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多舉措保障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校園秩序穩定
麵對迎麵襲來的新一輪疫情,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嚴格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部署,反應迅速、及時應對、科學處理、合理安排,切實保障了同學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穩定的校園秩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院全體輔導員和廣大學生幹部們衝鋒在前、主動作為、通力配合,不畏難不退縮,齊心協力,與疫情搶時賽跑。
一、用責任心築牢學生心中的“安全線”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解決在疫情防控工作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定和安撫學生情緒,學院全體在校的輔導員第一時間衝到“抗疫一線”,與同學們同吃、同住,共同抗“疫”。輔導員石春林和馬昱宇兩位老師的小孩都未滿2歲,疫情爆發,學校、學院一聲令下,義無反顧地奔向學校,來到同學們身邊。李國亮老師作為少數的男輔導員,當急難險重的任務出現時,總時衝到最前線,在一次接待醫護人員上門為隔離學生做核酸檢測的過程中,在寒風中一等就是兩個小時。陸墨姼老師,家裏小孩今年剛上小學,家裏還有生病的父母,但是當學校需要、學院需要、學生需要的時候她就不再隻是“媽媽”和“女兒”,而更多的就是一名抗“疫”一線的老師。
二、用愛心走進學生的“朋友圈”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從疫情爆發以來,同學們從教室、圖書館、操場回到了寢室,每日可活動的空間隻有10來個平方,加之近日的寒潮來襲,部分同學的活動空間變小,社交空間也變小。為了穩定同學們的情緒,做好相應的安撫工作。輔導員們將每天的辦公場地搬到了學生宿舍。一次次地寢室走訪、一句句地叮囑問候、一遍遍的通知提醒,體現的都是輔導員的愛心,傳達的是學校、學院對同學們的關愛。疫情爆發時,學院黨委副書記周新梅老師正身處外地,但她得知學校情況後,第一時間趕回學校,入住學生公寓,與輔導員和同學們一起並肩作戰。她不斷奔走在學生公寓裏,安撫學生情緒,叮囑同學添加衣物,提醒同學們注意寢室衛生,她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走進了同學們的“朋友圈”。
三、用耐心陪伴學生共同經曆“大考”
抗“疫”,不僅是一場生動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堂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核酸檢測的現場,不僅有青年誌願者的“紅馬甲”,醫護人員的“防護服”,更有輔導員們的耐心陪伴;用餐時間,不僅有食堂大媽盛的熱乎飯,誌願者的送餐到寢,還有輔導員們的有序組織。無論是操場、寢室,還是白天、晚上,隻要同學們需要幫助的地方就能找到我們的輔導員們。輔導員何貞君老師、薑潤曦老師分別是今年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但每天在學生公寓裏奔波最多的就是她們,一會兒處理心理問題,一會兒又處理疫情管控期間學生就醫問題等等。在這場戰“疫”中,同學們體會到了學校、學院的關懷關愛、誌願者的無私奉獻、更感受到了輔導員們的專業和敬業,同時也將為兩位學生工作戰線上的“新兵”積累一段寶貴的實戰經驗。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正在配合社區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的輔導員張乃剛、史瓊、曾恒老師以及剛剛結束產假,尚在哺乳期的輔導員張君老師每日都在線進行抗“疫”工作,各類數據的填報、在線組織誌願者開展誌願服務工作、組織學生核酸檢測、在線班會等等,他們對學生的愛和關懷從未掉線。
疫情肆虐,初冬降至,美麗的校園沒有絲毫的“寒意”,那因為有一群懂學生、愛學生、護學生的輔導員們在傳遞溫暖。戰“疫”沒還沒結束,學院輔導員們表示,將繼續用行動彰顯師德和責任,用大愛守護學生的平安和健康,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戰“疫”中應有的職責和擔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