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占塵雪 陳勝偉 丁楚琪)“晚上熄燈一小時不難,大家都能夠輕鬆做到,但是要堅持一輩子踐行生態文明卻並不容易。作為生態性研究型大學的一名大學生,我們希望大家都能積極踐行生態文明。我們今天組織開展‘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就是希望倡導更多師生樹立生態的理念,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為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環境而共同努力。”
3月25日晚,浙江農林大學不少學生誌願者準時參與“地球一小時”,他們熄滅教室、寢室裏的電燈,呼籲周圍的同學也關掉電燈、電腦、手機,圍繞“生態育人”“碳達峰”“碳中和”等生態主題在黑暗中進行交流。
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隻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於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
今年地球一小時的活動時間是3月25日。當晚20:30至21:30,浙江農林大學不少學生熄滅了寢室裏的燈光、關掉了電腦音響,甚至關掉手機,他們在寢室裏、教室裏、活動中心,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針對低碳生活、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麵的主題進行交流座談。不少學生覺得,離開燈光和電器,多到校園裏走走,聽聽風聲、鳥聲、溪流聲,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大自然的美好,也更能激發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踐行低碳生活的信念。
“除了參與熄燈一小時活動,我們還積極倡議舉行節約一滴水、光盤一輩子等活動,倡導更多學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少用一度電,擰緊水龍頭,吃完盤中菜,都是對環保事業的支持。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在消耗著地球的生命和能源,作為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我們在享受地球給予我們一切的同時,也要多想想該怎樣保護我們的母親。”誌願者薑立健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行動,倡導廣大師生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自覺成為環保誌願者,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浙江農林大學大二學生徐麗說:“熄燈一小時容易,但是要從內心深處樹立環保意識,時時處處節約能源卻並不容易。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就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消耗地球的能源,甚至還不斷破壞著地球環境,人類確實需要一個小時反省,傷害地球其實就是傷害人類自己。”她認為,熄燈一小時,在黑暗中進行的交流活動,不僅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思考生態的重要,也讓很多同學真正靜下心來思考很多平時不在意的環境問題。
“辦學60多年來,‘生態’二字始終是浙江農林大學浸潤根係的辦學底色,更是融入浙農林大人精神血脈的恒久印記。我們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是推進實施‘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引導更多師生助力學校打造更加美麗的生態校園、涵養更加濃厚的生態文化、培養更加優秀的生態人才!”浙江農林大學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一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彰顯學科專業生態化、人才培養生態化、科學研究生態化、社會服務生態化、校園建設生態化和大學文化生態化。從2021年開始,學校探索實施“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通過開展生態課程、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生態研究、生態實踐五大生態育人行動計劃,將生態理念融入“三全育人”各領域和全過程,引導全體師生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和主動擔當意識,努力使每個浙農林大人深刻地烙上“生態印記”,而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就是該校推進實施“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的具體行動。
參與活動的研究生鄭熙雯說:“關閉室內的電燈、電腦、手機,在夜幕中的校園裏走走,靜下心來想想,其實當代大學生已經很少會傾聽風聲、雨聲了。很多時候,我們為學習工作、為生存所忙碌,整天抱怨生活的壓力,卻忘記了傾聽自然,其實我們生活的環境是這樣美好。嗬護美麗夜空,不僅是誌願者們的責任,更是所有地球人共同的義務,所以我覺得,每年開展一次地球一小時活動,給地球上所有的人提個醒,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十分有意義。”
她認為,地球一小時活動也是一堂豐富多彩的“生態課”, 可以更好地引發大家對生態的思考,鼓勵大家參加生態實踐,規範生態行為,樹立“綠色節約”生態新風,塑造“陽光善美”的生態人格。
(責任編輯 吳文建 陳顯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