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監視“金融監管者”?
http://zige.eol.cn 來源:高頓財經 作者: 2018-02-11 大 中 小
人民日報評論:誰來監管金融監管者,這將成為一個永恒話題。伴隨每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會出現對金融監管漏洞的反省思考,有人會將爆發原因歸結到監管的缺失,也有人會認為是監管政策的失靈,無論哪一點都將是監管層麵的鍋,作為“執行者”如何被執行?
觀點源於《人民日報》(2018/2/5/18版)《金融監管者要當好“守護人”(金海觀潮)》
再完美的程序也會有漏洞,再嚴苛的律法也會有不完善之處,我們的領導者製作規定出合乎社會發展的製度,這種製度反哺守護社會發展,在這種過程中,有個角色非常之重要,那就是監管者,也稱作為製度的守護者。
隻有監管者們堅定不移正確嚴格執行,才能將製度真正落實到實處,否則再完善也是糖衣炮彈,堅決隔離監管者與被監管機構之間的利益往來,和人員之間相互跳槽的“旋轉門”,這一點正是讓監管者能夠真正使出力氣的一點。
前段時間,銀監會對多個金融機構開出高額罰單,並依法處置其機構負責人,由此看來,嚴管是監管部門的重要核心職責,其中一點,銀監會不僅對金融機構做出“不饒人”的態度,更是將矛頭直指監管內部相關違法責任人頭上,毫不留情。
國家各項政策從內而外對待腐敗、監守自盜等官僚作風皆有公私分明的明令,包括履職回避等,對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建築公私分明的高牆。
2017年,銀監會對真大風險事件中披露的69個監管失責人員進行了正確嚴肅的處理,真是這些有效的自我審查,提高了群眾的自信心與社會的信任,使得監管手段更加有效的發揮出應有作用。
我們想象中,監管的權利很大,在群眾信任的基礎下,他們的力量被無限放大,一旦監管本身權利失控,那麼不僅是監管政策開始失效,市場將時刻停留在風險爆發的邊緣,畢竟監管政策為監管人員本身製定,如何避免,無人得知。
現代經濟發展之路,做好防控風險的攻堅戰,監管者承擔相應職責尤為重要,發展的基礎是製度的完善,製度的實行是監管的前提,監管的態度是風險的生存環境,市場的嚴懲與否是危機的爆發與否。其實,我們對風險是可控的,因為製度是不斷完善的,所需要的就是監管人員的明確到位,關鍵時候“亮劍”,關鍵時刻“終結”,關鍵時刻“放行”,衡量執法,築牢防風險屏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更離不開監管的認真。
監管者需要認真、勇敢、嚴肅、理性監管,形式監管職責,做好監管的“守護人”。
1、真監管
真正的監管意味著認識到自身權利和職責所在,主動劃清監管的與被監管機構的界限,讓監管有力度起來。
2、會監管
學會適應市場變化,適應周邊環境,強化自身建設,在各行各業交叉發展的當下時代,風險點錯綜複雜,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AI等領域深度滲透金融領域。金融不再是簡單單一的行業領域,而是一個綜合性發展的大染缸,需要監管者正確認識到金融各項風險頻發來源及處理方式,盡可能掌握這方麵專業的知識架構與技能體係,如成為一名合格的金融風險管理師也是監管者的自我進階的方式之一。
FRM持證人在國內並不多見,且不一般為境外引進優質金融人才,伴隨FRM考試在國內日益盛行,人數漸漸達到近7000,且多分布在東部沿海等發達城市。FRM證書具有金融風險完整、係統的知識框架,應該是風險監管人員必備知識體係之一,作為風險管理領域執法者,更應了解與掌握風險的特性,高頓FRM考試研究院楊老師建議,如果往監管部門努力的話,持有FRM證書是打好自身基礎的有效手段。
3、公開監管
讓監管職權暴露在群眾視線之下,不僅會形成有效的製約效果,還是讓監督人員不斷自省的政要前提。監管的思路可以向市場公開,將傳達停滯的政策積極傳遞給群眾,讓群眾參與到監管中來。
4、監管的美學
監管也是一門藝術,科學的監管是需要度量、一毫一厘的切入時機,這種美學是需要監管者嚴肅、嚴謹、嚴苛、嚴正的基礎下,理性、合理、理智、理想的秉承監控職責,做好監管角色,做好守護人。
▎本文作者:Luvian,高頓財經簽約作者,留英海歸,主業財經,副業心理。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必須注明來源高頓、侵權必究、不得隨意更改和刪減。
文章來源:高頓財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