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微消息,2024年10月12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傑哈·阿爾貝特·穆魯(Gérard Albert Mourou)以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的身份正式入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穆魯教授是世界公認的極具創新思維的超短超強激光物理學家。他與學生唐娜·斯特裏克蘭(Donna Strickland)發明了啁啾脈衝放大(CPA)技術,開辟了實現超高功率激光的新途徑;開創了超快科學新領域;開拓了激光在醫療健康、工業生產、前沿基礎科學研究的應用。他與中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廣泛、長期的合作研究,近年來悉心指導北京大學激光驅動多束流設施和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建設,為我國強場物理領域學科進步、行業發展、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穆魯教授此次到校後,隨即聽取了物理學院副院長曹慶宏、彭良友、顏學慶關於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和國際大科學設施建設的詳細彙報,分享了自己對物理高等教育的觀察與思考,近年來指導中國學生、與中國同行合作的經驗和感想,以及未來推動北京大學物理學及相關學科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培養、國際合作的設想和建議。
10月17日,穆魯教授赴北京大學新燕園校區參觀考察,在入駐的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電子學院等地與教學科研一線的師生親切交流,詳細了解了課程安排、實驗室運行、樓宇布局等情況,現場氣氛熱烈、活躍。
穆魯教授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通過與物理學院學生座談、與相關學科帶頭人和青年人才研討、實地調研相關教學科研單位和重點科技創新基地平台等方式,逐漸適應燕園新生活,為籌建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激光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醫學物理、天體物理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奠定工作基礎。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兩國自1978年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之後在人才交流、平台建設等重點合作機製的發展成效顯著。穆魯教授在中國教育部與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共同舉辦的首屆中法教育發展論壇上講道:“我希望我還能夠繼續為中法之間的教育合作發光發熱。我希望我能夠繼續做中法交流的推動者。”
穆魯教授的加盟,將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以高水平學科建設和教育開放為牽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優勢學科注入強勁推動力。
傑哈·阿爾貝特·穆魯教授簡介
傑哈·阿爾貝特·穆魯,1944年生於法國阿爾貝維爾,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激光物理學家。
1967年獲得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物理學專業學士學位,1970、1973年先後獲得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物理學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70至1973年在加拿大拉瓦爾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73至1974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74至1977年任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科學家。1977至1989年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曆任科學家、高級科學家、教授。1989至200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任A. D. Moore傑出校級教授。2005至2024年9月在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巴黎綜合理工大學任教授,其中2005至2009年任光學實驗室主任。2024年10月加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長期從事超短超強激光物理領域研究。與唐娜·斯特裏克蘭(Donna Strickland)發明了啁啾脈衝放大技術,開辟了實現超高功率激光的新途徑,將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推進到相對論和極端相對論領域;開創了超快科學新領域,第一次展示了利用飛秒激光來實現具有亞皮秒時間精度的電信號測量,在皮秒尺度實現時間分辨的電子衍射成像;開拓了激光在醫療、工業、前沿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201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22年獲金鵝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