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道生,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02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並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是中國精神在教育領域和教育事業中的具體展現和生動表達。
深入學習和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論述,對當下構建高質量教育體係、建成教育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倡導“教育家辦學”的今天,教育人理當以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教育家精神為指引,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做中國式教育家。
一、新時代呼喚中國式教育家
教育強國戰略需要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需要中國式教育家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強國必先強師。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深情地說道:“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將教師置於“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重要位置,強調教師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直接承擔人,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最後一公裏”,既具有無上光榮,更具有巨大責任。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中國式現代化教師,中國式現代化教師要立誌成為中國式教育家。
中國式教育家不僅具有獨特的教育思想、紮實的專業功底和豐碩的教育成果等教育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還具有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獨特標識。今天我們做教師,要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重要任務,要以中國式教育家的使命擔當和專業標高要求自己,當好“大先生”和“大國良師”,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時代新人。中國式教育家要大力弘揚新時代教育家精神,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在民族複興、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中擔負龍頭使命,做出不凡貢獻。
二、中國式教育家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1.忠於國家民族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教育兼具社會服務和個體發展功能,自古以來就有強國興國的使命和作用。忠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是教育家的首要標準、立身之基和動力之源。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自己是“最中國的留學生”,強調“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國,中國現在不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他致力於通過教育來培養“共和國民”,立誌“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蕩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2022年9月9日,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指出“過去蔡元培、陶行知、陳鶴琴等大先生,留學回來以後,能夠在教育上有所建樹,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中國魂”。她諄諄教誨道:“理想信念是大先生的靈魂,一定要能夠仰望星空奏神曲,心中要燃燒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生命之火。”於漪的寄語就是新時代教育人忠於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心聲。
選擇了教育,選擇了教師,就必然選擇了與國家休戚與共、血肉相連,就選擇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信念。
2.基於國情民情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中國教育現代化要“立足基本國情”。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因此,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就必須基於中國的國情和民情。
陶行知先生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國從教之初,秉持著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但他很快發現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等主張不符合中國的實際。當時的中國,麵臨國力衰微、民智未開等問題,是“窮國辦大教育”,隻能辦“一個用錢少的活學校”,故而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主張,既抓住教育的本質,又降低教育的成本。為推行平民教育,讓更多人接受教育,他編寫《平民千字課》《老少通千字課》,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今南京曉莊學院)培養師範人才,實施“小先生製”,推行“即知即傳”教學模式,等等。
當下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人要秉持陶行知“就事實生理想,憑理想正事實”的主張,不抱怨教育麵臨的現實問題和客觀條件,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上做出積極探索和有益示範。教育人要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融入社會,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響應國家的教育號召,傾聽社會的教育需求,尊重家長的教育期待。
3.根於曆史文化
教育本身就是賡續曆史、傳承文化的事業,具有傳遞和保存、篩選和整理、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創造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教育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相互關聯、互為支撐,是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教育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勞動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須植根於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陶行知先生強調要維護“中國教育主權”。他深諳並推崇、用好中國傳統文化,將其作為自己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他根據《墨辯》中“親知”“聞知”“說知”主張,提出了“接知如接枝”的觀點。他從推崇王陽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轉變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將《大學》裏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改為“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於人民之幸福”。
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是一座金礦和寶藏,依然熠熠生輝並指導著當下的教育實踐。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知新、循循善誘等教育思想,《學記》的循序漸進、學不躐等、教學相長、藏息相輔等教育思想,朱熹的明人倫、氣質之性、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居敬持誌等教育思想,支撐著當下諸多教育主張。
教育人要從中國的曆史與文化中厚植教育情懷、豐富教育內容、汲取教育智慧,辦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教育。
4.勇於因時應事
教育兼具超越性和保守性,但其本質是流變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技術等都不斷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向改革創新要紅利,讓改革創新釋放持久紅利既是治國安邦的要義也是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的訣竅。
1917年,蔡元培以大無畏的精神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方針,推行“教授治校”,首倡“五育”並舉的思想,首開招收女生的先例,將一所封建思想濃厚的學堂改造成一所現代大學,做到了陶行知所說“第一流的教育家”應具備的“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的品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係,密集出台了關於教育現代化,全麵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評價改革,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美育、體育、“雙減”等一係列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文件。可以說,教育新體製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好,正進入“全麵施工”“內部裝修”階段。作為教育改革的具體實踐者,教師要自覺認同、深刻理解和積極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改革舉措,讓自己成為“主動的創造者”而非“被動的執行者”,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譜寫教育新篇章。
教育人要有求是創新、因時應勢的改革意識,特別是要借助新課程、新教材和新高考這股東風,順勢而為,促進自己觀念轉變和行為改進,尋求更好的教育。
三、探索中國式教育家的成長之路
1.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麵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必由之路。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關鍵在確保和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教育亦然。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中國式教育家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麵領導。為此,要做好兩方麵的工作。一是自身要愛黨愛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性質,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beplay体育手机校得到堅決貫徹和有效落實。二是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育人水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正處於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養具有“四個自信”的學子。
2.思想凝練與實踐創新相互促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思想的引導,行動就會偏離方向。陶行知先生非常認可燕子磯國民學校的丁超校長,說他“能就事實生理想,憑理想正事實”“他有事實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實”。中國式教育家應具備將理想和事實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能力。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作為校長、教師的中國式教育家,應當去凝練和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人的正確思想從何而來?毛澤東同誌曾指出,它既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也不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而“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華東師範大學陳玉琨教授認為,校長的先進教育思想除了從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變革中來,還可以“從書本得來,從培訓獲得,考察學校習得”。由此可見,教育者的思想來源於個人的成長經曆、教育實踐和培訓學習等,形成於外在滋養和自主反思的碰撞與激蕩。教育思想,不是用來寫文章的標簽或對外宣傳的口號,而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實踐的。因此,教育人要注意將思想凝練和實踐創新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促進。
3.自主發展與外在培養協調推進
在“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思想的指引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推動了培養“教育家”或“大先生”的強師計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教育部實施“新時代beplay体育手机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新時代beplay体育手机學科領軍教師示範性培訓”等項目,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家書院的“未來教育家成長計劃”、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組織的“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等培訓項目,都是對此規劃的積極響應。
教育家型教師要自覺主動地抓好自身發展,做到“以大師育大才”。教師既要抓“輸入”,如閱讀、聽報告、研究政策、聽取同儕的指導等;又要抓“輸出”,如教育寫作、講話發言、講座報告、經驗交流、教學反思等。“輸出即輸入”,在輸出過程中,逐漸將隱性知識顯性化、條理化,實現認識深化、體係建構等。教師要學會基於教育現場的專業對話和教育反思,尋找理論在實踐上的落腳點和實踐在理論上的支撐點,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融貫通。
總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教育人應當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以中國式教育家為標高和追求,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來源:《中國基礎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