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訊 本文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占山在2016(第二屆)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峰會上的演講。
劉占山在會議上做演講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偉大的中國努力奮鬥,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中國采取了一係列的戰略,包括創新驅動戰略、“中國製造2025”戰略、互聯網+戰略,還有雙創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等。
首先,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目標是什麼?
“中國製造2025”,主要的目標就是使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由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有三個目標、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業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居於世界製造強國中位;第三步,到204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第一方陣。
“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核心就是要做大做強中國的裝備製造業,主題是創新發展,主線是兩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製造,支撐體係是中國現代工業發展體係,中國製造自主創新體係,人才支撐體係,以及社會環境資源保障體係等。
“中國製造2025”總體布局是九項任務、五大工程、八項政策、十大領域,一條主線就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
五大工程包括: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綠色工程。
十大領域包括:農機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材料、電力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搞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總體發展方向:第一是高端,第二是智能,第三是綠色,第四是服務。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 或者“2045”規劃目標,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其次,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對人才有哪些需求?
首先,未來的工業變革,從生產方式上看,智能製造將是整個工業發展的核心,綠色化、服務化將成為製造業發展的趨勢;從組織方式看,內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成為製造企業培育競爭優勢的新途徑。
未來工業生產的特征:產品由趨同向個性轉變,每個生產者都將成為產品形態的設計者、創造者,生產由集中向分散轉變,智能生產係統將完成大部分的簡單勞動,人不再是生產線上簡單的操作工,而主要是產品的設計者和智能生產係統的管理者。這就要求未來從事製造業的人才必須具備以下能力:
第一,信息技術將成為高技能人才必備的技術技能。所以現在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特別是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第二,要求未來的技術人才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匠精神。
第三,要求他們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紮實的基本功及學習能力。
第四,未來技術技能人才應是複合型人才。
第五,未來技術技能人才應具有迅速解決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未來技術技能人才應具有良好的與人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
第七,未來技術技能人才應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那麼,我國製造業人才現狀是怎樣的呢?據統計,2015年,我國高等學校本科工科類專業點數約1.6萬個,本科工科類專業在校生525萬人、研究生在校生69萬人;高等職業學校製造大類專業點數約6000個,在校生13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加工製造類專業點數約1.1萬個,在校生186萬人。
從製造業現場看,目前,我國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人力資源總量858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809萬人。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人力資源總量近1794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其中人才總量近736萬人,具有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曆的人員分別占人才總量的29%和2%。
據統計,2015年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為3200多萬。據預測,到2020年人才缺口1900多萬,到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到2900多萬。
從目前的現狀與未來製造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看,存在三大問題:第一,製造業人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傳統產業人才素質提高和轉崗轉業任務艱巨,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緊缺,基礎製造、先進製造技術領域人才不足,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能力不強;第二,製造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產教融合不夠深入、工程教育實踐環節薄弱,學校和培訓機構基礎能力建設滯後;第三,企業在製造業人才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參與人才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職工培訓缺少統籌規劃,培訓參與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