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歲的女孩穿上性感內衣,模擬超模誘惑的微笑,在T台盡頭扭動身體擺出S型……在近幾年國內各地舉辦的選秀或表演上,這樣的兒童維密秀並不是什麼新鮮場景。
在報道和評論裏,這些登上T台的孩子被描述成完全相反的兩麵:“濃妝豔抹”、“搔首弄姿”或“大放異彩”、“氣質不輸大人”。其實,該被批判的,絕不是這些拚盡全力去模仿大人、討好大人的孩子們;聚光燈下呈現的,也不是孩子的美麗和可愛,而是我們成人社會商家無良、家長無知和管理無序的黑暗麵。
兒童維密秀和成人維密秀的背後推手,都是商業利益。來自美國的維密秀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成功營銷和視覺盛宴,它滿足的是成年男女內心深處對情欲和美的渴望,最終目的就是推廣品牌、銷售商品。相比之下,兒童維密秀的主辦方們似乎很有社會責任感,宣稱自己是為了“展示兒童才藝”,提供造星舞台,甚至是傳播“正能量”。但如果是才藝展示,為什麼不選唱歌跳舞背詩詞等等方式?如果是要展示台步,為什麼不能穿童裝、運動裝,偏要穿暴露的內衣、泳衣?答案不言自明。因為這些兒童模特與年齡不相仿的成熟姿態,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性暗示性意味,正是商家需要的引發關注、推廣宣傳的噱頭。
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在這些鬧劇中,本該作為兒童保護者的父母,卻以幫凶的身份出現。“出名要趁早”,家長急功近利地催熟孩子,唯恐輸在“造星”的起跑線上。也許他們是本著“望女成鳳”的樸素願望,但走的卻是“一脫成名”式的荒唐路徑。當孩子“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性感泳裝”,台下的父母可能還發自內心的鼓掌叫好。至於這些暴露裝扮在迎合什麼樣的低級趣味,會不會引發某些人的扭曲欲望,又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價值引導和心靈創傷?家長們可能根本沒有想到。
兒童維密秀不像虐童、性侵等暴力犯罪,能夠讓人們立即意識到它的危害。然而,恰恰是這樣溫水煮青蛙般的影響,這種陽光下的罪惡,讓孩子們漸漸失去童年,讓成年人漸漸失去了界限。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寫到,兒童基本上已經從電視上消失了,孩子們與成人在“興趣、語言、服裝、性欲上都沒有什麼區別”。在我們的周圍,兒童的成人化表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電視節目、商業表演甚至影視劇中都能見到。然而,目前的行業約束和法律規範,還沒有跟上這些新情況,至少還有待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但並沒有針對此類表演的規定;《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針對的是16~18歲的未成年人,主要目的是保護生產勞動中的身體健康,文化藝術表演類不在其中。
相比之下,我們的鄰國韓國立法,對未成年藝人的學習權利、人格權利、休息權利以及自由選擇權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其工作時間細化到了以小時為單位來約定,禁止參加任何夜間演藝活動,叫停未成年藝人在經紀公司和導演強迫下過度裸露的行為。在美國,各州立法對未成年人參與影視拍攝進行規範,用工審批手續非常嚴格。為了不讓兒童和青少年過早接觸性和暴力,很多國家還出台了影視、遊戲的分級製度。這些做法,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
在兒童維密秀的舞台上,一個個稚嫩的身體被成人審美包裝,用來迎合獵奇心理甚至陰暗欲望,從而為品牌站台、為商家盈利。資本永遠是逐利的,這絕不是靠譴責就能杜絕的行為。弱者最易吸引魔鬼,監管空白處最易滋生罪惡。保護孩子,不能隻有菩薩心腸,更要有霹靂手段。別讓成人的急功近利,脫掉孩子的美好童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