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新時代基於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提升研究
2022-08-01 11:07
CUCAS來華留學網
作者:鄭影、李雄濤
  摘要:國際學生作為中國文化和文明的學習者、見證者、傳播者,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橋梁,在向世界展現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文章對於現階段國際學生傳播中國文化麵臨著“特色不顯”“層次不深”“被動解讀”的現實困境進行分析,並提出凝練傳統文化特色,優化傳統文化國際化解讀,搭建文化傳播路徑等方式提升國際學生傳播中國文化主動性、增強國際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真實性,從而更好的發揮國際學生橋梁作用,使留學生“想學能學、願說願傳”,成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進而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留學生、傳統文化、國際傳播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戰略全局交彙之際,在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時,我國迫切需要世界各國更加理解解中國、認可中國、信任中國,與中國一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五千年來璀璨文化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源泉,是吸引世界認識中國重要基礎,而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確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最好媒介。2018年,約49.2萬留學生來中國求學,已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2020年5月,習近平主席給北京科技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指出:“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國,多向世界講講你們所看到的中國”[1]。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希望那樣,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時,留學生主動發聲將自己與中國人民同心抗疫的真實故事通過不同語言講述到世界各地,傳播正能量,使世界真實看到、聽到中國抗疫成果。外國人講述中國之正、之好、之情更能獲得其本國人民的認同。因此,中國培養的留學生不應隻是專業過硬,更應是中國的國際使者,在更大舞台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把留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及“跨文化和全球勝任力”列入人才培養目標之中。進近來,高校在培養留學生的過程中,將中國文化的課堂教育和實踐活動貫穿於華留學生涯始終,通過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深化教育內涵,將課程建設與活動開展有機融合,課上課下互聯互通,學習實踐互融互促,幫助留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曆史文化脈絡、感知今日中國文化發展,初步實現了厚植中國情懷、增進友華情感的來華留學教育宗旨。但麵對規模龐大、國別較多,信仰不同且對中國初始了解各異的留學生,其文化傳播能力參差不齊,問題突顯。
  一、留學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問題
  (一)“層次不深”。目前階段來看,我們傳播給來華留學生的傳統文化集中在傳統節日、曆史、書法、繪畫、武術、樂器、美食等內容。這些不僅是來華留學生在文化課程中所接觸的,也是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所傳播的。總體來看,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了留學生非常直觀的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感受,並且能夠提高留學生對學習漢語和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國際學生有較大吸引力的部分,大多是實用層麵的,而中國思想、中國精神,雖然在學校的大力倡導之下,留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深入了解和內心認可的程度依然不高。大部分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內在的忠孝禮義、誠信守正等思想沒有共鳴,對中國國內一些主流的影視、歌曲或其他文藝作品所表達的自強不息、見義勇為、家國情懷等傳統美德並未觸動內心認可。即便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也有超過半數的人對中國電視、音樂、電影背後的思想和文化不感興趣。總的來看,留學生對中國的飲食、戲劇、音樂、服飾等有濃厚的興趣,但對中國文化的態度主要以獵奇為主,內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肯定和接納程度不高,認同感也不強。
  (二)“特色不顯”。中國傳統文化經曆幾千年的曆史積澱,經過曆代先輩的不斷創新、融合,已形成具有獨特的價值理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國文化精神。【2】這既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也給我們總結凝練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們在對中國傳統文化解讀的過程中,既有按地域劃分的文化分類,比如“楚文化”、“豫文化”等;也有按時代劃分的文化分類,比如“漢文化”、“唐文化”,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一曆史時期或某一地域的特點,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因時間及興趣等因素無法全而精,隻會對於所在區域或自己感興趣的曆史時期進行學習研究,深入了解。但目前各高校在開展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內容廣而泛的情況,與學校自身、學校所處的地方文化特色結合不緊密。不同的學校在中國文化在表達上大同小異,特色並不明顯。留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所接觸的中國文化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較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積極性。
  (三)“被動解讀”。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西方列強欺淩,少數西方國家故意歪曲中國文化真諦,按自己的想法解讀中國,誤導世界,而中國因貧窮與落後,在國際舞台上處於“失語狀態”。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中國正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文化,重塑中國文明,但一些西方國家擔心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會給世界帶來重大影響,更是別有用心的利用各種機會對中國的文化進行詆毀。所以,國際上的部分“中國文化”,實際上是被西方人解讀、充滿意識形態特征的“中國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留學生,必然對中國文化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這些被動解讀的刻板印象,給我們組織留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明顯的障礙。
  二、留學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進方向
  (一)凝練傳統文化特色,突出重點
  特色不顯則優勢不優。麵向留學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需特點明確,重點突出,應由全國“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向”一校一品“”一地一品“進行特色化、品牌化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創建文化品牌特色
  文化品牌是學校文化特色與精神價值的雙重凝聚,體現著學校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對學校知名度有著巨大的提升和帶動作用。學校要想實現來華留學的內涵發展,就必須要抓好文化品牌的建設,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緊貼學校辦學思路、具有深遠影響的校園特色文化品牌,以品牌擴大影響,吸引來華留學生,形成以品牌強化特色,以特色練就精品的文化傳播思路。
  2.挖掘地域文化特色
  高校可以因地製宜,挖掘本校或者本地區特色文化符號,也可以由同一地區的高校一起合作,以地域為標誌打造專有文化品牌。通過對地域文化資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進行提煉、創新,呈現出具有係統性和整體性的內容。地域文化作為一種具有曆史沉澱的文化資源,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色比較鮮明的部分。高校可以收集地域文化中的自然特征、曆史因素、民俗習俗等進行整合,挖掘出具有深層意義的文化元素,再結合本校留學生教育需求,用國際化的視野豐富和拓展地域文化蘊含的深刻含義,最終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本地文化品牌。
  3.探索國際合作特色
  高校可以根據本校與國外院校合作情況或本校留學生結構組成情況,打造以境外合作對象的文化為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相關教職人員可深入合作對象或主要生源國進行專門的調研和文化分析,比較留學生本國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異同,選擇與留學生本國文化相近的,留學生易於接受的特色文化為傳播重點,為本校留學生打造個性化的文化體驗,這將大大提高本校文化傳播的有效性,也將有助於形成本校文化傳播品牌。
  (二)優化傳統文化國際解讀
  高質量的文化傳播在於國際學生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真心認同和善於表達。要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實效性、親和力和影響力,就要找到合適貼切的表達方法和途徑。高校留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案既要貼近大學教學實際,又要貼近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需求以及他們的文化和思維習慣。
  1.優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外語化表達
  實施留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授課語言應呈現多元化,不僅用漢語教授,也應使用外語進行教學。漢語從了解到掌握到熟練運用需要較長時間,以漢語為載體精準傳播中國文化難度較大。因此,打造外語化的中國傳統文化話語體係顯得尤為重要,多種話語體係的建構既有賴於優質的話語生產,也有賴於達意的話語翻譯。也就是說,要用留學生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來學習中國文化再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才能達到精準傳播的目的。所以,做好新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多語言翻譯和教授工作十分必要。
  2.加強對留學生文化需求研究
  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長環境,其本身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興趣都不一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和認可良莠不齊。高校在開展留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之前,有必要結合本校留學生國籍、民族結構,進行初步的調研。弄清本校留學生中是否關注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態度等問題等。在調研的基礎上研究不同語言文化區域、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深層價值的訴求,信息需求以及影響這些文化訴求的當地政治態勢、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等要素,從而掌握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實際需求,進而製定精準的教學實施方案,最終提高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努力尋找文化共性,提高認同感
  文化傳播非單方麵的灌輸,需更多的互動和共享。當留學生在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如果因為差異性而對自身文化認同感到一定的威脅,便會將自身區域封閉甚至出現防衛姿態。所以我們要避免留學生出現文化防衛。不同的文化雖然有著不同的表象,但其精神內涵必然是與人類世界共同的價值觀相似的。因此,為了減少文化的排斥性,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要盡量采取一些差異性較小的文化內容,例如一些全世界普遍認同、接受度高的文化價值認知。雖然大量的文化表象是我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是我國集千百年來的豐富經驗所積累而成的,也是可以適用到更廣泛的全人類之中去的。我們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正是要從人類世界共同的價值觀出發,尋找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在不同的文化表象中尋找共同的價值解讀,從而激發留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4.量身打造傳統文化教材,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留學生作為特殊學生群體其教材選用應考慮其可接授性、直觀性等因素,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當代中國文化元素與世界上其他文明類似的文化進行對比,用多文化的視角來看待中華文明。麵向留學生的文化教材,不僅要積極展現中國古代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麵的發展成就,也要充分肯定其他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體驗。作為全球發展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已經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留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材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補充新時代的文化元素,增加”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航天發展、抗擊疫情等方麵的內容,多元展現新時代中國發展成就,增強留學生對當代中國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留學生學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三)搭建文化傳播路徑
  廣大來華留學生作為中國文化的親曆者、潛在的傳播者、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對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如何用好留學生這個資源,讓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回國後能夠落地生根,實現”培養一個,影響一批“的良好局麵,關鍵還是要落實到留學生個體身上。
  1.做好留學生校友工作
  當留學生完成在中國的學習,回到自己的祖國,正是留學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促進跨文化交流的有利時機。留學生離校並不代表著他們與母校關係即將結束,而是意味著一段新關係的開始。高校和留學生校友保持著長久不斷的緊密聯係,可以有效維持和加深留學生對母校的情感,進而促升留學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高校要堅持做好留學生的校友工作,要將留學生納入本校海外校友會的工作範疇,在海外校友較為集中的地區建立校友會,要打造校友信息交流的平台,積極為有困難的校友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力所能及的幫助,要發動校友,彙聚校友合力,形成影響力,同時也要在留學生招生、獎學金申請等方麵為校友提供一定的便利,進一步提升校友對華情感。
  2.提供傳播素材的優質平台
  當前,文化傳播已經不再局限於文字、圖片等傳統模式,基於互聯網的各種新型媒體平台的出現,使得文化傳播已不再受空間的限製。無論留學生在哪裏,都可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廣大留學生在境內外各種自媒體平台上有著廣泛的關注度。高校要極力拓展教育交流渠道,把課堂文化講授與課後文化實踐活動相結合,為留學生打造較為全麵的、深入的文化體驗課,並鼓勵留學生在境內外社交媒體上發布課程相關的信息,擴大影響力。同時,高校要積極向留學生推介優質文化媒介,將高質量文化內容呈於留學生麵前,成體係、成特色、成層次的鼓勵留學生在互聯網時代進行國際傳播。同時,要發揮自媒體時代人際傳播渠道的作用,利用留學生身邊的老師、同學向留學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以此來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形成推動文化傳播的合力。
  總之,讓留學生”學到“、”學懂“中國文化,體會、認可中國文化所蘊含的中國價值觀,是我們來華留學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目的所在。當前,繼續對基於留學生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進行優化,對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鄭影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雄濤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管理辦公室主任)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EB/OL】http://china.cne.cn/news/20200519/t20200519- 525095027.shtml,2020-05-18.
  [2] 康瓊 尹哲怡. 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增強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N】 學習強國 湖南學習平台 2021-6-8
  (CUCAS來華留學網編輯供稿)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网页登录 2021-07-09 11:53
路徑選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