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按照中央、省、市關於全麵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要求,成都市財政局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堅持製度引領、緊盯關鍵環節、夯實基礎支撐,突出“新合力”、“新方向”、“新鏈條”、“新路徑”,全力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係,不斷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成都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凝聚改革落實“新合力”
一是高位謀劃。推動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推進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製度改革的試行意見》,堅持上級部署和成都實際相結合、頂層設計和具體實施相統一,明確時間表、任務圖;市委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將績效管理改革作為全市重點深改任務內容,定期聽取、研究、部署改革相關工作,引領全市改革工作穩步向前。二是協同推進。市財政局積極向市人大報告工作開展情況,會同相關部門製定工作推進方案,形成由財政部門牽頭,預算單位具體實施,人大、紀檢監察、組織、審計監督指導,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製。三是上下聯動。充分發揮市財政引領作用,通過印發分年績效管理工作要點、召開片區推進會、培訓會、工作考核等形式,督導區(市)縣完成績效管理改革“規定動作”,同時鼓勵其因地製宜地開展績效管理改革創新“自選動作”,推動基層預算績效管理加速均衡發展,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推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二、堅持製度引領,指明績效改革“新方向”
一是搭建“1+2”改革整體框架。圍繞《試行意見》,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預算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管理試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全市各級政府、各級部門(單位)績效管理新方向。二是不斷拓展配套製度體係“N”的維度。逐步形成涵蓋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績效信息公開、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績效專家庫管理等內容的多項配套製度,確保預算績效管理有規可循、有章可依。三是調查研究探尋改革方向。積極開展課題調研,形成《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標準化的探索和研究》、《構建部門績效管理體係的方法和路徑研究》、《完善分層分類績效指標體係的思考》等多篇高質量調研報告,並將調研成果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
三、緊盯關鍵環節,建立績效管理“新鏈條”
一是聚焦事前績效管理,推進預算項目審核科學化實質化。建立“部門自評估+財政重點評估”的事前績效評估機製,2018-2021年市本級累計編審項目支出績效目標8452個,實現了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同步編製、同步審查、同步批複下達和同步公開。二是加強事中績效監控,實現績效運行管理動態化常態化。堅持預算執行與績效運行監控兩手抓,2018-2021年累計監控項目5296個,涉及財政資金958.31億元,根據監控結果調整預算資金8.45億元。三是強化事後績效評價,推動績效結果應用深入化高效化。積極構建部門自評與財政重點評價相結合、第三方機構和專家有序參與的績效評價機製,實現了績效評價“四本預算”全覆蓋。2018-2021年累計實施財政重點評價項目(財政政策)169個,涉及財政資金796.07億元,對86個部門開展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根據重點評價結果調減預算7.6億元。績效結果多層次、多維度應用於政策優化、改進管理、預算安排等方麵,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四、夯實基礎支撐,構築效能提升“新路徑”
一是完善信息係統建設。建成涵蓋事前評估、目標管理、監控運行、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和監督考核“六位一體”的全流程預算績效管理信息係統,實現績效“業務流”與“資金流”的深度融合。二是豐富指標體係儲備。形成覆蓋金融、教育、農業、醫療等13個行業,商務、審計、司法等40個領域的績效指標2萬餘個,實現績效指標和評價標準科學合理、細化量化、可比可測。三是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專家谘詢機製。推進績效專家庫建設,市級各部門(單位)、各區(市)縣全麵“共建共享”,建成的專家庫係統將為提高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