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奮力書寫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新篇章
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
奮力書寫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新篇章
在素有“塔河之源”之稱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一所多學科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塔職院”)坐落於此。2020年4月,塔職院正式成立,開啟了兵團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的又一嶄新篇章。
4年來,塔職院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精進,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加強製度建設,全麵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取得了亮眼的辦學成績: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師生參加技能大賽,共獲得獎項207個,其中,國家級獎項18個,省部級一等獎28項;高水平師資隊伍初步搭建,教師團隊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高職組二等獎,實現曆史性突破;學校影響力不斷擴大,承辦國家、自治區、兵團技能競賽以及各類職教活動,搭建了職業教育交流平台。
塔職院黨委書記王誌朝說:“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教育師生,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努力將學院打造成為‘兵地融合,疆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高水平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建章立製,保障學院高質量發展

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食堂內用餐(資料圖片)。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學院要持續健康高速發展,必須要建立以學院章程為核心,各項製度相互協調的現代製度體係。同時,要探索二級管理體係,激發二級學院在學校治理中的主動性,逐步實施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製,激發每一名教職工的奮進與擔當精神。”塔職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誌國說。
建校以來,塔職院黨委統籌謀劃製度建設,按照效力層級、業務領域科學分類,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加強管理,統籌考慮學院內部的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製度體係。
結合學院發展的實際,塔職院製定了學院章程、進一步修訂了學院重點職能工作考核內容等規章製度,為學院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取得實效、打造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師市樣板奠定基礎。
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兵團發展
建校以來,塔職院主動融入師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師市經濟產業發展規劃,組織人員深入政府、行業、企業實地走訪調研,聚焦南疆支柱產業人才發展需要,分別設置了智能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通航產業學院、教育健康學院和基礎教學部,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現代紡織技術等20個專業。同時,動態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建成專業群2個,培育優質專業10個,計劃到2025年設置7個專業群,開設30個專業,形成“一強二優四特色”專業群格局,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圍繞師市主導產業,學院與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發展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開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新局麵。同時,不斷拓展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構建學校、企業雙元育人格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已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3家。
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主線,塔職院將職業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學院與行業企業聯合召開課程改革與建設研討會,邀請企業專家、行業能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製定、校企合作教材開發,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以新標準引領專業變革和新課程建設,形成產業、技術變革與教學改革同頻共振的良性機製。
優化專業結構、推動產教融合帶來的育人實效不言而喻,塔職院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留疆就業率98.17%,留一師阿拉爾市就業率64.23%,實現高質量就業。今年,塔職院畢業生為1500人左右,將繼續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特色化培養模式,“孵化”高技能人才

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鳥瞰圖(資料圖片)。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4月11日至13日,兵團教育局專家組對塔職院進行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經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學院在人才培養工作8項主要評估指標、30項基本要素指標建設狀態良好,並對塔職院人才評估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這標誌著學院在內涵建設、人才培養、內部治理等方麵達到教育部相關要求,辦學跨入新階段。
開展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旨在促進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完善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宏觀管理,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係,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2023年6月,塔職院啟動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迎評促建工作。一年來,學院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緊緊抓住評估契機,優化發展環境,厘清辦學思路,明確辦學定位,凝練辦學特色,深化內涵建設,學院專業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建校以來,塔職院堅持“戍邊鑄魂、德技雙修”的辦學理念,探索並確立了“三合四化”,即“兵地融合、產教融合和東西部合作,思政教育全程化、教學內容模塊化、考核評價職級化、教學手段智慧化”的總體人才培養模式。同時,結合行業特點、分院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專業一模式”的人才培養格局。
塔職院將以這次評估為新起點,立足長遠,深化改革,不斷拓展辦學空間,提升辦學層次,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襪子編織機操作技術(資料圖片)。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的中堅力量,師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院校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建校以來,塔職院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合力推進、分院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製定《塔職院師資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確立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年度目標。同時,學院以師市引才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支撐,借力援疆院校師資,加強宣傳、拓寬引才渠道,采取更加靈活機動的人才引進方式,將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的技術能手、能工巧匠通過特聘、柔性引進等方式吸納到教師隊伍中來,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學院整體軟實力。
2023年,塔職院引進各類人才200人,其中公開招聘85人,調動16人,柔性引進1人,外聘人才65人,對口幫扶院校引進人才33人。
童霧璿是塔職院心理輔導站的助理教師,2023年8月,她從四川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通過校園招聘來到塔職院工作。她說:“塔職院不僅基礎設施完備,而且有非常完善的教師培養機製,針對不同的教師層次,學院製定了相應的培養計劃,通過校外培訓,校內內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為學校軟實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塔職院有專兼職教師365人,專兼職輔導員39人,近一半教職員工來自疆外,30%以上教師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26%以上的教師擁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58%的教師為“雙師型”教師。
學校還持續實施“塔河計劃”,推進青年教師培育工程、“雙師型”教師提升工程及教授博士培養工程,全麵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綜合實力和水平。
堅持“互聘共培、互認共訓”的原則,塔職院創新校企師資互聘機製,打通校企師資流動堵點,暢通專任教師、企業導師流動渠道,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和行業導師共計211人,形成“校內專任教師+校外兼職教師+行業導師”3支隊伍協同發展的“雙師互聘 雙向賦能”人才培養機製,不斷提升學院師資隊伍業務能力和實踐能力,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教師隊伍,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好基礎。
“組團式”援疆,助力學院發展邁上新台階

第八屆“浙阿匠心杯”阿克蘇地區暨兵團第一師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賽點比賽現場(攝於6月12日)。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在塔職院建校4年的精彩篇章中,浙江省“組團式”援疆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浙江省把職業教育列入新一輪對口支援的重點領域,持續深化“組團式”職教援疆,浙江省教育廳牽頭組建了“浙阿職業教育發展聯盟”,援疆教師團堅持係統集成,具體推動。依托“浙阿職業教育發展聯盟”,塔職院與浙江9所高職院校結成幫扶團隊,依托國家“雙高校”職教資源優勢,結合專業集群發展特色,采用“1+1+N模式(一個學院幫扶一個專業群,幫扶N個專業)”開展幫扶,學院專業建設水平快速提升。
實施“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專業骨幹”的“組團式”幫扶模式,推動學校治理能力穩步提升;搭建東西合作交流平台,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引入力度,提升學生培養質量;選派管理、教師骨幹奔赴浙江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師軟實力,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4年來,浙江省累計派出骨幹師資400餘人次,全方位嫁接浙江職業教育辦學治校經驗,不斷提高“組團式”教育援疆綜合效益,放大浙江教育理念的增益效應。在援疆教師團隊的傾力幫助下,塔職院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麵都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五四青年節專場文藝演出現場(資料圖片)。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2023年,學院承辦了首屆兵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全國信息通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信息通信網絡機務員賽項全國總決賽,成功舉辦2024年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疆選拔賽,賽事組織廣受好評,學院知名度、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
從首屆畢業生100%就業,到學校規模急劇擴大,再到教學評估的順利完成,塔職院已經從一所新興的職業院校,逐步成長為南疆技能人才彙聚的“新高地”,為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徐彤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