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走來——我和學生共同成長
北京十一學校教師汪春燕
2011年以前的我,課講得很好,教案設計得非常精心,課件製作得非常精美,學生爭相拷貝。對教材熟悉得可以準確地說出哪些內容在哪一頁碼上,讓學生非常驚奇。因為對待教學的認真負責,我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肯定,得到了很多榮譽,所以我對自己充滿自信。2011年,學校開始實施選課走班製,同時開展課程改革。作為地理學科的教研組長,我責無旁貸,連續承擔了三門地理課程的教學。這三門課程的教學經曆,讓我在實踐與思考中不斷成長。
第一輪教學開始時,我依然規規矩矩,按照學習指南上的知識要點,改進、講課,再改進、再講課。剛開始的時候,我感覺上課速度特別快、人教得特別累,但是因為知識點都講到了,倒也踏實。講著講著,我發現學生開始疲憊,開始不那麼專注。作為聽眾,就再精彩的演講,他也有膩的時候,我想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我的教案、我的板書,應該是做到了非常好,我的課件一直都是修改到上課之前,幾十張甚至幾百張的內容夠豐富了。可是這樣的課堂,學生們真喜歡嗎?第一輪教學在疑惑中結束。
第二輪教學怎麼辦?一如既往、信手拈來地講?眼前是有現成的課程資料,現成的課件,可是那一定不是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學生求知的願望依然那麼迫切,我對自己的教學卻開始變得不自信了,總是在質疑自己——我這樣教學生滿意嗎?他們收獲的是什麼?糾結。這時候,許許多多的教材已經編寫出來了,能保證人手一台的電腦也配備齊了,硬件設備、課程資源,該有的都有了,交流方式、教學方式必須得跟著變化。
就這樣,我設計了第二輪教學的基本流程。對於每一個知識專題,我都編製了問題鏈,在學習該專題的第一節課前,我都要將這個問題鏈向學生展示一下,學生帶著我的這些問題,看書、查資料、討論,摘取文字、圖片,製作電子文件夾、文檔,提交解決問題的方案,忙得不亦樂乎。等到第二堂課,學生會結合自己製作的電子文稿進行交流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真誠和善良,提問的同學會稱讚講課的同學:你的講述很有條理,你的分析很有邏輯,你的文稿顏色搭配的太棒了。也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犀利和批判,比如對這個觀點不認同,是不是可以這樣。第三節課,學生繼續根據老師和專題問題進行自主學習,看書查資料。第四節課再次交流和分享。
在我給學生的每一個專題問題鏈當中,都包含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問題,很是齊全、豐富。我的近百位學生都在依據它們進行自主學習。從此,學生聽講不再是僅僅聽老師講了,而是在聽自己的同學講,聽得滿懷欣喜、聽得興高采烈;課堂上每個人都是主角,說地球、說地圖、說氣候、說故事,說得滿懷投入、說得興致勃勃。地理教室裏,書架上書很多,學生們拿了好幾本,看完這本看那本,恨不得把所有的書都翻出來看看。地理不就是畫圖說話嗎?鉛筆、尺子、橡皮、塗改液、粉筆全都用上了,還真管用。對著地球儀,對著地理教室的這些模型,對著演示儀,想一想再想一想。中午在校園裏找一處陽光燦爛的地方,測一測今天的正tan角,做了就理解。我更愛我的電腦課,每位學生都有一台筆記本電腦,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百度一下,瀏覽文字,觀看視頻,很多問題都解決了。
學生在心得裏寫道:地理學培養了我一種科學的思維,如果沒有經曆這三個專題的學習,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不會認為這些自然現象之間有著如此神奇的規律,而如果被問及這些問題,我想我能給出的答複隻能是——“地球就是這麼長的”!就這樣,在第二輪教學中,學生變了,從聽眾變成了主角,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這樣的效果貌似不錯,可是,地理課堂教學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不斷地追問自己。隻要讓學生回答問題就夠了,隻要讓他們給出同一問題下的標準答案就滿意了嗎?學生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呢?學生應該收獲什麼樣的學科知識,什麼樣的學科能力,什麼樣的學科素養呢?
第三輪教學,我再次對教學流程進行了設計。第一節課,學生先自主閱讀,提出自己的專題問題;第二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選擇課程資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節課,學生展示並分享自己的成果;第四節課,再次閱讀,再次提出自己的新的體驗。課堂上,學生有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那些不同的問題、精彩紛呈的答案,讓課堂上笑聲朗朗、掌聲連連;而幾乎成為旁觀者的我,總是拍案驚奇。每節課,我們就這樣在一個一個奇思妙想中驚喜。
我從中發現,學生的想法,比我當初想象得多多了。對於一個小專題,他能提出一串的問題——為什麼水星公轉公道的偏區力,明顯高於其他太陽係公轉公道偏區力?同屬一個緯度地區,為什麼北極是北冰洋,南極是南極洲?如何處理計劃生育之間的矛盾?首鋼集團為什麼首次選址在北京,現在又遷出的北京?……
對於同一個學習任務,同學們因為自己的問題不同,而選擇了不同的學習資源。在課程結業的時候,大家將課程資源包傳到網上共享。曾經課堂上,是“一個主角多個聘用”,一個課件多人用,現在課堂上人人都是主角,課件多到數不過來。豐富的課程資源,多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帶到知識的海洋,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
學生在他們的學習總結中寫道:
“地理課教給我做事的方法和原則。有序地使用電子資料夾,有序地多次利用教科書,使用電腦……這些看似小事,但是其中卻有大學問,讓我受益匪淺。還有地理學習的方法——整理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搜索網頁,實踐操作,通過這幾種方式,讓我在學習地理時,有了更加立體生動的體會。我發現,這些方式不僅僅可以應用在地理學科,其他的學科也可以借鑒。
“半學期的地理課之後,我對地理這一學科產生了全新的認識。原來地理也可以這麼學!在老師的安排下,地理完全成為了自學的天下,老師隻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多的知識,則需要我自己去查資料。課上的發言都沒有對錯之分,不同的隻是同學們認可與不認可,地理課真正地成了學生探索的海洋。
“在學習過程中,我不光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如何收集知識。網上有太多的東西,乍一看挺嚇人的,不知道該用哪個。但是經過老師給予的多次實踐機會,我逐漸掌握了資料的收集方法,並且提高了整合概括能力,知道了如何精簡地表達出自己想表達的地理知識,並用容易理解的語言讓大家明白。地理真的是博大精深的一門學科。”
……
三輪課堂教學,三次方式的改變。我由最初的自信滿滿,到困惑甚至是痛苦、思考課程改革的理念,再到嚐試改變,直至看到學生的變化,我才又找回了做教師的自信。不把課堂還給學生,你就不知道他們有多厲害、有多精彩。而我親愛的學生們,經曆了短短的一個學期的地理課程學習,也知道了宇宙的深邃與奧妙,知道了有太多未知世界的問題等待他們去探索,也知道了開啟答案的鑰匙原來已經掌握在自己手裏。勇於質疑,善於探索,追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樂於創新,這也許就是我理解的學科教育本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