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顧小清:教育信息化進入數字化轉型重要時期
2022-05-23 15:24:00
在線學習
作者:

  身處技術加快更新、新概念頻出的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更需要堅守以人為本的初心,在熱點炒作的雜音中保持理智,避免盲目,抓住符合教育規律、滿足教育需求、安全有效的準繩,理性推進和落實。

  技術在不斷發展,與教育的融合也不斷加深。近年來,從“三通兩平台”到“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線,從技術引領“課堂革命”到助力區域智慧教育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不斷深化、質量不斷提升。在教育部信息化專家組成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顧小清看來,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

  顧小清表示,很大程度上,教育新基建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數據基礎,智慧教育則契合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以智能技術實現智慧教育的路徑,即以智慧教育為目標追求,在數據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數據驅動效能,實現教育形態、教育服務、教育治理的全方位賦能和綜合性變革。

以數據效能驅動教育數字化轉型

  問:您長期致力於教育信息化研究,請談談您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現狀的看法。

  顧小清: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教育部長懷進鵬近期強調“把教育信息化作為發展的戰略製高點,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我認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

  首先,數字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改變人類社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速推動了數字時代的全麵到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也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將教育數字化轉型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關鍵特征。

  其次,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邊實踐、邊研究的事業,它所存在的問題也不斷地顯現出來,並需在工作實踐中尋求解決。在國家和區域整體推動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是技術應用常常以項目方式推進,而未能成為教育實踐中的常態。這一方麵凸顯出信息化建設推進應用的有效機製尚不完備,另一方麵反映出教育信息化建設未能遵循教育業務的邏輯,難以滿足現實的需求。

  問:如何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構建教育雲服務體係,促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顧小清:“推進教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麵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因此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懷進鵬部長講話強調,要“示範引領、成熟先上,加強資源整合,建立示範引領和試點機製,做好教育數字化建設推廣應用探索,推動教育信息化實現發展標準化、成果品牌化,大力提升教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資源雲服務體係可以看作是懷部長所指示的示範。

  近期,“國家beplay体育手机智慧教育平台”更新上線,平台資源豐富,且對外開放擴容、全麵免費。平台在設計時兼顧了教育水平的城鄉、地區差異,拓展了普適性,同時還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用戶提供資源的個性化訂閱、智能推送推薦、精準檢索等功能。平台上線體現了我國教育資源供給模式的變革優化,為教育數字化實踐提供了優質、均衡、豐富、便捷的資源支持,也為構建雲服務體係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對於如何進一步以雲服務促進數字化轉型和實現治理現代化,還需在以下方麵發力。

  一是借助教育數字化轉型機遇,推動教育數字資產的互融共通。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教育資源的供給模式已經實現了統籌優化,但對於教育數據的效能挖掘依然有限。在今後的發展中,要以數字化轉型為目標引領,研究規範教育終端標準,推進多元終端互聯和兼容,推進各類教育資源的融合應用,鼓勵開展基於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引領示範。

  二是深化智能技術與教學融合,逐步建立對接教育場景的數字化模型。教育具有複雜情境性,對教育多元場景的數字化建模是發揮教育數據效能、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其一,加強深度理解教育業務的研發力量,通過對教育場景業務模型的抽象,建立數字化轉型的業務流程模型;其二,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務商的教育業務屬性,能利用智能算法對具體教育場景進行關鍵維度、因素、特征抽取,構建匹配典型教育場景的數據模型,並與相應的數據集進行對接;其三,能根據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學生的不同需求及場景特征,提供相應接口,實現自動化的數據分析服務。

智能教育是推進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

  問:您提出,智慧教育是教育從傳統時代走向數字時代乃至未來指數時代的必然選擇。那麼,何為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在其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

  顧小清:教育具有時代性。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教育在不斷尋找與調整自身的功能與定位,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的信息技術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也牽引著人類教育向智慧教育階段轉型和演進。智慧教育的真諦就是,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本著“精準、個性、優化、協同、思維、創造”的原則,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簡言之,智慧教育的根本要義是,通過人機協同作用優化教學過程與促進學習者發展的未來教育範式。

  從這個理解來看,智慧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代表了人們對理想教育的追求,而它的實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工智能技術“真正”的實現程度。智慧教育倡導與主張以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與創新品質為追求,體現為一種教育方法,倡導采用新的評估模式,在評估方麵體現自動化、智能化、個性化與發展性,同時呼籲全新的教育環境,引導並幫助學習者進行正確決策。我認為,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實現,正是由人工智能技術的“能為”所帶來的。

  問:您的項目研究分析認為,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是智能教育。請問智慧教育與智能教育有哪些區別?

  顧小清:智慧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實踐應用也極為重要。我們團隊將智能教育作為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從本質上講,智能教育是技術使能的教育:智能技術不但使學習環境更豐富、靈巧,也讓機器在某些方麵具有類人甚至超人的智能。有了智能技術的幫助,教師可以專注於其所擅長的情感類、創造類工作,這種人機協同的教學策略使得教師與機器各自的優勢得以放大。借助於這兩方麵的優勢,智慧教育才成為可能。

  智慧教育本質上是由智慧教育理念引領的:先進的智慧教育理念決定了智慧教學法的模態,不同的模態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學技能,這些技能需要智能環境的支持才能實施。可以看出,智慧教育自頂而下貫通了中國傳統哲學的“道—法—術—器”四個層級(“道”主要為教育理念,“法”為教學方法,“術”為應用技能,“器”為技術條件),而智能教育自底而上走向“道”的境界。

  問:作為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智能教育將如何達到智慧教育的境界?

  顧小清:作為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智能教育在“器”層級可為智能環境的搭建提供智能技術的支撐;在“術”層級可為智慧教學技能的施展提供智能機器助手;在“法”層級可使深度學習方法成為新型智慧教學法,助力於智慧人才的培育。

  一要確立人機協同的底線思維。機器主要負責重複性、單調性、例規性工作;教師負責創造性、情感性、啟發性工作,適合機器(智能技術)做的事讓機器去做,適合人(師生、管理者、服務者等)做的事讓人來做,適合於人機合作的事讓人與機器一起做。

  二要累積生態化的智慧學習資源作為支持。智慧教育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理念。因此,學習者是智慧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智慧課堂已將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升級為“學材”+“習材”,而智慧學習空間還需加入另一重要學習資源——“創材”。其中,“學材”作用於知識的傳授,“習材”作用於知識的內化,“創材”作用於知識的外顯和遷移。

  三要構建“教法—技術—文化”平衡的智慧學習生態。智慧學習生態係統是在一定的智慧學習空間(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中,學與教群體(學習者、教學者、管理者)與所在的空間及空間中的資源(設備、設施、工具、製品符號、內容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法—技術—文化”係統。

  四要培養麵向智慧教育的教師。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力軍,每一輪教育改革或教育環境的變化都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育的出現與漸進發展同樣為教師能力構成注入了新的要素。

  五要建立麵向智慧教育理念的評價指標。智慧教育概念代表人們對於未來教育的美好追求,是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教育信息化發展更需要堅守以人為本

  問:在當下教學環境下,我們需要怎樣的教學信息化生態環境?

  顧小清:教育的初心是對人的培養。教育信息化技術,應該是以符合教育規律、滿足教育需求、安全有效為原則。懷進鵬部長在教育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活動中的講話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推進思路,體現出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應僅從基礎設施上發力,還應把應用需求擺在優先突出位置,以應用需求驅動教育信息化實踐落地,建立健全應用機製和服務體係,激發師生教育信息化實踐的內生動力。

  一要深入分析相關主體的切實信息化需求,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主體的內在驅動力與應用能力的提升,貫徹落實“方法重於技術、組織製度創新重於技術創新”的工作理念;

  二要遵循教育業務驅動、需求導向的應用推進思路,關注教師與學生的切實需求,提供技術服務、問題反饋內容等跟進應用的配套機製,持續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常態化應用,以全麵的服務和實際的成效讓師生主動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實踐中。

  三要在熱點炒作的雜音中保持清醒,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資本、商家、媒體甚至部分學者熱衷於追捧技術熱點,炒作新的技術概念,造成教育信息化領域熱點頻仍,而缺乏深刻改變教育教學的技術沉澱。比如資本炒作出來的元宇宙概念,在新的包裝下大行其道。對熱點的炒作忽視了無熱點但有價值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經驗的沉澱和積累,對熱點的追捧也遮蔽了教育信息化的本真價值,徒增了很多安全風險,顯現出技術進校園審核製度缺乏等問題。

  問:您對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未來發展的期望是什麼?

  顧小清:如果說長遠的發展前景是實現智慧教育的理念,那麼我對當下數字轉型階段的期望,則是發揮教育數據的賦能價值,建立師生數字軌跡,以便在學教管評等業務場景適配師生需求,促進智慧學習生態的完整塑造。

  我們要堅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看作是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係統工程。身處技術加快更新、新概念頻出的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更需要堅守以人為本的初心,在熱點炒作的雜音中保持理智,避免盲目,抓住符合教育規律的、滿足教育需求的、安全有效的準繩,理性推進和落實。

  首先,要杜絕資本對技術熱點的炒作;其次,要鼓勵應用創新,也鼓勵教育應用的沉澱和經驗積累;再次,要倡導媒體和研究者關注一線有成效的深度應用,展現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提質增效應用示範;最後,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社會實驗,通過開展不同場景、不同層次的人工智能教育社會實驗,運用長周期、跨領域、多學科的實證方法記錄、描述、研判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社會影響,從個人、組織、社會等維度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前瞻性治理舉措,助力教育信息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專家:教育部信息化專家組成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顧小清

  來源:《在線學習》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