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訊 說相聲、唱越劇、奏二胡、論香道……要說這是在期末“考核”怕是沒人敢信。正值考試周,昨日,寧波財經學院一門選修課在校園裏火了。“見慣了筆試、口試、大作業,這樣的形式還是頭一回。”18金融工程的潘賽楠當初在選課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中國文化遺產巡禮》這門課,這次課程考核她和搭檔徐佩雅表演的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選段•十八相送》。
“上我選修課的同學雖然來自不同分院,但好多人都‘身懷絕技’,有的對漢服很有研究,有的彈得一手好琵琶,有的是相聲愛好者……所以我想在課程的最後讓大家利用自身特長,結合課程所學,將中國文化遺產展示出來”該校人文學院張輝老師是這門選修課的任課老師,在課堂與同學們的互動中,他發現大家都很有才,無論是演講還是展示都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這是讓他萌生用這種方式來展示中國文化遺產的初衷。
從中國的古建築到手工技藝再到生活雅事,從相聲、戲曲到民間小調再到民樂等表演藝術,同學們展示了栩栩如生的課本“活畫麵”,同時還密切結合了寧波本土文化,如寧波保國寺、浙東運河、上林湖越窯遺址、梁祝文化傳說等。
“我是出於好奇來旁聽的,這樣的考核形式很賞心悅目,既讓課堂上的知識活了起來,也讓人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的熏陶。光看他們表演我就漲了不少知識。”大三學生毛心妍說。
“我們雖然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穿著華美的漢服,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住在古建築裏麵,但是當我們走進一座古建築大殿時,我們會得到內心的寧靜;聽到昆曲曼妙唱腔的時候,我們會心動;看到絲綢華美的紋飾時,我們會感到驚喜……這就是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我們是中國人,中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根脈所在。”張輝說,他希望他的選修課能讓文化遺產從課本裏生動起來,外化於形,內化於心。讓年輕學生愛上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通訊員:李鑫 攝影:毛心妍 視頻:潘玲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