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三月二十四日,春風化暖,杭州市人民小學鞏式通臂非遺武術進校園活動如期舉行。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陳順安先生,拱墅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童鵬副科長,拱墅區拱宸街道文化站翁海燕站長,杭州鞏式通臂拳非遺傳承中心會長畢瑞棠先生及團隊參加了啟動儀式。
陳順安先生、童鵬副科長、翁海燕站長一行人先參觀了人民小學校史館,觀看了人民小學110周年校慶紀錄片。陳順安先生肯定了百年老校的發展曆史,欣賞人民小學豐厚的文化底蘊,讚同人民小學“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陳先生進一步提出,新時代下應當建設文武雙全的學校,培養文武雙全的學生,鼓勵人民小學發展具有強健體質和陽剛之氣的時代少年。
童鵬副科長從通臂拳進校園的角度對人民小學提出期望。童副科長從通臂拳的學習形式著眼,提出武術學習可以與課程建設相結合,武德精神與愛國精神相結合,打造更具特色的德育品牌。
啟動儀式上,杭州市人民小學校長廖紅女士致歡迎詞,陳順安爺爺給同學們帶來了成長秘籍,殷切希望同學們成為祖國四有人才。
廖紅校長在致辭中強調:傳統文化教育是塑造中國人的精神信仰,將家國情懷教育、核心價值教育、人文知識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有著111年曆史的人民小學一直以傳統文化教育為抓手,傳承覺民教育之誌,致力於培養“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小公民”。
隨後,杭州鞏式通臂拳非遺傳承中心教練周凡,為全校師生上武術第一課“抱拳禮”。抱拳禮左手為掌,拇指屈攏,不自大、不驕傲、不稱霸;四指相並,表示德、智、體、美“四育”,練武者必須“四育”齊備,具有高尚的情操。右手為拳,拳代表著“勇猛”“武力”,以左掌壓住右拳,勇不滋亂,練武不動武。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求知。同學們一邊學標準的抱拳禮,一邊朗朗上口:“兩手胸前抱,左掌壓右拳,會武不用武,麵部顯微笑”!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崇文尚武、自強不息的精神血脈。鞏式通臂拳是近代著名武術家、曾任黃埔軍校教官鞏成祥先生(1894-1980)字國瑞,融佛漢拳、通臂拳、周腿等諸多拳種精華所創的百年拳種。代表性傳承人畢瑞棠老先生一輩子對鞏式通臂拳恭敬和堅守,孜孜以求,不斷追求一個又一個的理想境界,把自己心力和情感都傾入在教拳和育人中。該拳集強身、防身、磨練意誌於一體,培養學生專注的思維和堅韌的品格,體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變通,在收獲健康體魄的同時,從容應對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勇敢麵向未來。
學校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全麵健康發展,將中華優秀武學教育融入學校立德樹人目標和價值追求。杭州市人民小學勇立潮頭,2020年12月被授予“鞏式通臂拳非遺傳承學校”稱號,旨在將中華優秀武學教育融入立德樹人目標和價值追求,以傳統武術為載體、以杭州鞏式通臂拳非遺傳承中心為樞紐,將非遺武術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將武術教育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活動進行優化整合,發揮學校教育整體育人功能,全麵提高思想道德、身體、心理素質,讓學生和諧發展、成為有朝氣、有願景、有激情、有家國情懷的人。
之後,杭州鞏式通臂拳非遺中心的小學員為同學們展示了畢爺爺創編的通臂基本拳:通臂樁功。他們的精氣神點燃了同學們,在第一個單動作“馬步衝拳”演練中,全場武動,春之昂揚!
為傳承武學精神,培養樂學會玩好少年,人民小學體育組老師早在去年就已研發了一套武術操。這套武術操彙集了太極、五擒戲、八段錦等傳統武術的招式特點,結合學生的身心健康需要,集趣味性、運動性、保健性、競技性於一體。寒假期間,全校師生及家長已興起了一股“習武熱”。相信有了武術操的基礎,孩子們能更好地學習通臂拳。
正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加強青少年精神與體魄的全麵教育,杭州市人民小學向著“培養出體魄強健、人格健全、品學兼優、充滿朝氣的新時代接班人”而不懈奮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