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校長專訪 | 廖紅:教育是為了孩子以後更好的生活
2022-01-16 15:12:00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

  ◆ 人物名片

  廖紅,現任杭州市人民小學書記、校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領雁工程實踐導師,杭州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拱墅區“十佳教師”,拱墅區首屆“美麗黨員”,拱墅區教科研先進個人、優秀研究員、優秀教師。是拱墅區道德與法治名師、區教壇新秀、區道德與法治學科大組成員,道德與法治兼職教研員,曾榮獲全國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全國語文教師下水文比賽二等獎,錄製的名師公開課在少兒體育頻道播出。撰寫論文100餘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15餘篇,在省市區級公開課及講座30餘場,開展10餘項課題研究。開發《童心童戲》《紅色印記》課程均榮獲區精品課程,編入浙江省教育廳編寫的《拓展性課程指南》。參與《安全教育》《單元同步作文》《小公民手冊》等書籍的編寫。

  教育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能推動學校的發展,學校有發展才能贏得更多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教師、學生、家長是教育的閉環發展圈,隻有厘清三者的關係,才能建立更好的教育生態。

  ——廖紅

  在京杭大運河邊,有一所曆史十分悠久的小學。她的特別之處不僅僅在於她穿越百年而來,櫛風沐雨,還因為她是杭州乃至浙江範圍內唯一一所以“人民”命名的學校——如今已有111年校史的杭州市人民小學(下簡稱“人民小學”),位於蜿蜒曲折的老小區內,但孩子們的書聲、笑聲卻讓這所老校顯得格外活潑、精神。

  在冬日的一個早上,記者走進了這所百年老校,一進校門就感受到了她煥發的精神和濃厚的人文氣息。在現任書記、校長廖紅看來,人民小學正朝著內涵發展的方向努力邁進,“這是一所百年老校,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她煥發生機,點亮她的育人與發展品牌。”

  2019年,廖紅擔任人民小學的校長,這讓她深感重任在肩,因為在她看來,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人物,一所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長的影響和引領。而想要點亮人民小學深厚曆史積澱的校史文化,並將其人文精神、校史文脈和教育理念傳承和發揚出去,著實更為考驗人。

  圖片

  “重新規劃校史館,把這扇大門打開,讓師生隨時走進來”“招了2位研究生教師,為美育發展助力”“自主研發了武術操,讓孩子們精氣神十足”……新的發展時期,人民小學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堅持五育並舉育才。讓我們一同走進校長廖紅,走進人民小學,一探老校新樣態。

  藏在骨子裏的特有氣質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是從骨子裏透出來的。放在廖紅身上,這句話顯得更為真切。

  70年代初,廖紅生於浙江金華。她的家裏,外公外婆是教師,母親也是教師。“我們家的家教很嚴格,外公外婆總是給我做規矩,比如吃飯時的坐姿、待人接物的禮儀等,都非常講究。”回想起小時候的往事,廖紅很是開心。

  她說,她還在上小學時,夏日的晚上總是喜歡坐在院子裏搖著扇子,聽外公講《封神榜》《紅樓夢》等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我從來沒聽過,所以就極為感興趣。如今想來,這也是我們最初的閱讀啟蒙啦。”

  關於讀書,最讓廖紅印象深刻的是外公的一件趣事,她笑著回憶,“有一次,外公因為癡迷看書,就連家裏來了客人都不知道,當外婆問起時,外公一臉茫然。外婆就說他是‘書呆子’。”盡管隻是一件小事,但這對那時的廖紅產生了影響,甚至直到如今工作了二十多年,外公做事專注的態度也一直影響著她。

  70年代,素質教育並未得到太多關注,可那時,廖紅不僅能夠接觸繪畫、唱歌,還能寫書法、開畫展。她說,家裏人很支持她多樣發展,而不是一味關注學習成績。“我小時候經常跟媽媽一起唱歌,每到過年還給家裏和鄰居寫春聯,當時感覺能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鍛煉自己,就很開心。”

  其實,不僅廖紅深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影響,其妹妹也是,妹妹從小熱愛畫畫,現在是一所學校的美術教師。擁有這樣的家庭,當時有不少同齡人都很羨慕廖紅,紛紛感歎有這樣的書香門第熏陶,十分難得。

  在讀小學三年級時,廖紅剛接觸寫作文,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母親給她訂了《中國少年報》和《小學生天地》,興趣盎然的她,一有空就會翻翻,幾乎每天都要摸過這些書才肯睡覺。厚積才能薄發,漸漸的,廖紅喜歡上了寫作。

  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寫周記的作業,她想了半天,把所積累的好詞好句好段都用上了。沒想到,在周一的閱讀時間,老師把她的作文當作優秀作文第一個講評,“當時我心裏無比激動,因為這是我第一篇受到老師表揚的作文。”廖紅說,時至今日,即使小時候有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漸漸淡忘,但這件事讓她記憶猶新。“那是我愛上寫作的開端”。

  做了老師之後,廖紅慢慢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的一句鼓勵、一次表揚,真的很重要,這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開始,“孩子們有了信心,學習的內驅力就會被激發。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要吝嗇表揚,表揚的力量無窮大!”

  始終熱愛繪畫的語文老師

  在現在的很多人看來,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做教師是再好不過的。那時,廖紅的父母也有類似的想法。“我的初中是在媽媽學校裏讀的,當時大家都想去讀中專,升學率也很高。”廖紅說,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不少夢想,她就曾經想當警察,還想當大明星。但是初中三年,當她每天看到母親的工作狀態,心裏也時常想,以後當個老師不也挺好麼?

  初中畢業後,廖紅順利考上了金華師範學校。三年來,她結交了很多朋友,專業知識也提升了不少,還曾拿到了金華市美術比賽二等獎。“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師,他們不僅專業,還很認真負責。”廖紅說。

  讀師範期間,因她有繪畫的興趣和基礎,所以被選中擔任美術課代表。於是,她經常把課餘時間花在畫畫上,美術作品也積累了不少。“我還在學校開了一個美術個人畫展,展出了四五十幅作品,素描和水彩都有,算是三年來的美術成果吧。”其實,廖紅不光在美術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這樣的師範學習經曆,給廖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她有了一個明顯的感受——人的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包含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學會生活和熱愛生活的能力,以及欣賞美的能力。“這對我後來成為老師,培養孩子們的核心素養有著很大的啟發。”

  三年時光轉瞬即逝,1995年畢業後,廖紅成了一位全科教師。2005年她來到杭州市德勝小學擔任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樣一位有著藝術背景的語文老師,會有什麼不同呢?廖紅笑著說,她上課時經常會用畫畫代替傳統板書的書寫,學生很喜歡。

  在廖紅看來,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喚醒,“傳統的板書能夠傳遞課程的關鍵內容,但過於單調。”她希望她的課堂能夠兼具美與知識的享受,讓孩子們在美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接收知識,給心靈以啟迪。

  在入校執教之初,廖紅恰巧聆聽了一節全國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公開課,她當時就被精美的板書設計和巧妙的教學設計深深折服了。於是,她暗自下定決心:今後自己也要做一個像她這樣的老師。

  “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我還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做優秀教師的目標:每個學期至少要拿到一張區級及以上的獎狀。”廖紅回憶說,那時的她幹勁十足。在餘下的時光裏,她帶著這樣純粹的初心,循著明確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這個目標就仿佛一盞明燈,時刻指引著我。”

  初出茅廬,到底是什麼讓廖紅能夠如此早地樹立一個明確的成長目標?她說,是因為她初入工作崗位就意識到,“教師想要成長,內驅力很重要”。如今的她也認為,一個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外在的壓力,更需要內在驅動力。“內在動力猶如發動機,隻要動力在,我就會不斷自我挑戰,久而久之,這便會自動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自覺行為。”

  生命與工作少不了的源泉

  教書的20多年間,她都在為心中的教育事業不懈努力。此間,她堅持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又擔任了多年的語文教研組長、教科室主任和副校長,奮戰在教學與科研的一線。

  其中,教科室主任這個崗位對廖紅來說尤為特別,因為這是她教育事業的新起點。起先,在時任校長有意安排她擔任教科室主任時,她很是猶豫,怕自己不能勝任。後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走上了這個崗位,意想不到的是,她“一去不回頭”,一幹就是四五年。

  在這裏,一直有著科研興趣和熱情的廖紅如魚得水。“當時我要寫報道、做科研,還要指導老師們做課題,事情非常多,也很辛苦,但我非常感謝那幾年。因為這是我專業成長和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時期,這些工作讓我得到了最好的磨礪。”廖紅說,從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起,她便堅持論文寫作,不管崗位如何變換,不管是否評職稱,她的初心始終沒變。

  至今,廖紅從事教育工作25年,她完成的論文有百餘篇,其中有10餘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二十多年來,她真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自己始終堅持的“工作不止,研究不息”的教育追求。

  2019年9月,廖紅接過人民小學新時期的發展接力棒。當了校長後,她手頭的行政事務繁多,即便如此,但她依然堅持做課題、寫文章,“我始終認為,寫文章是對自己思考工作的過程的一種記錄,讓工作和生命更有活力。同時,能把我的思想跟大家分享,我很享受,也就不覺得枯燥了。”

  來到人民小學之後,廖紅用在想問題上的時間更多了,她常常思考,何為學校?學校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看似顯而易見的問題,想要給出準確答案卻並不容易,因為這關係到了教育深層次的問題: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也隻有厘清這些關係,才能更好地做學校教育。

  廖紅認為,學校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學生,而校長要為學生做好代言。“無論是學校的課程設計、活動開展,還是環境創設和文化建設等,都要體現‘以生為本’,利於學生發展的事堅持做,不利於學生發展的事杜絕做,這就是我工作的追求。”

  其實,很多校長和老師對“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並不陌生,但如何踐行卻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廖紅說,她此前曾去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掛職,這個經曆讓她對這句話的理解更為清晰深刻,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她做學校教育的方向。

  “張人利校長在辦學校教育時的兩個舉動,讓我感觸頗深,對我影響深遠。”廖紅說,其一是把圖書館建在校門口,讓學生與書交上朋友;其二是把學校裏最好的位置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掛職回來後我就不斷反思,我能為我的學生做些什麼?”廖紅表示,她要努力,讓學校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

  師與生都愛的“樂學慧玩”

  廖紅不光是這樣想的,她也是這樣做的。近年來,她一直在為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和發展而不懈努力。

  開篇提到,人民小學“蝸居”在老小區內,但卻有著不同一般的精氣神。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道詮釋了學校“民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小景。廖紅開玩笑說,人民小學為人民,以“民”為中心,即學生在學校的中心,在老師的中心。再往前走,一個“民”星舞台進入視野,這裏詮釋了學校推崇的“小舞台 大夢想”的教育追求。

  據廖紅介紹,“樂學慧玩”是人民小學的核心理念,即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升孩子童年的生活品質,這與當下倡導的“雙減”政策不謀而合。不過,這個核心理念可不光適用於學生的培養,教師的培養與成長亦是如此。

  在學生培養層麵,人民小學設立了“慧學、慧玩、慧生活”的陽光好少年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圍繞“三慧”維度,學校建構了課程體係,並以“樂學節、動動節、電影節”三節作為評價的載體。

  廖紅說,學校每年上半年會開展“樂學節”活動,主要傳遞經典,啟迪智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每年下半年會開展“動動節”,培養學生陽光健康、自信堅毅、強身健體的好習慣;每年的元旦則會開展“電影節”,主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判斷力,以及學會生活的能力。

  “這三大節日都是孩子們無比期待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元旦,我們舉辦了首次電影節。當時,同學們興奮不已,大家圍繞‘凝聚銀幕力量,守望家國情懷’的主題,開展了紅色電影推薦會、海選電影、設計海報、電影評論、為電影人物代言等活動,我們以‘電影’為驅動,開展項目化學習,同學們在學會觀影常識和禮儀的同時,促進了學習的自主發生。”

  在教師培養層麵,廖紅主張做精、做深。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人民小學有一批優秀的、資深的教師,同時也有一批幹勁十足的新教師,如何幫助青年教師提升專業素養是個緊要問題。為此,經研究和探討,學校組建了“青橙社團”青年教師培養平台,設立“三慧”課程,以“競賽”為實施路徑,以“積分”為評價手段,以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據廖紅介紹說,“慧學”課程是學校課程研究中心基於每個老師的學習需求設計的,分為集體學習和分層個性學習兩種方式,以期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慧玩”課程以活動為主,通過問卷等方式整合貼近年輕人喜好的活動,激發青年教師的青春活力;“慧生活”課程更多是一種校園文化的滲透,老師們可以一起包餃子、走運河、拍照打卡、讀書等,有滋有味生活、幸福快樂工作。“我們倡導教師在好好工作的同時好好生活,希望給青年教師營造一種家的感覺”,廖紅說。

  有“減”亦“加”的“雙減”實踐方案

  毋庸置疑,教師的發展能夠助力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能夠成就教師的發展,而有了師生的發展才有學校的發展。特別是某一個重要時期,這一點尤為明顯。

  本年度,如果要為教育領域評出一個最強關鍵詞,那一定非“雙減”莫屬。作為踐行“雙減”政策的基層學校,人民小學也在本學期初積極亮出了因校製宜的實踐方案。

  廖紅表示,“雙減”是一項惠師、惠生的政策,是國家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一項重要戰略,也是解放學生的一件大好事。在國家“雙減”政策實施之後,她認真學習了浙江省關於“雙減”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出:在階段目標上重點推動實現“三增三減”,即減作業、增睡眠;減補習、增運動;減刷題、增實踐。

  此後,人民小學在厘清“加”和“減”兩者辯證關係之後,準確落實了“雙減”實踐方案。廖紅認為,“減”是指減少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這就意味著,學校教育必須剔除一些無謂的、無意義的、機械的作業和過度的補習,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讓其自由支配,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教育是一項漫長而頗有考驗的事業,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隻為眼前的分數和成績。”

  那廖紅主張的“加”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即“提素養”,展開來說則涉及了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的“三個維度”。

  一方麵,對學生而言,“加”是指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雙減”後,學生可支配的時間更多了,這些時間要如何安排?“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合理規劃下多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在課餘時間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廖紅表示,學校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有更多平台和機會去實現自己的特長,為今後更好地生活做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人民小學堅守兒童立場,遵循兒童規律,專門設置了“三大”舉措和“五大”保障,確保提高孩子們的學習品質與核心素養。

  補丁式作業輔助。對學習有困難或家裏沒人看管的學生,學科老師會根據其學習需求,開展麵對麵補丁式作業輔導;跨學科作業聯盟。年級組聯合教研,打破學科界限,進行作業精準設計,設計年級作業菜單;陽光作業漂流記。班級中每個學生輪流記錄每天的作業量,學校不定時檢查,並基於年級作業常模,對特別多或特別少的進行適時整改。

  此外,涉及時間、製度、形式、監控、管理等“五大”維度的保障,為“雙減”政策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另一方麵,對教師而言,“加”是指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雙減”倒逼教師實施更為精準地教學,這很考驗教師的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能力。因為隻有提高作業精準度和課堂效度,才能實現“減負提質”的教育目標。

  再一方麵,對家長而言,“加”是指多些高質量的陪伴。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需要對孩子實施監管和教育,特別是在“雙減”之下,家長更需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和實踐活動,提升親子陪伴的質量,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協同學校育人,幫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育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能推動學校的發展,學校發展了才能贏得更多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教師、學生、家長是教育的閉環發展圈,隻有厘清三者的關係,才能建立更好的教育生態。”廖紅如是說。

(責任編輯 吳文建 陳顯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