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記者 占塵雪 通訊員 曹高慧 章秀花)3月23日上午,2023年浙江省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培訓會在杭州市勝利山南小學順利召開。本次培訓會由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辦,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上城區教育局承辦,上城區教育評估與監測中心、上城區教育學院協辦。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蔣鋒,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方麗敏,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上城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沈琳出席會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方張鬆、馬婷、餘琴、張侃巍、馬海燕、陳榮榮,上城區教育學院院長王鶯,上城區評估與監測中心主任伍小斌,杭州市勝利山南小學校長郭榮強,全省各地評價分管領導、教研員、學校代表30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評價部主任方張鬆主持。
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的道路上,浙江省正積極探索教育評價改革的“浙樣共富”模式。2022年,浙江省教育廳下發《關於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指導意見》。本次培訓會旨在呈現一年來區域與學校兩個層麵的實踐探索成果,引導各地站在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的高度來認識小學評價改革,探討區域整體規劃、標準研製、分項等級評價、學習過程評價、規範考試管理、加強評價(命題)研究、完善區域質量評價等實踐,指導區域和學校穩步推進綜合評價,並落實在五育並舉的實踐中。
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致開幕辭,向來自全省的與會嘉賓全麵介紹了上城教育積極回應各級教育政策,在“名校集群”建設、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等方麵的創新探索。
他首先對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成立70周年表達熱烈祝賀,向省教研室各位前輩、專家艱苦奮鬥、求真務實、不懈追求,持續引領浙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他強調,全麵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是鞏固“雙減”工作成效,推動“雙新”工作落實,建立“以生為本”評價體係,給予教師專業評價研修支持,給予學生正向評價引導的重要手段。他表示,在省教研室的專業引領下、在各界的支持關懷下,上城將繼續凝聚共識、明晰重點、積極行動,落實五育並舉,助力學生美好成長,擦亮上城教育評價改革金名片,奮力書寫上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係統規劃,杭州實踐
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方麗敏就杭州市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展開介紹。她以綜合評價改革時間線為切入口,介紹了杭州市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實踐探索路徑。方麗敏強調提升教師能力、兼顧學段銜接、注重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四個方麵出發,營造出從上到下,從區域到學校,從整體到學科的濃厚評價實踐氛圍,展現了係統建構評價體係的杭州實踐道路。
區域推進,上城經驗
本次主會場活動專設“上城經驗”環節,係統呈現上城教育評價改革破立並舉,積累的有效經驗。伍小斌擔任主持,並介紹了上城教育評價改革的發展脈絡,新時代深入評價改革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宏觀、中觀、微觀不同維度、不同主體的“聯動改革”創新探索。
區域評價改革整體規劃。上城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沈琳作題為《整體規劃 區校聯動 以校為本——上城區“@成長”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模式》的主旨報告。她從三個方麵詳細介紹了區域評價改革整體規劃。一是整體規劃,形成區校一體頂層設計。依托區域“141”整體解決方案,以1個實施方案、4個配套工具、1個數字化平台,全麵推進評價改革;二是區校聯動,形成共建共享改革資源圈。製定“@成長”體係標準,開展評價研修班,組織評價實驗學校分組攻堅、分類研討;三是以校為本,形成一校一案百花齊放。設立“三階”診斷機製支持學校評價改革,鼓勵校本特色品牌探索,培育學校評價改革成果。
區域評價改革標準研製。上城區教育學院院長王鶯圍繞區域評價改革標準研製進行彙報。她指出,上城秉承“評價是一個不斷發現學生成長需求的過程,一個挖掘學生潛力優勢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成就學生的過程”的理念,科學研製區域標準,構建新五維評價體係,以多維立體標準賦能學生成長。通過項目導助、主題教研、典型示範和部門聯動,指導學校開展學教評一致的行動研究,使學校評價更落實,課程結構更優化,評價理念有提升,教學改進更聚焦,助力學生全麵而有個性的發展。
區域評價改革校本實踐。杭州市勝利小學、勝利山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郭榮強從教師行動和家校共識兩方麵闡釋小學生綜合評價學校落地的關鍵。他介紹,學校通過首創“評價中心”機構,搭建“正學海燕”綜合評價體係,研製《“正學海燕”綜合評價報告冊》,最終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關注智育發展,逐步向關注全麵發展轉變;從關注學習成績,逐步向關注素養能力轉變;從關注評價結果,逐步向關注成長過程轉變。
評價研修,學科探索
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謝秋蘭詳細介紹西湖區以素養為導向的區域命題改革工作。她從分析解讀區域教師命題能力短板的原因出發,提出了教師命題能力提升的三條路徑:一是以教研員為核心“評-研-培”一體跟進;二是評估督導部門為中心設立保障機製整體策劃落實;三是以教育局為推手設立項目頂層設計各職能單位聯動推進。最後,她提出教師命題能力提升的具體策略:項目化專項抽測、數治平台、循證教研、區校兩級命題。有效提升區域教師的命題能力,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上城區教育學院數學教研員潘紅娟介紹上城小學數學團隊圍繞學科命題導向、關鍵能力測評、核心素養測評和表現性評價等方麵開展的評價研修活動,以評價實證結果,促進課堂教學優化。她同時指出,下一步,團隊將深入研究非紙筆測評,細化學業質量標準,使“教、學、評”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省域建議,方向引領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餘琴在《小學語文學科綜合評價指南》研製思路與實施建議中,全麵解讀基於課程方案、新課標,有效銜接《小學語文學科綜合評價指南》的思路,深度展示如何運用“教-學-評”讓評價改善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讓評價從關注“學會、會用”轉變為關注“愛學、會學”。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評價教研員馬海燕從價值重構出發,結合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邏輯起點、行動路徑,全麵介紹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總體架構,並詳細闡述“評價內容體現五育融合”“評價方法力求適切有效”“評價過程凸顯成長變化”“結果表達采用分項等級”四大實踐重點。
馬老師懇切提出推進建議,倡導各區域各校能價值理念先行、立足學科本質、明晰實現路徑,並強調學生評價要始終把握育人本質,堅守學科立場,同時也關注五育融合,深耕評價技術實現評價實踐的迭代升級,同時也避免功利化的實踐導向。
最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評價部主任方張鬆總結了浙江省小學生評價改革:
核心是“等級”。這是小學生評價改革的底線與核心問題。要落實總書記提出的破“五唯”,首先就是要破“唯分數”和“唯升學”,從在小學開始推行等級評價開始;關鍵在“能力”。既要關注德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麵的評價突破,也要關注學科評價的突破,關鍵是抓住對能力的評價;重點在“過程”。即關注過程性評價,避免應試破壞浙江教育的靈氣,避免應試損害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特色是“個性”。
“個性化評價意味著評價中關注公平,我們在報告單樣例中列出特長、列出空間,讓學生的個性被看見。”
3月23日下午,德育、智育、體育、藝術教育、勞動教育五個分會場的研討展示活動,在勝利山南小學、崇文實驗學校、澎彙小學、娃哈哈小學、夏衍小學同步進行,與會代表繼續深入探討小學生綜合評價“五育融合”的實踐路徑。
從省域到區域的融合實施,再從區域到省域的反哺迭代,上城區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一直為全省教育評價改革“浙樣共富”之路提供更多路徑。今後,上城教育將繼續秉持“關注每一個,教好每一位學生,成就每一名教師,辦好每一所學校,幸福每一個家庭”的教育目標,以評價改革為契機,讓孩子的成長看得見。
文字:章秀花 許幼芳 林詹也 張羽習 黃英
攝影:陸琦 王子琛
(責任編輯 吳文建 陳顯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