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編輯 邱彬鑫 通訊員 王璐茜 趙秋子)據《蕭山縣誌》記載,西興燈籠始於南宋,當時宮廷所用燈籠均出自西興。西興的燈籠西興造,是當地一門獨有手藝。編燈籠、糊燈籠、賣燈籠更成為當時很多人的生計之本。
千年過去,杭州市西興實驗小學地處西興老街,有責任也要有擔當,為西興燈籠的傳承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讓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興竹絲燈籠”跨越千年,依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西興實驗小學的老師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立足課本,放眼課外,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了具有趣味性、實踐性與開放性的“探秘西興燈籠”係列作業。為了更好落實“雙減”與“五項管理”政策,今年的係列作業優化設計,推動作業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西興實驗小學這份探秘西興燈籠的“高能”寒假作業也新鮮出爐。
樹葉扮燈籠
一年級的同學們用落葉拚出圖案,裝飾在燈籠上。他們把落葉當作珍貴的寶貝,在植物間細心挑選心儀的樹葉。用落葉來裝飾既沒有傷害樹木,又非常環保,還增長了植物相關的知識。
燈籠上的每一片葉子都充滿智慧,色彩鮮豔的藝術作品充分表達了同學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探究透光性
燈籠外框要糊一層紙。不同的紙顏色、薄厚、軟硬、透明度不同,透光性也不同。二年級的同學們用各式各樣的紙來裝飾燈籠並探究紙的透光性。同學們通過比較和觀察,發現不同的紙透光率之間的差異。
在同學們的創造下,一張張普通的紙彰顯出濃濃的科學氣息。
月相繪燈籠
正月十五是元宵,農曆十五月亮圓。三年級的同學們將月相繪製在燈籠紙上。
裝飾燈籠的過程讓同學們認識了月亮從新月到殘月的變化過程,了解月圓月缺的變化原理。同學們一邊觀察著月相,一邊識記著相關月相的習俗,將原本抽象的科學知識慢慢印在了心裏,讓燈籠變得更具有內涵和意義。
花式測重力
燈籠輕巧,可究竟重量幾何?四年級的同學們各顯身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測量方法。有的同學利用了彈簧的特性,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燈籠重力;有的同學利用橡皮筋,自製了簡易版的橡皮筋測力計;還有的同學搬出了家用的廚房秤,根據質量與重力之間的關係計算出了燈籠的重力。
其實科學實驗一點也不複雜,開動腦筋,搜集身邊的各種素材,在家也能做實驗。
智慧耀花燈
油燈芯、蠟燭、鎢絲燈,這些材料製成的燈光亮究竟有何不同?
五年級的同學們變身“光學專家”,利用不同的光源點亮燈籠,將實驗過程拍照記錄,並將實驗方案、實驗結果繪製一張小報。通過點亮燈籠這一實驗,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更體會到了點亮燈籠的樂趣,也充分培養了同學們不畏困難、自主探究、堅持不懈的精神。
揭秘技與藝
西興燈籠,千年傳承。六年級的任務是調查、收集有關西興燈籠製作的資料,充分了解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的工具、材料、步驟,思考這些工具分別是什麼作用,並結合《工具與技術》單元學習的內容,繪製一張西興燈籠製作過程的小報。
西興燈籠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精良、工藝複雜、要求甚高,通過深入學習和調研,同學們心中不由感歎這小小的燈籠,竟有如此繁雜的工序。這精美複雜的工藝品讓人不得不讚歎古人的智慧。
這次西興燈籠探秘活動,不但培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書寫能力、繪畫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還促使他們更好地了解了西興老街的文化,主動加入到傳承“西興竹絲燈籠”的行列中來,使這一非遺文化根脈相續,永葆活力。
學校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真切地感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逐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表達的科學品質。這次有意義的活動,將傳統藝術和現代科學有效結合,不僅讓同學們了解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同學們對未知的科學知識進行了探索。
(責任編輯 吳文建 陳顯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