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流高校學子同台競技,還在國際頂尖數學建模競賽中斬獲特等獎,這是什麼感覺?寧波財經學院參賽團隊指導老師吳用教授用“夢幻”來形容這種“難以置信”的感覺。吳用帶隊參賽十餘年,在國際頂尖數學建模大賽中斬獲特等獎,還是頭一次。
據了解,在剛剛結束的2022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寧波財經學院代表隊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來自全球27205支參賽隊伍比拚,同時拿下Outstanding Winner(特等獎)和AMS獎(美國數學學會冠名獎),成為在甬高校中首個拿下雙料大獎的學校,在全國民辦高校中也是第一個。
指導學生參加建模大賽是他的“最優解”
數學建模大賽,這幾年很火。說到這類比賽的淵源和規格,不得不提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這是唯一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建模競賽,受到國內高校的普遍認可。
說起吳用教授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淵源,要追溯到他在浙江大學讀碩、博的年代。
“十多年前,我的浙大導師,是第一批把數學建模引入國內的楊啟帆教授。我跟著導師一起指導本科生集訓參賽。”吳用博士畢業,進入高校,就職院校在變,身份從講師變成教授,職務從老師變成教務處副處長,但他一直沒變的是,指導學生團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
“數學是我的最愛,因為喜歡數學,我跨學科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從工科跨到理科,到浙江大學數學係,讀的是運籌學與控製論,直到博士畢業。”吳用說。
吳用少年成才,16歲上大學,35歲就是“80後”教授了,而他研究的領域也非常有趣——“運籌學與控製論”,簡單講就是運用數學理論來尋找大千世界的“最優解”,小到單位績效管理,股票投資模型,大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和森林碳封存生態係統優化等等。
在理科生的眼中,萬事萬物都可以用數學描摹,運籌學與控製論,就是用數學這把鑰匙找到“最優解”的一門學科。
吳用喜歡探索這個學科。畢業後,工作纏身,事務繁雜,怎樣在紛擾的世界中還能保持讀書時的那份熱愛,他也找到了忠於所愛的“最優解”,帶領大學生參加國內、國際頂尖數學建模大賽。因為要帶隊集訓參賽,吳用必須持續學習不同領域的問題背景、各種模型與方法、最新軟件工具,要自己鑽研,摸準吃透,才能指導學生參賽。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正是這個過程讓他有機會傳授給學生“無用之用”,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好學”與“成人”之路上越走越好。“我這個叫吳用教授的‘無用之用’也算有了點作用。”吳教授展示了理科生的幽默感。
斬獲國際頂尖數學建模競賽雙料大獎
說到寧財院參賽團隊剛剛斬獲的雙料大獎,吳用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這是他帶隊參賽十多年的一次突破。
他2018年來到寧波財經學院,和魏麒、王聚豐兩位教授一起指導學生集訓競賽。從學生選拔、集訓到比賽輪訓,三個老師每周開課輔導,手把手輔導學生。因為部分學生在杭州灣校區,三位老師每兩周都要驅車一個多小時前往授課。
辛苦不必多言,成績最能撫慰人心。這個雙料大獎的成色十足,確實值得擺出來說道。
在高手如林的參賽隊伍中,寧財院獲得O獎(Outstanding Winner特等獎),其獲獎率為0.16%,浙江省內僅有浙大和寧財院拿到這個獎項。此外,寧財院還與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頂尖的C9聯盟院校共同分享學會冠名獎中的AMS獎(美國數學學會冠名獎),該獎是在O獎獲得者中,選出每道賽題中最棒的那一個,今年同時獲特等獎與冠名獎的隊伍僅23支(獲獎率0.085%)。
“我們三個老師複盤這次比賽,有很多啟發。”吳用教授說,從學生理論水平和掌握數學建模理論的深度上來講,我們的參賽隊伍並不具有優勢,但是團隊憑借創新性思維登上頂尖賽事的榮耀之巔。
吳用說,三名參賽學生剛開始選擇的題目是森林碳封存生態優化,但中途發現對環境科學不了解,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很難完成項目。參賽團隊商量之後當機立斷選擇“組合投資策略研究”。
“同學們運用投票決策係統,引入LSTM模型預測和風控閾值設計組合投資策略,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基於預測和風險控製改進的投資策略模型,非常巧妙。”吳用說,“也許就是這個創新,讓幸運落在了我們頭上。”
這從另一個角度也給吳用帶來思考,數學建模是理論工具,實際操作、創新性運用是目的。“我們競賽隊伍今後的培養要更多關注學生創新性這個方麵。”吳用說。
作為學業導師 他想為學生傳授“無用之用”
如果人生也用數學建模去描摹預測,吳用說,這次獲獎是偏差之內的必然。
“寧財院一直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本科生導師製。組建由校內教師與校外行業企業專家構成的指導教師團隊,基於導優(優秀學生)、導特(特長、特色)、導資源(外部資源引入)的特點,對學生學習和學業進行指導。”吳用除了是寧財院的教授,他還是學校教務處副處長,談到學校人才培養,他一改聊自己成長經曆的靦腆模樣,打開了“話匣子”。
據了解,寧波財經學院在專業教學中一直非常注重應用型和實踐性,經常組織學生參與實操實訓推動課程教學,這也讓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優勢得以發揮;學校還通過卓越人才成長激勵計劃的實施,促進學生成長與個性化發展;學校依托‘學習社區’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開發商務數據分析、大數據分析等課程為學生數字賦能。“本科生導師製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吳用說,正是得益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群“00後”學生在國際頂尖大賽中斬獲更多榮譽,獲得曆史性突破。
研究大千世界“最優解”,也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最優解”的吳用教授,在人生的舞池中,總是節奏精準地踩上鼓點,可是他也有遺憾。“教學和工作,我自認問心無愧,要說遺憾就是做科研的時間越來越少,我想在科教協同育人的路上再走遠一點,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生更有收獲、更幸福。”吳用也成立自己的學業成長班“無用之用”,他想通過學業導師的身份能更好地為學生傳授“無用之用”。這是他選擇教育,始終不變的初心——無用之用,方是大用。(通訊員:王冬曉 徐凱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