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何秀超: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2023-07-10 11:00
光明日報
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係,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其中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的教育事業進入了全麵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專門就建設教育強國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肯定了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深刻係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豐富內涵,科學全麵回答了建設教育強國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新征程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最佳融合點,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中具有重要地位與價值。高等教育強國是教育強國的重要標誌,沒有高等教育強國就談不上教育強國。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建成教育強國的殷殷囑托,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高等教育,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適應人民群眾對於高等教育的新期盼,不斷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步伐。

  1、堅定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必須“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深化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製機製,紮實走好新時代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把政治要求、政治紀律作為辦學治校的首要標準,把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學科體係、教學體係、教材體係、管理體係各方麵。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必須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深化大beplay体育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著力增強網絡育人能力,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深入實施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導青年學生領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鑄牢聽黨話、跟黨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把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懈奮鬥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上來,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

  2、堅定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高校是新知識、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承擔著科學研究的主要職能,是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擔當起引領科學研究的職責與使命。高校要充分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創新活力持久和國際交流活躍的優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優化組織管理模式,發揮好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作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科研工作的指導地位,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範式,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以人民的需求引領學術追求,把學術研究融入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曆史的偉大奮鬥之中。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重要使命,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注重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解決更多“卡脖子”問題;要注重從行業產業實際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動科技評價改革、成果轉化改革,實現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轉變。要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瞄準世界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優化學科布局,整合傳統學科資源,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積極回應社會對高精尖技術和豐富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隻有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以不斷優化的學科體係提升科技創新實力,高校才能在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當好“尖刀連”“排頭兵”。要深刻認識科學研究的複雜性、瞬間性、不確定性和難預測性等特點,充分尊重科學研究的自身規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充分調動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切實解開束縛廣大科研人員手腳的不合理約束,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

  3、堅定適應新發展格局的服務麵向

  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必然結果,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高校積極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的責任擔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要由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融入並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拓適應新發展格局的開放合作局麵,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競爭力。通過評價機製、資源配置方式與治理模式改革,構建與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現代化高等教育體係。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精準把握社會需求,預判和引領社會需求,結合正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用好用活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積極開展調研走訪,增進高校與政府、企業之間的交流互動,及時掌握國家整體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現實需要,以高質量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充分利用自身獨特優勢,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校製宜參與經濟社會建設,提升服務社會的力度、深度、廣度。聚焦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優質高等教育的期盼和需求,立足內涵式發展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積極破除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體製機製弊端,破解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難題、堵點痛點,努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享有高質量高等教育服務的需要。高校要堅持以“四個服務”為價值取向,加強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形成與國家發展戰略、生產力布局和城鎮化要求相適應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發展新高地,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

  4、堅定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大學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和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鎮,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道路上,承擔著文化傳承創新光榮而艱巨的曆史使命。我們要深刻領悟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意義,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提煉升華,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獲得啟發,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力者、繼承者,能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關乎我們黨的生死存亡,關乎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要全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係統推進大beplay体育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加快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格局。有效利用重大紀念日契機和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開展革命文化教育,潤物無聲地把紅色種子深埋在青年大學生的心底。探索、挖掘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育人價值,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充分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青年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心。紮實推進“五育並舉”,將美育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塑造課程體係,創造美育環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用美育浸潤師生心靈。加強高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教育作用,建設特色校園文化,把高校建設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理論高地、實踐基地和傳播重地。

  5、堅定國際交流的中國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在國際教育舞台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是判斷一國教育實力強弱的重要依據。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堅持穩中求進,更好統籌開放與安全,推動高等教育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台。高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麵的中國,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堅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的立場和態度,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更好銜接,全麵把握中國與世界發展趨勢,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展示出來,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理念傳播出去,把高校打造成傳播文明、交流學術、推動合作的國際平台。國際化人才是我國參與全球人才競爭的核心要素,是參與和塑造全球治理體係的重要基礎。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競爭格局環境下,我們必須加大開放合作力度,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政策吸引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活力。要構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吸引更多世界優秀學生來華留學,提高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加強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借鑒、吸收和再創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競爭優勢的專業、課程、教材、教學模式、管理模式、評價工具。要擴大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全麵加強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務實合作,在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實現互利共贏,推動世界文明在交流中進步、發展。

  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教育必須承擔的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時代命題,係統闡述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有力支撐作用,體現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事業重要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的把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論述,一以貫之,一脈相承。我們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的係列重要講話,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在學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回答好“教育強國、高等教育何為”這個重大命題,進一步提升排頭兵自覺,扛起排頭兵擔當,作出排頭兵貢獻,努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表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更多更大力量。

  (作者:何秀超,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教育部 2018-09-30 09:32
beplay2网页登录 2016-08-30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