理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智美校園。
地理位置
• 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 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新經濟發展新引擎—成都東部新區
• 緊鄰萬億級國際汽車城
• 毗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 距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直線距離18公裏
• 距六環路—第二繞城高速(SA2)龍泉湖收費站3公裏
• 距成渝高速—廈蓉高速(G76) 石盤收費站2公裏
• 距規劃建設中的成渝中線高鐵—簡州站直線距離6公裏
• 規劃建設中的成都地鐵13號線在學校南門設有站點
3.人才培養
學校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理學、藝術學、體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數字化為引領,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產業,做強“數字化+”智能製造專業集群;發揮集團辦學、產教融合優勢,做優“數字化+”經濟管理專業集群;適應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數字化+”人文藝術體育專業集群。設有汽車工程學院、智能科技學院、商學院、盛寶金融科技學院、教育學院、數字媒體與表演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博雅學院等5個基礎學院。開設車輛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藝術設計學等39個本科專業。
▷學生在汽車發動機實驗實訓室開展實踐教學
學校以培養基礎理論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全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自主培養體係。學校先後創新構建了基於汽車產業鏈的“六雙六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六五四三二一”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千人千麵”綜合素質教育體係和雙創教育體係,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4.師資團隊
近年來,學校按照“穩定、培養、引進、借智”的人才隊伍建設思路,以全麵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優化結構為重點,優先配置重點專業的師資隊伍資源,初步構建了一支師德高尚、結構科學、業務精湛、勤勉奮進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名師風采(部分)
5.高精尖實驗實訓室
學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團辦校優勢,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技術創新要求,把握行業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團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凝練辦學特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大批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知識、現代汽車技術、工程實踐能力、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與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建設“汽車工程實驗實訓中心”“工業互聯網實驗室”“超算中心”“盛寶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等高精尖實驗實訓室;高標準建設一批“實踐基地和產業學院”“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共享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多維度的實習實訓及生產應用場所。
▷工業互聯網實訓室
▷新能源汽車實驗室
學校目前擁有國家汽車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科普基地,建有3個產業學院。擁有“新能源(電動)汽車診斷維修技師培訓認證中心”和“二手車鑒定評估師認證中心”等2個國家級認證中心,國產智能汽車科普教育基地獲批四川省科普基地,“汽車數字化智造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吉利學院-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被列為四川省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汽車工程實驗實訓中心
6.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緊緊依托吉利控股集團在產業、技術、人才領域的優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對接集團旗下吉利汽車、領克、極氪、沃爾沃、極星、路特斯、英倫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曹操出行等上市企業為學生提供優質實習就業崗位;廣拓與百度、京東、順豐、華為、騰訊科技、阿裏巴巴等知名企業、行業頭部企業跨界打造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平台、專業能力創新平台、創新創業孵化平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與人才鏈有機融合,實現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與北京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18所院校建立戰略合作,持續推進與成都市、自貢市、達州市等政校深度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吉利學院成為“機械行業吉利汽車產教協同人才培養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開展政校企三方戰略合作 共建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
▷學校與東軟集團建立校企戰略合作
7.國際交流
學校加快構建國際交流高質量教育體係,堅持開放性辦學,先後與西班牙馬德裏康普頓斯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等23所海外高校簽訂校校合作協議,緊密圍繞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開展多渠道、高層次、實質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為高質量對外開放積蓄平台和發展空間。
▷吉利學院擔任“中國-東盟民辦大學聯盟”輪值副主席
▷哈佛大學教授為師生作講座
▷2023寒假國際課程結課結業儀式暨海外留學說明會
▷法國高教署成都中心負責人Pierre-Olivier CAMARE先生接受學校采訪
8.科研創新
積極融入四川省科技發展戰略,建立人才培養高地,設立了產業經濟與科技發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學院科學技術協會”;重點圍繞汽車新能源、“三電”、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應用技術攻關和研發,搭建“汽車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等7個科研創新平台,成立“汽車元宇宙研究”等9個科研創新團隊,學校獲批教育部供需對接育人項目20項,獲批省級、市廳級課題立項104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201項,授權專利49項。
▷吉利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大會現場
▷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陳麗華教授帶領課程團隊集體備課
9.學校榮譽
辦學以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持續提升,畢業生獲得企業和社會高度認可,艾瑞深2023校友會中國民辦大學排名“中國頂尖應用型大學”前10名。學校車輛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基於汽車產業鏈“六雙”“六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榮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0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示範課程,1門北京市就業創業金課,建成校級品牌課程110門,校級一流課程36門,校級品牌教材100餘部;學校先後榮獲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等100餘項榮譽;近三年,學生學科競賽獲獎720餘項,其中國際級獎項54項, 國家級獎項76項。
▷吉利學院榮膺全國創新創業典範高校
▷吉利學院榮膺全國產教融合典範高校
▷吉利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吉利學院六星級專業名單及排名
▷吉利學院9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吉利學院參加2023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名單
▷斬獲第七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獲全國二等獎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賦予高等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曆史使命和發展格局。學校將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發展戰略,突出辦學特色抓發展,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高水平學科專業建設上謀突破,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上夯基礎,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產教融合、數字賦能的發展戰略,時刻牢記“規範發展、內涵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推動中國高等教育走出千人一麵批量化培養人才的困局,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子,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