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部部長 徐繼存
教育廣泛地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才的活動。作為一種成人的活動,教育實踐無處不在,人們對教育的思考與探索從未停止。教育學旨在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增強人們對教育實踐的整體理解,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
人在一生中不同階段接受的教育,既有共通性,也有特殊性,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專業教育領域。教育學部擁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四個本科專業,可從不同層麵增強人們對教育一般又特殊的理解。
歡迎各地優秀學子加入教育學部,投身於對理想教育的追求之中,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前身是創建於1950年的山東師範學院教育係,是山東師範大學最早設立的6個係之一,也是山東省曆史最悠久的教育係之一。2000年2月,在教育係和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了教育科學學院。2006年10月,更名為教育學院。2016年11月,在對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傳媒學院教育技術係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成立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2019年5月,教育學部小學教育係正式成立。同年,學前教育係更名為學前教育學院。
目前,學部擁有教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育學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專業學位博士點,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技術學、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基礎教育學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管理、現代教育技術等4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並設有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4個本科專業。現有博士研究生40人,碩士研究生453人,本科生1236人。
▲教育學部
▲創客辦公室
▲專用舞蹈房
學部學科專業實力雄厚,下設教育學係、教育技術係、小學教育係、學前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設置和掛靠的研究機構有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山東研究院、山東基礎教育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研究基地、山東省智慧教育研究院和山東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此外,還設有山師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批創新基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創新基地。
近年來,教育學部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平台建設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學原理是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山東省政府“泰山學者”設崗學科、山東省省級強化建設重點學科;教育學本科專業是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教育技術學為省級重點學科;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是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人文社科重點強化研究基地。在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部教育學學科獲得了B+等次。2018年,教育學學科順利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名單,這是山東省唯一入選的教育學學科。2020年,教育學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建設行列。截至目前,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三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21年,在“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學部4個本科專業全部上榜,其中3個為A類專業,1個為B+專業,4個專業全部位居山東省同類專業第一名。
學部現有教職工99人,其中專任教師80人,教輔、行政管理人員19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講師24人、助教2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45人。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社會科學學科新秀獎1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人、學校“東嶽學者”人才4人。1人入選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2人入選山東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5人入選山東省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1人入選山東省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獲得山東師範大學“十佳教師”“十佳工作者”“十佳輔導員”“優秀本科生導師”“良師益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90餘人次。
近5年來,教育學部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共出版著作38部,發表學術論文960篇;承擔國際(地區)合作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項、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11項、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23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20餘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16項;獲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3項。
▲徐繼存教授團隊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朱忠琴博士團隊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探索多元招生模式,實施精細化培養計劃
2018年,學前教育專業探索采用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方式,將夏季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測試成績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根據綜合成績進行擇優錄取,後將該模式擴展至其他專業。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部分專業實施導師製,充分發揮導師“思想導學”“育人導學”“專業導學”“科研導學”的功能,實現精細化培養,提高育人質量。
2.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係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按照師範類專業認證標準等文件要求,秉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原則,根據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需要,學部在2020年進行了四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微調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專業特色,增加“導師製科研沙龍”模塊,形成了以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自主發展課等為主要內容的課程體係,實現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的內在一致性,建立了“課程+實訓+競賽”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3.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根據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麵向產業不同崗位需求,設置了多元專業自主發展課程模塊。成立了學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10個教研室和4個公共課程教學團隊,進一步強化課程教學研究。實施課程負責人製,統一規劃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開展配套的教學基本資料建設、教材建設工作。借助教育技術係的特有優勢,積極開展混合式、在線式課程建設,實施案例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計劃,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
4.加強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實現產學研協同育人
學部成立產學研指導委員會,建立了多個穩固的產學研合作基地;製定了本科生科研創新專題基金管理辦法,搭建本科生科研成果發表平台——《育林》,積極鼓勵本科生參與各種形式的課題研究。2021年,學部獲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10項。各種科研活動與研究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學生雜誌《育林》校慶特刊
學部有大量到境外訪問、交流、實習的機會。50%以上的老師有海外經曆,本科和研究生均開設了係列英文課程。持續推進與國際知名高校的學術交流合作進程,從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麵加大與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BC、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肯尼亞肯雅塔大學的合作力度,並積極開拓新的合作學校。每年邀請10-20名高層次國外專家來訪,洽談合作和交流事宜,支持5-10名青年教師到境外進修,資助教師參加國際會議5-10人次。高額度資助學生參加本行業的境外國際會議,實現本科生與國際大師零距離接觸。
▲《光明日報》專題報道學部在服務山東教育上的突出貢獻
▲學部舉辦智慧教育與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
▲教育學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
▲學部舉辦“青春向黨·不負韶華”慶祝建黨100周年班級合唱比賽
戚萬學,1980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先後任山東師範大學教育係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現任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國家督學,國家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專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山東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於述勝,1981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1991年自華東師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山東師範大學教育係;2001年起任職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部)教育曆史與文化研究所(研究院)。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起,擔任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高校文科重點教材《中國教育思想史》首席專家。
王坦,1981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現任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地方史誌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山東師範大學教育係教師、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院長、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齊魯醫科大學(籌)臨時黨委副書記、行政領導小組副組長等職務。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從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是我國最早研究合作學習的知名學者。
李劍萍,1987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副院長兼教育係主任,2002年調任聊城大學副校長,2010年任天津城建大學常務副校長,現為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正廳級),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晗,1998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前2係主任,教授,全美幼兒教育協會會員,中國學前教育學會會員。
劉偉敬,1988級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1992年本科畢業後進入廣播電視係統工作,主任記者,現任濟南廣播電視台電視影視頻道主任。從事電視行業27年來,創辦一係列欄目,榮獲國內各類大獎,曾獲中國電視最高獎“星光獎”優秀欄目獎、“第八屆中國電視滿意度博雅榜地麵頻道綜藝類欄目滿意度十強”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