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為進一步發揮青年教師的教育熱情,切實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研究的深度融合,借信息技術助力教育教學,11月2日,河東實驗小學數學組舉行了智慧教育背景下探究性課堂的教學展示活動,本次共有7位參賽老師,通過研讀教材,巧妙設計,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展開教學,以青春蓬勃的麵貌、昂揚進取的姿態,交出了他們最好的答卷。
學生風采展示
智慧課堂展示
楊敏老師執教《周長的認識》,從生活中的長度入手,讓學生感知長度的運用,在螞蟻爬樹葉的活動中體會周長,通過指、摸、描、補、說的方法感悟周長,升華對周長的認識。在小組合作測量中,感受不同圖形測量方法的不同,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化曲為直的思想。
蒲雪林老師執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把生活中的問題“需要多長材料?”抽象成數學問題:求長方形周長的問題。然後我們通過觀察、思考、歸納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接著又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解決了需要多長材料的生活問題。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息息相關。讓孩子們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
龍慶老師執教的數學課——《圓的周長》,利用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關聯舊知,提出猜想,設法驗證,最後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上課時,六年級2班的孩子們表現良好,積極舉手發言,課堂氛圍融洽。最後在優美的圓周率鋼琴曲中結束本堂課,讓人記憶深刻。
唐晶老師的《合理安排時間——沏茶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怎樣安排各種事情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運用。本節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知識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的一種體現。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嚐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春利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這堂課,意在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轉化圖形一一建立聯係一-推導公式。幾種剪拚方法的對比,揭示了內在的聯係與本質就是轉化思想的運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羅燕勤老師執教《可能性》,以遊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活動設計貼合實際,讓學生在現場抽簽中感受可能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並引導學生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描述事情發生的結果。在探究可能性的大小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曆實驗,充分感悟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發展了學生的數據意識。
戚秀雲老師所執教的《數學廣角-優化》,通過以手替餅的活動引導探究1張餅、2張餅的最省時間烙法,形象易懂。然後通過“思、擺、畫、算”探究3張餅的最優烙法,體會多種不同的方案,隻要符合“每次鍋內沒有空餘”都合理。最後再進一步探究4張、5張餅的最優烙法,由此總結出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學會根據最優條件從不同的方案中選擇出最合適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統籌與優化能力。
數學思維訓練營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隻有教與研完美結合,才能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鄧校長和段主任都對參與本次賽課的老師都進行了精準的點評,幫助青年教師發現問題,找到差距,指明努力的方向。一是要注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主要體現在教材的結構、組織、內容呈現上,課堂活動的設計上,作業編排等方麵;二是製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三是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且深度學習真正發生的教學方式;四是以“利他”思想為出發點、為原則、為目標,從多種對象多種維度來構建自己的設計、實施與評價。
楊校長對本次活動中呈現的亮點給予充分肯定,也對存在的問題給出專業細致的指導。要靈活創造使用教材,注重重難點的探究與落實,作業的設計上、練習中都要全麵考慮到每個學生。教學要務實,才能落地生根。成長要靠自己,楊校長殷切期望青年教師們要努力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專業發展,在常態課中要高標準嚴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智慧教育環境下的數學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不斷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通過這次青年教師賽課活動,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學習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青年教師持續加強自身的學習,發揮特長,講好講台故事。
來源:河東實驗小學
作者:戚秀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