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2日,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生團隊師生一行18人赴雲南大理漾濞彝族自治縣開展“漾濞鄉韻·尋跡雲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踐行“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本次活動聚焦農業產業、鄉村文旅、民族團結、文化傳承、鄉村美育等方麵進行了深入調研與設計賦能,獲得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啟動儀式合照
近年來,川美設計學院與大理州政府深度合作,立足當地曆史文化資源,在大理、巍山等地開展設計助力產業發展的實踐,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讚譽。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在前期合作基礎上,所開展的一次更深入的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
7月17日上午,實踐團隊在漾濞縣委宣傳部舉行活動啟動儀式,漾濞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雲霞、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梅晉敏,設計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紅、副教授胡永攀、研究生支部書記蘇盼盼、王永豔及團隊成員參加活動,雙方就如何通過設計賦能促進當地鄉村振興展開深入討論。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實踐團隊實地調研多家企業,了解核桃、貢菜、李家莊蘋果、紫玉胡蘿卜等產業情況,探討設計賦能產業振興的途徑和需求。走訪光明村、阿尼麼村,感受黨建引領推動農文旅融合、特色文藝村落建設,並提出設計助力農文旅融合的建議策略。前往漾濞縣非遺文化保護中心、雲南一剪一繡非物質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等地,深入調研非遺與文創品牌發展,研究傳統非遺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方法。挖掘傳統文化素材轉化為課程內容,在花椒園村開展美育課程,感受苗繡色彩,融入安全教育。離別時村民和實踐團隊一起“打跳”,深刻詮釋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實踐團隊參觀企業
實踐團隊與參與美育兒童合影
在這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深入了解漾濞縣的積極探索,更深刻領悟到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實踐團隊成員表示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堅守初心使命、錘煉過硬本領,踐行學校“人民設計師”的培養理念,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