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追憶織錦歲月 傳承兵團精神——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暑期三下鄉黨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團活動紀實
2024-08-29 11:41:00
石河子大學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要銘記曆史,弘揚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8月11日至24日,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老街街道6-2社區黨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服務團,滿懷敬意地走進了這個具有光榮兵團精神曆史印記的社區,聚焦於八一棉紡廠這一兵團工業發展的縮影,對跨越時代、親曆變遷的十餘位老職工進行了深入訪談。大學生團員們靜心傾聽“八棉人”講述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以及八一棉紡廠作為兵團工業先鋒所書寫的輝煌篇章。這些故事,是對老一輩兵團人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精神的深情頌歌,也是對他們在極端艱苦條件下,憑借青春熱血鑄就輝煌、對兵團精神的生動詮釋。這如同一股強勁的春風,激勵著青年一代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銘記兵團奮鬥曆史、傳承兵團紅色基因,為兵團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合影


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大門

艱苦歲月,砥礪前行

  1958年,全國上下都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工業生產,而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也在這一年八月一日籌建,這一年,22歲的朱肇芬奶奶穿著工裝,踏入了紡織廠的大門,成為了細紗車間的一名操作工。那時,國家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工人們以廠為家,以苦為樂,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新中國的夢想。朱奶奶回憶道,那時候的車間環境極其艱苦,冬天,寒風透過牆壁的縫隙,凍得人直打哆嗦,她們隻能穿著厚重的棉衣棉褲,戴著有洞的手套,以便在冰冷的機器上操作。夏天,車間內溫度高達四十度,沒有空調,隻有幾台破舊的電風扇搖著頭吹出微弱的風。在這樣的環境下,朱奶奶和她的同事們依然堅守崗位,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朱奶奶曾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


實踐團成員與朱肇芬奶奶進行交流


圖為表彰朱肇芬奶奶先進事跡文章

  八棉退休工人、八棉幼兒園園長鍾秀珍奶奶也回憶說,1958年剛進廠時條件是很艱苦的,當時大家想的就是趕快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的革命之中去,大家都想為國家多做貢獻,於是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紡織工人們邊建設,邊安裝,邊生產。在她年輕時的工作日常中,盡管是八小時工作製,但大家心裏想的全是如何盡快將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在十五六歲的年紀,隻要一聽到哨聲,她們就會立刻穿好衣服,奔向車間。在當時1960年的冬天,車間裏麵是沒有空調的,紡織車間對空氣的濕度、溫度有很高的要求,達標後才能生產出質量好的紗布。出於細致工作的需要,紡織工人們必須露出手指頭,鍾秀珍奶奶那一批的工人們就自己縫一雙漏出手指的手套,手指凍僵了就輪班去烤烤火再回來幹,就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八一棉紡織廠在1960年的8月1日生產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紗。


鍾秀珍奶奶講述紡織工作故事

機杼聲聲勤生產,憶苦思甜渡生活

  “邊生產,邊生活”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寫照。工廠走上正途後,工人們的生活質量問題亟需改善,一匹匹棉布銷往大江南北,一排排由工人們壘磚而起的平房取代了原來的半截窯洞,育兒室、幼兒園、小學、宿舍、醫院……種種基礎設施隨之建立,工廠不再隻是工廠,而是紡織工人們生活的家園。

  八一棉紡織廠的輪班長楊春花奶奶在采訪中分享了一個難忘的故事,她深情地描繪了那段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時期,職工們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充足的營養,清晨四五點鍾起床,排起長隊購買市場上稀缺的牛奶。而為了確保生產任務的順利進行,不讓個人原因影響產量,還需將年幼的孩子安置在車間旁邊由專職保育員細心照料的保育室內,工作間隙,紡紗女工們匆匆忙忙地給孩子們哺育,隨後又迅速回到崗位上,繼續著緊張而有序的生產工作。她們兼顧著生產與生活,這動人的一幕幕,不僅是那個時代堅韌與溫情並存的生動寫照,也彰顯了紡織工人們愛崗如家、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楊春花奶奶講述當時生活上的艱苦


工廠保育室的嬰兒床

黃金歲月,勞模精神放光芒

  宋麗紅——自治區勞動模範,1987年進入棉紡織廠成品車間工作,成為廠裏年齡最小的女工。當時十五歲的宋阿姨因為母親患風濕性心髒病病退,於是放棄學業接替母親進入棉紡織廠成為一名驗布工人。驗布工種是織布的最後一道工序,胚布生產一等品率是很低的,要靠驗布工人的眼睛去把布麵上的瑕疵點挑出來做標誌線,重新進行修補。在驗布前一等品率隻有50%左右,而通過驗布這一道關鍵工序一等品率可以提高到95%以上。宋阿姨為了盡早熟練掌握驗布技術,經常別人下了班她還不回家,加班加點,終於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這一高強度的工作崗位上,宋麗紅阿姨曾創造連續八個月無漏驗的記錄。人一生中總會有些許遺憾。由於早早地就進入棉紡廠,宋阿姨沒能繼續完成學業。為了圓自己多年的大學夢,宋阿姨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之餘,克服一切困難自學完成了成人高考,彌補了自己學業上的缺憾。


自治區勞動模範”宋麗紅講述紡織工作故事

  劉梅——全國紡織行業勞動模範,1990年職高畢業後邁入了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的大門,從一個普通的小姑娘,曆經磨練,腳踏實地,成長為一名能吃苦的優秀紡織工人。劉梅阿姨16歲進入八棉工作,剛進廠時,帶她的師傅不僅是教她操作技術,更是教她學會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精神。在師傅的帶領和劉梅阿姨自己的勤奮練習下,穿紗技術不斷精進,從十分鍾穿紗380根的達標水平再到1996年在八棉創運會上十分鍾穿紗436根的標兵水平,不斷為八棉創造新的紀錄。她在穿筘崗位上16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為廠做出了突出貢獻,最終獲得了“全國紡織行業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33年來馳而不息,使實踐團的大學生們深刻感悟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擇一事,鍾一生,是勞模身上最鮮明的烙印,也是勞模精神最為動人之處。在這些平凡而偉大的紡織工人身上,青年學子看到了兵團精神的熠熠光輝。他們用堅韌不拔的意誌、無私奉獻的精神,鑄就了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石。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雖然那段艱苦歲月已漸行漸遠,但兵團精神卻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著後來者的道路。讓當代大學生銘記這些紡織英雄,將兵團精神傳承下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征途上,不畏艱難,不懼風雨,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共同鑄就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文字、圖片:平柯菡、王涵、閆碧嬌、蔡宇坤、鄭旭東、楊淑君、師瑞霞、任福美、孫雨萌、努爾斯曼古麗·哈力哈孜、汪舒陽、羅月汐、文馨、王東、張夢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