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於開展校園欺淩專項治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各校製定完善校園欺淩的預防和處理製度、措施,建立校園欺淩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同時,要求各校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淩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淩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這是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首次就校園欺淩進行專項治理,也標誌著遏製校園欺淩、不讓校園暴力蔓延,已經刻不容緩。
一段時間以來,校園欺淩事件接連發生。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被幾名同學毆打訛詐。女生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髒嚴重出血……
校園欺淩事件影響十分惡劣,不僅因為施暴者往往為未成年人,更因為施暴手段多十分殘忍,不僅極盡所能讓受害者承受皮肉之苦,還往往在朋輩中炫耀,這種在對他人欺侮的過程中獲得快感的行為,值得深刻反思。
而更可怕的是,頻發的校園欺淩事件,在青少年學生群體中起到了很不好的示範,導致更多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校園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受害者,或旁觀者。這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對於他們樹立健康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及公民意識都十分不利。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治理校園欺淩的重要性,有更多的媒體對這類事件給予充分報道,有越來越多的代表和委員,在兩會期間提出相關議案和提案。尤其是2015年7月,中國留學生在美暴力群毆同伴的事件發生後,當涉案留學生父母試圖用金錢“擺平”事件,而美國法庭最終判決兩名主犯終身監禁時,更多人陷入沉思。針對校園欺淩的危害、成因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針對校園暴力事件的懲戒之道,法律及機製建設,我們究竟還欠缺多少?
客觀地講,校園欺淩成因複雜。在世界許多國家多有發生,而那些校園施暴者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貪戀暴力,他們的施暴行為,與社會風氣有關,與法律建設有關,與學生自身法律意識淡薄有關,也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教育本身的責任缺失有關。
正因如此,校園欺淩,既是法治問題,也是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而防止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不讓戾氣漫校園,則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多方麵、多領域齊心協力。
首先需要法律和製度層麵進一步完善與提升。不能讓校園欺淩的懲戒僅停留在批評與寫檢查階段,建立校園欺淩的預防、處理製度及應急處置預案,及時將涉嫌違法犯罪的送交公安部門都十分必要。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真正關心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不讓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缺位。在青少年人生觀與世界觀建立的寶貴時期,真正關心他們的需求,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親情的撫慰。學校教育也是如此,應當真正關心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正視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在校園中營造平等、友善的文化氛圍。
鏟除校園欺淩的土壤,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不能讓戾氣彌漫校園。
《人民日報》(2016年05月12日17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