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走進山東建築大學法學院
一、曆史沿革及發展現狀
山東建築大學法學院肇始於1999年6月成立的工商管理係,先後更名為法政係、法政學院,2016年6月成立法學院。學院以“入主流、倡交叉、重應用、創特色”為學科建設指導思想,以培養“基礎實、適應快、能力強、素質高”的法律和社會工作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學科建設“錯位發展、優勢突出”,學院現已初步形成具有文理交叉的錯位發展優勢,在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特色的教學研究型法學院。
法學院設有法學、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法律、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並開展法學雙學位雙學曆輔修專業教育。學院擁有省級新型智庫“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獲批山東省政法委“齊魯法治文化建設研究基地”、山東省司法廳“政府立法研究服務基地”,2019年牽頭設立山東省工程法學研究會。2021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兩專業均為B。
學院擁有投資200餘萬元建成的綜合實驗室,建築麵積達260平米;建有多功能數字化教室5間,為學科發展和學生實踐提供了多元化支持,也為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學院紮實開展黨建引領下的學科成長,堅持黨史教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首創“黨建碼”黨建學習平台,平台融合“學習”“練習”“研習”功能為一體,堅持“線上線下、分類指導、學用相長”的原則,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力促“開新局”,進而激發學院師生愛黨愛國愛校熱情,努力開創學院發展新局麵。“黨建碼”受到齊魯電視台,大眾網等多家省級媒體報道。
二、學科專業特色
法學專業,“工程法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成熟,構建法學與工程類課程互補的特色課程群,以教學名師為引領、雙師型師資為骨幹,培養“德法兼修”法治人才。2012年被評為校品牌特色專業,2013年被列為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省本科高校特色專業,2018年獲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20年獲評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社會工作專業,率先在我省建“社區建設與營造”研究團隊,形成“社會建設與城鄉社區治理”的學科定位,在城鄉融合與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管理、康養社區構建等領域形成“錯位發展、雙能驅動”的人才培養優勢,培養具職業情懷與專業能力的社會服務人才。2012年專業教師在市民政局成立專業機構,2020年建成山東省首家街道級社工站,2021年獲批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
三、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高級職占比52%;博士30人,博士化率60%;碩士研究生導師17人。法學專任教師29人,博士21人,博士化率72.41%;社會工作專業專任教師17人,其中博士9人,博士化率52.9%。
堅持“引才、育才、聚才”思路,形成“學科帶頭人+特色授課團隊”師資團隊,擁有山東省級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三八紅旗手1人,山東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家1人,“齊魯和諧使者”稱號2人,首批“全省法學法律研究領軍人物”1人,山東省優秀仲裁員1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人,山東社會科學院“領軍人才”1人,各級政府專家委員會委員或顧問庫谘詢專家14人,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專家谘詢網”專家2人,山東省人民政府行政複議委員會委員1人,山東省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信訪事項聽證員2人,國家級研究會理事3人,山東省老年學與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1人,濟南市社會工作督導專家3人,山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1人,仲裁委仲裁員6人,校十佳教師3人,校十佳工作者1人。7人赴美國、荷蘭、瑞典、英國等國際知名高校訪學,2人獲德國法學博士學位,1人獲莫斯科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1人獲韓國新羅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學院積極參與國家“雙千計劃”,與法院、檢察院互派掛職人員。先後聘請法院、住建行政主管部門、企業、科研院所、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律師等行業專家,兼職(客座)教授15人,兼職碩士生導師7人,校外實習指導教師34人,與我院專職師資優勢互補,共同培育複合型高水平人才。
四、教研科研成果
學院深耕內涵建設,教研科研成果豐碩。學院教師承擔科研立項11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子課題1項,國家自科課題子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1項,教育部委托課題3項,省部級28項,20萬以上橫向課題數4項,縱向課題經費達200餘萬,累計經費390餘萬元;發表CSCCI、SCI來源期刊等高水平論文76篇,出版著作30餘部;各類科研獲獎20餘項。1項研究成果獲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示,5項成果分別被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住建廳、濟南市民政局等部門采用。3份成果被山東省法學會智庫建言采用。
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取得成效,教師教學比賽成績顯著。學院有山東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山東省教育研究會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案例庫建設項目1項,省級優質課程3門,主持山東省級教改立項3項,山東省教育研究課題3項,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3項,出版教材10餘部。教學方麵以賽促建,5人次獲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1位教師獲山東省首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位教師獲第五屆全國“教育實證研究優秀學位論文獎”。
五、教研科研平台
學院形成引領全省的“623”教研科研平台:“6研究中心”(城市問題、建設法學、綠色建築政策法規、工程法、企業合規與企業拯救、涉外工程法律服務)、“2會”(市工程法學研究會和省工程法學研究會)、“3智庫”(省級新型智庫: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齊魯法治文化建設研究基地、省司法廳政府立法研究服務基地),為解決工程領域法律及社區治理等問題提供智庫支持,並接受政府委托的立法谘詢和規範性文件評估。學院與最高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建“工程建設與生態法治理論及實務研究基地”,山東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建“建大業務部”,市司法局設“法律援助中心建大工作站”,市中級人民法院建“建設工程糾紛訴調中心”;在市民政局注冊專業機構“濟南市建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學院為民政、信訪、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企業等提供智庫支持,積極服務社會。依托平台,學院每年平均承辦1-2次省級學會會議,積極服務地方,多次被省級媒體報道,有效提升學院的研究能力和專業影響力。
六、人才培養
1、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性高質量人才
學院秉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九大育人體係”,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高質量人才。學院擁有具有法學院特色的學生工作品牌——團體心理輔導訓練營、法律援助中心。學生榮獲省級以上競賽獎勵110餘項,3個班級獲得省級“先進班集體標兵班”,1個團隊獲省挑戰杯“金獎”,3名學生獲“校長獎章”稱號,2名學生被推薦為省委組織部“拔尖選調生”的候選人,3名學生獲校“十大優秀學生”稱號等。2021年,學生獲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省級立項2項;全國社會工作微電影大賽唯一一等獎;山東省“學憲法、講憲法”比賽一等獎1項;全國建築法律文書大賽團體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個人組二等獎1項;省模擬法庭大賽團體三等獎、最佳訴訟代理人獎;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優秀獎2項;全國“兩會”知識競賽優秀獎1項;濟南市青年誌願者服務大賽銀獎1人。
學院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每年組建社會實踐團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4支團隊榮獲省級優秀團隊,12名學生獲省級優秀個人,4位教師獲省級優秀指導教師。學院建成就業創業項目孵化平台——創客空間,為學生提供創業項目發展平台。
2.搭建協同育人平台
學院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已形成“校府社企所”多元協同育人平台與交流合作體係。一是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與濟南市司法局合作設立“法律援助中心建大工作站”,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建“建設工程糾紛訴調中心”法律實務機構;在濟南市民政局注冊成立專業社工機構“濟南市建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建成山東省首家街道級專業社工站——青合站;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共建社工站及“社會工作人才實訓基地”;與法院、檢察院、信訪局、住建委等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及理論研究基地11處,有效促進學科建設及擴大專業影響力。全麵做好住建局等部門的行政規範性文件評估工作。二是加強與高校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與魯中強製隔離戒毒所開展“治本安全觀視域下戒毒研究”。三是加強與企業合作,與黃金物業、中海物業、魯興置業、中鐵十局集團、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山東睿揚律師事務所、濟南融創地產等多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金鼎智達集團開展智慧康養深度合作。四是,加強社會服務。為適應國家和社會新發展需求,學院新設立“企業合規與企業拯救法律研究所”“涉外工程法律服務中心”“城鄉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研究院”,與原已牽頭設立的的省法學會工程法學研究會、省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智庫一起,幫助企業建立企業合規管理體係,提供公司治理、法律谘詢、教育培訓、社區建設方案設計等多層次的社會服務,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多元化人才培養。
專業介紹
一、法學專業
1.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掌握建築、房地產等工程領域與法學交叉融合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跨學科法律思維能力、良好法學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和企業等從事法律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社會主義優秀法治人才。
2.核心課程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製史、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法律職業倫理、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商法、證據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3.專業概況
法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係。法學專業堅持文理滲透、學科交叉,圍繞建設行業、城鄉社會發展需求,在“厚基礎、寬口徑”法科人才培養模式下打造“工程法學”特色,培養既通曉法律又掌握工程類專業知識,具備良好法學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律人才,形成“錯位發展、優勢突出”的培養路徑。
4.就業前景
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和建築與房地產企業從事法律工作。已培養了3000多名法學本科專業人才。在建設行業從事工程法律服務的畢業生,能夠較快成長為法務主管或骨幹人才,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且社會評價良好,薪酬水平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5.選考科目
不限科目
二、社會工作專業
1.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掌握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和實務技能,具備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社會工作間接服務、社會政策分析能力,能在政府、群團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等部門從事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政策研究,能夠開展城鄉社區營造、社區建設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核心課程
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理論、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研究方法、社會服務機構組織與管理、社會工作項目設計與管理等。
3.專業概況
社會工作專業以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為學科基礎,以助人自助為核心理念,開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服務、就業服務、社區管理與服務、社會行為矯正、心理道德輔導、基本權益維護等專業服務,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力量。
4.就業前景
在民政、勞動與社會保障、建設、衛生、教育等機關事業單位,建築及房地產、物業服務公司等企業,共青團、婦聯、工會、社工組織、社區服務組織等社會服務機構,街道、社區等社會福利機構從事社會工作管理與服務工作。已培養了1000多名本科專業人才。學生就業以建設行業和社區為主,民政、教育和其他社會組織為輔的多元就業平台,尤其在社區建設與發展領域從事管理與服務工作的畢業生,能夠較快成長為骨幹人才,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且社會評價良好,前景廣闊。
5.選考科目
不限科目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