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因為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選擇送孩子進全托,把孩子送入全托對孩子來說是利弊同在的,家長隻是單單的考慮一點,那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全托對孩子會造成的傷害吧。
案例一全托幼兒園,給寶寶帶來無法控製的情緒化
當年,小郭夫婦是從外地來這個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在同一所學校做教師。女兒3歲多時,他們學校需要上“等級”,工作一下子變得繁重起來,沒辦法,他們把孩子送進了寄宿製幼兒園。他們想,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知識,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隻要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比自己更好的未來。
然而,這隻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孩子不願進幼兒園。她不願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她認為爸爸媽媽在幼兒園門前離開後,就再也不會回來。孩子哭得小郭夫婦肝腸寸斷,真想帶著她一走了之。可是,錢也交了,而且現實情況的確不允許兩個人帶孩子,所以,還是硬起心腸,把她留下了。
後來的一段時間裏,小郭夫婦經常能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
電話多了,小郭還真就打算給老師買點禮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電話,想的卻是自己的女兒,她想去看看女兒,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讓孩子的情緒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幾次禮物後,小郭接到電話的內容變了:孩子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變得聽話了許多。小郭夫婦這才安心。
時間過得飛快,學校如願以償地上了“等級”,孩子幼兒園畢業上了小學、中學,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發展。然而,小郭卻發現,女兒變得非常情緒化,有一件事不順心,她就會摔東西,如果批評她兩句,竟然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評了她,她第二天就離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婦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差點把整個城市翻過來找她。
事件分析:孩子在幼兒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溫暖的情感紐帶。把孩子送進寄宿製幼兒園,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無法排解的分離焦慮。他們時刻地期待著父母親的到來,但都是以失望而歸,有種被家庭拋棄的感覺。而且,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孩子生理、心理上的無力感,讓他覺得完全被孤立了起來,會產生一種絕望的不安全情緒,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強,可能無法完成老師規定的活動,被拋棄的感覺將越來越強烈,並根植於他記憶與情緒體驗中,長大後,將造成他人格價值中的透視點,輕易地便發生情緒與情感的衝突。
解決對策:先送孩子上日托,等日托適應之後,再上全托。最好開始時不要一托就是一個星期,可以先一天、兩天的試試,直到孩子能完全適應。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家長在送孩子上全托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知道不是父母不要他,父母還會來接他。每次接孩子都要準時,周末回家以後要和孩子更多地交流,這個交流並不是溺愛,無條件地滿足,而是給他講講故事,玩遊戲等等,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
案例二全托,讓寶寶變成情感“鐵甲人”
芒芒今年5歲,不過,她的園齡卻已經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收入不高,本來不想讓芒芒進寄宿製幼兒園,因為“全托”的費用很高。不過,由於幾個親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覺得,自己的麵子事小,不能因為家裏的經濟情況,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最起碼也不能讓她覺得自己低人一頭,所以,省吃儉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貴的一所寄宿製幼兒園。
媽媽在做飯時,手被刀劃傷了。爸爸讓芒芒為媽媽找“創可貼”。芒芒當時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圖畫書,坐在那裏一動也沒動。後來,爸爸因為急著找“創可貼”,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書,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腳。
另外一件事是,有一年春節,芒芒的小姨帶著孩子來家裏玩。兩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歲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給了芒芒。剛開始,兩個孩子還玩得挺好。不大一會兒,小弟弟就大哭起來,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兩家父母忙跑過去,發現芒芒正板著臉,手裏拿著小弟弟的棒棒糖。
“為什麼搶弟弟的糖?”芒芒爸問她,“你要愛護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針鋒相對,“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讓他走!”
“這糖是小弟弟自己帶過來的,”爸爸搶過她手裏的糖,“怎麼會是你的?”
最後,小姨息事寧人地把棒棒糖送給了芒芒。芒芒馬上躲到角落裏,滿足地捏著棒棒糖,看起了電視。她並沒有吃,不過,她卻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為那是她的。
事件分析:孩子對家長、環境的安全感依戀,是孩子成長的親子心理對應機製。孩子需要這種對應機製,因為隻有如此,家長和孩子才能直覺地對對方的需求和反應做出正確的判斷,這種關係,將對孩子與父母間架構起安全、穩固的親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解決對策:父母再忙也應保持與孩子交流,防止孩子容易對照顧自己的人產生一種依戀的情感,從而造成感情偏離,反倒對父母的感情淡薄疏遠。在休息日節假日,父母要親自照料“全托”孩子的飲食起居,滿足孩子對親情的需要,帶領他們出去接觸大自然,盡情地玩耍,加強親子間的交流互動
案例三寶寶什麼時候才能“心理斷奶”?
張航不明白,自己的兒子怎麼了,已經上了初中,說話還是奶聲奶氣的,向媽媽撒嬌,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而且,最近他發現,兒子竟然開始用奶瓶喝水了,雖然沒有奶嘴,但一個大小夥子,拿著個奶瓶,看起來要多別扭有多別扭。
他想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麵尋找原因,但找來找去也沒查找到相應的失誤。忽然,他腦中靈光一閃:難道是孩子小時全托出來的問題?這個念頭一閃就過去了,他並沒有去深想其中的問題。
兒子出生後,張航的單位正在對張航進行考核。這項考核直接決定張航政途的發展,他當然要全力以赴,家務就都落到了妻子身上。可是,妻子恰好被單位派到外地工作。雖然張航也知道,不應該讓孩子這麼早就離開父母,但萬般無奈之下,也隻能把孩子送去“全托”。
有一次,張航不放心,趁著有時間,就到幼兒園去看看兒子。
隔著柵欄,遠遠地,他看到兒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其他小朋友圍成一圈做遊戲。那位老師很年輕,也很活潑,帶著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張航覺得放心了,隻要兒子開心,他的負疚感也就減輕了很多。
隻是有一次,張航覺得兒子表現得過火了:那天,他帶著已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到超市買東西。兒子看中了一個公仔玩具,那個玩具價格挺貴,而且,分明是給小孩子玩的,張航就沒有同意。沒想到,兒子竟然坐到地上大哭起來,引得周圍的人都過來,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張航隻好難堪地把那個公仔玩具放進購物車。
回家的路上,張航狠狠地批評了兒子,誰知兒子並不認錯,而且噘著嘴,一臉不願意地回到家,竟然接連幾天都不和張航說話。
事件分析:孩子進入寄宿製幼兒園,表麵上看來,似乎鍛煉了他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不足取的。在寄宿製幼兒園裏,孩子接觸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師,然而,幼兒園老師由於職業關係,會永遠保持童心四溢的職業特質,並不自覺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達出來,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解決對策:孩子慣用幼兒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時,父母不要一味地遷就孩子,不能總認為對孩子有愧疚和認為孩子還小,就樂於接受這種表達方式。增加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多接觸不同年齡的人物,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入園
案例四從“將軍”到“士兵”——上全托,讓寶寶更聽話?
3歲的振剛,在家裏是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時主意上來,任何一個人都管不了他。振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沒時間照顧、管教他,爺爺、奶奶經常向振剛父母抱怨。
振剛的爸爸聽了這話,感到心裏怪怪的。將軍畢竟是有主見的人,而士兵卻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是個生意人,隱隱地覺得其中有些什麼不對,但究竟是哪裏不對,卻又沒有頭緒。
事件分析: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全托”後,會變得有合作性,會改變他不良的習慣。其實這隻是其中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是,在“全托”幼兒園裏,老師作為成年人,始終控製著孩子的活動過程和結果評價,是絕對的權威,而且,老師很快會指定某個自己喜歡的孩子,由他來帶領大家進行活動及生活、內務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動變成了配合,漸漸喪失了思維的自主性,遇事喜歡往後縮,而幼兒園由於管理方麵的需要,更是對這種退縮給以鼓勵,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視自主思維的缺失為正常。這種隱性的傷害,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漸漸呈現出來。
解決對策:在家庭環境中,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多與孩子商量,把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信服和自主判斷。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盡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加以強製。多讓孩子自己計劃自己的事情,家長在旁邊充當鼓勵監督的角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