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複旦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教授做客我校“廣商大講堂”第8講,漫談中國傳統紙的曆史文化意義及其相關的科學與技術。廣州商學院執行董事長郭小聰、學校領導、各二級學院師生代表和媒體朋友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楊玉良院士從人類早期的書寫材料和工具的變革之路中探索了書寫介質的發展規律,帶領師生回顧了中國傳統造紙術的傳播簡史及其對人類文明的重要影響。他用生動的圖示、豐碩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傳統紙與現代紙的在原料、工藝、壽命等方麵的差別;結合淵博的專業化學知識和豐富的科學研究實踐,揭曉了中國傳統紙“紙壽千年”的科學與技術奧秘和開化紙的工藝與廣泛應用,展望了傳統紙機械化生產、大規模產業化的相關問題。
楊玉良院士表示,不同的書寫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字特點,毛筆在紙上的書寫造就了中國書法的獨特風格。回顧人類書寫介質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書寫和記錄變得越來越方便,記錄密度越來越高,重量越來越輕,但保存的壽命也越來越短。所以盡管書寫工具越來越現代化,但紙張依然難以被取代。他提出,中國的造紙術對人類文明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絲綢之路,同時也是造紙技術的傳播之路。中國傳統造紙技術的傳播,促進了“古登堡印刷術”產生,使得文藝作品廣泛傳播,推動了“文藝複興運動”。紙的廣泛使用還推動了繪畫、雕塑藝術和複雜科學與工程計算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歐洲和美國廣泛的社會變革。
楊玉良院士表示,中國傳統紙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紙壽遠遠長於所有的現代紙。紙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載體,除了繪畫和印刷以外,中國傳統紙的現代意義還體現在立體紙雕、折紙等現代藝術品。他認為,如何在保證紙性和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同時平衡成本和環境影響,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傳統紙產業化是廣義的,其功夫在紙外。我們不能隻看到傳統紙的可能經濟利益,而忽略了注重和保護其文化功能。
講座後,國家級人才稱號獲得者、我校名譽校長李曉教授與楊玉良院士圍繞培養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李約瑟之問”等問題展開對談。
楊玉良院士提出,文化是靠體驗和感染的,科學是非功利的,是對自然界的一種深刻理解。科學的發展、從0到1的創新一定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做,同時也要把握科學原理的有效邊界和世界的不確定性。他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學問,人類的知識都是有用的,深入研究到一定程度,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和樂趣。楊玉良院士鼓勵青年學子要廣泛閱讀、深入思考、勤於寫作,在體會和體驗中提升文化修養,培養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
李曉教授對楊玉良院士“科學研究要仰望星空”的觀點表示讚同。他認為,科學進步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非功利性的自由暢想,好奇心、探求心和想象力格外重要,而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縝密的理論邏輯的基礎上腳踏實地地探索和推動。他指出,任何時代社會科學的進步,都建立在數學尤其是物理學的理論突破及其觀念的基礎上,進入20世紀的物理學和數學的進步,尤其是1927年海森堡基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1931年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發現和提出,已經使得科學哲學從基於牛頓定律的“機械決定論”轉變為量子力學時代的“概率決定論”。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世界,同學們應該努力拓展視野,既要掌握好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仰望星空的愛好和能力。他鼓勵廣商學子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確定性,做一名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情懷兼備的大學生。
會上,國家級人才稱號獲得者、我校名譽校長李曉教授為楊玉良院士頒發“廣商大講堂”特聘講師聘書。
講座現場,楊玉良院士與我校師生深入交流互動,進一步分享了自身開展中國傳統紙曆史文化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心路曆程,耐心解答了廣商學子在涵養藝術修養、領略中國傳統紙文化意蘊、傳承傳統紙工藝、弘揚造紙工匠精神等方麵疑惑。
楊玉良院士的講座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思想盛宴,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在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光。馬克思主義學院周娟老師表示,楊玉良院士的分享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諸多啟迪,思政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源流上找到文化自信的根基,博覽群書、開闊視野,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陳淩同學在楊玉良院士的身上感悟到勇於創新、嚴謹治學的科學家精神,這激勵著她更加努力學習,堅持守正創新,持續發光發熱。
作者: 陳澤筠 黃玉亭
來源:黨委宣傳部 品牌宣傳部
攝影:陳一奇
楊玉良教授作講座
我校聘楊玉良教授為“廣商大講堂”特聘講師
李曉教授為楊玉良教授頒發蒞臨演講紀念證書
李曉教授與楊玉良教授對談
學生與楊玉良教授互動
大合影
講座現場
楊玉良教授寄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