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本打開的曆史書,對文明探源的藝術解讀,離不開考古發掘工作者的辛勤與探索。赤峰學院曆史文化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和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文化傳承時代使命,以黨建引領學科專業建設,選派“雙帶頭人”分赴實習基地,堅持在田間地頭上好“大思政課”,通過科技考古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曆史、中華文明瑰寶,努力推動學科專業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新突破。
紮根田野,用每一鏟解讀中華文明。在成都考古中心博物館,張文靜副教授帶領12名考古學專業本科班同學,在升庵村遺址、棋田村商周遺址等考古基地,從布探方-發掘-記錄-畫圖,對商周、戰國等時期的墓葬、灰坑及溝進行考古發掘。
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南山村南山遺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業教師和赤峰學院曆史文化學院馬貞老師帶領學生對東周時期的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本次發掘的東周遺址麵積約為12萬平方米,同學們兩人一組,對規格為10m×10m探方進行發掘,親手發掘出了包括陶片、青銅器等在內的多件文物,其中,陶片多為印紋硬陶,紋飾主要有米字紋、席紋、方格紋、粗麻布紋、細麻布紋等;青銅器有青銅刀、青銅削。
科技文保,運用科學技術還原曆史瑰寶。RTK測繪打點、出土遺物三維建模、無人機遺址拍攝……這些對常人來說略顯新奇的專業名詞,卻是赤峰學院考古人的工作日常。
在赤峰市敖漢旗西大梁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學院白滿達博士帶領研究生開展田野考古發掘和後期發掘資料的整理工作,從2023年6月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學院、敖漢旗博物館聯合對西大梁遺址進行著發掘工作,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鮮活的發掘工作中解讀、還原和傳承中華文明。
公眾考古,走進大眾推動考古學成果落地。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醴陵瓷窯遺址調查項目,學院2021級文物保護班在考古隊領隊和李明華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窯址專項田野調查。同學們先後走訪調查了官莊鎮、楓林鎮、板杉鎮、李畋鎮、孫家灣鎮、王仙鎮、浦口鎮、白兔潭鎮、左權鎮、泗汾鎮 10 個鄉鎮,對當地多個窯址進行係統調查,調查麵積合計957平方公裏。通過走訪和調查,探尋包括考古遺址、出土文物在內的文化遺產與公眾之間的關係,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和公眾參與。
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赤峰學院曆史文化學院積極探索紮根田野的“大思政課”,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雙帶頭人”教師的悉心培養和引導,帶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考古一線、挑起考古工作大梁,用實際行動詮釋傳承中華文明的使命與擔當。
(文字:王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