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計量特色,錘煉校園文化精品力作
文化是大學的靈魂。一所好的大學,一定擁有優秀、獨特、創新的大學文化。近年來,中國計量大學緊跟新時代腳步,努力適應發展新形勢和新環境,始終將滿足師生文化需求和期待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計量特色”全方位滲透學校文化建設、發展全過程,高質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在育人工程、文化品牌、校園形象、文化傳播等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
以“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精神,錘煉校園文化精品力作。
學校始終秉承“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構建校園綠色發展、特色發展新格局,學校計量文化特色愈加鮮亮,文化育人功能顯著提升,學術氛圍日趨濃厚,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脈千秋 儒潤當代——中國計量大學持續9年傾力打造‘中國文化節’” 項目獲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新時代高校‘3+X’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等3項校園文化品牌榮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旨在提高賬號吸引力和粘度的基礎上,投放足額的思想文化類產品進行育人教育的“‘8020式’新媒體育人共同體”項目,入選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載體名單;“一分一生托思想品德底線,行為實踐考評促育人成才”入選浙江省高校實踐育人示範載體名單。累累碩果凝結著執著耕耘的汗水和不斷創新的勇氣。學校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引導廣大教師弘揚科學家精神,潛心育人、靜心治學,按“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標準,爭做“四有”好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優良學風建設為重心,加強學生黨支部和班團建設,黨建帶團建融入班建促學風。師生員工精神麵貌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狀態。
以量以載道、誌行千裏的創新精神,開辟校園文化嶄新平台。
注重將計量文化融入環境文化中,充分呈現計量文化和學校的曆史傳統、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2014年以來,做好中國計量博物館籌建工作,完成教學區和生活區人文景觀建設一期工程施工招標工作,啟動地麵銅尺、原石日晷、攔車石權等教學區人文景觀以及計量元素燈柱、新莽卡尺牆等生活區人文景觀建設工作;2016年,計量史館被認定為全國計量測試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完成校園二期景觀項目建設,校園麵貌煥然一新;2020年,完成義烏校區的道路樓宇景觀命名工作和校園文化環境設計製作工作,為新校區開學營造良好氛圍;2022年,加強計量博物館建設,獲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第一批全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基地。先後完成了校園景觀一期、二期、三期建設,開辟了我校園文化嶄新平台,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係。
以“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的使命擔當,提升校園文化影響力。
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向源頭尋支撐、以行業塑特色,推動校園文化集思想性、文化性、藝術性於一身,實現了實用、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先後獲批三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數量位列浙江省高校第三;連續五年闖入“卡爾·馬克思杯”浙江省大學生理論知識競賽決賽,並榮獲省一等獎、二等獎等榮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建設成功啟用並獲批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校園文化項目《規範道德底線築個性通道實踐成長成才——校“三層七類”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教育部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千秋計量》項目入選2023年度浙江省高校原創文化推廣行動作品;2022年學校在各級媒體發表對外宣傳稿件674篇,較2014年增長248篇。其中2022年在中央級、國家級媒體發表報道139篇,創曆史新高。
新征程上,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快速發展孕育了特色的校園文化。高標準、多維度編織了刻骨銘心、回味悠長的文化記憶,展示了厚重大氣、奮發昂揚的人文風采,打造了特色鮮明、品質出色的文化名片,開展了亮點紛呈、富有成效的文化活動,開辟了充滿活力、廣受歡迎的文化平台,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和計量文化影響力。 (投稿單位:中國計量大學 張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