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京津冀大棋局上的“清華”與“河北”
2017-02-28 15:44:00
清華研讀間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這是校歌前四句,在知乎上不時有人問 “西山”、“東海”各指的是什麼?說法不一。但是其描述的,確是清華的地理位置——坐落在西靠燕山、東向渤海的北京灣。 

  從那一刻起的這一百餘年,清華園便與燕趙大地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而若將時間縮短到最近的這半年,又會發現清華大學和河北省的互動更為頻繁。 

  宣講會現場。 

  今年7月29日,黨委書記陳旭出席在河北省委黨校舉行的2016河北定向選調生培訓班開班儀式。10月19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黨委書記陳旭一行前往河北省訪問,會見了河北省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誌,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雙方簽署清華科研創新基地合作備忘錄。在12月1日,河北省將在清華大學招錄定向選調生,河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田庚來到現場宣講,解讀河北在京津冀發展中的機遇和河北對於人才引進的重視。宣講會之前,陳旭在工字廳會見了梁田庚一行。 

  清華與河北一係列的互動又在未來又將迎來怎樣的合作?為此,研讀間專訪了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河北院”)院長張華堂。他就清華與河北的曆史淵源和合作空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下的河北曆史機遇進行解讀。

  曆史中的“清華”與“河北”

  坐落,清華人一次次從這裏出發,行走在燕趙大地。清華與河北合作三十多年,互利共贏。

  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裏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 

  梁思成拍攝的正定古城。 

  1933年4月16日,梁思成來到河北正定,住進了隆興寺方丈院東廂房,先後調查、測繪、記錄、拍攝了隆興寺、天寧寺、華塔等文物建築,並整理撰寫了《正定調查紀略》,給正定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資料。 

  1963年6月,時任清華大學建築係主任的梁思成第三次來到正定,與茅以升隨文化部的領導考察正定隆興寺古建築的保護工作,並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也正是他的努力,人們至今還能看到這座隋代古寺。 

  而在此20年後,另一位從清華園走出的青年來到正定,他叫習近平。 

  據張華堂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與清華大學有著密切的聯係。早在建國初期,梁思成提出“梁陳方案”時期,就開始關注北京與河北的互動。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早構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1982年,“首都圈”概念就出現在《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 

  2004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主持“大北京”規劃,京津冀一體化合作自此開始。2006年10月,吳良鏞課題組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宄二期”報告完成,並正式向外發布。在本期報告中,吳良鏞課題組提出“著眼首都地區,樹立‘新畿輔觀’的觀點。他認為,作為京津冀地區的特大城市,特別是首都北京,在其行政轄區範圍內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口和經濟增長所需的水、能源、土地、生態源。曆史上的“京畿地區”,為城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參照,可以跳出城市看城市,在更大的範圍內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並實現城市間的和諧共榮。 

  如今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根治北京“特大城市病”,京畿重地的河北麵臨巨大的機遇。張華堂說,在當今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契機下,河北院堅持“國家戰略為導向、市場需求為引領、科學技術為支撐、機製創新為驅動”,在政產學研金有機結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業投資、教育培訓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河北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京津冀協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清華科研創新基地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 

  而今年清華與河北簽署清華科研創新基地合作備忘錄,也必將推進省校的進一步深入合作。 

  發展軌道上的““清華”與“河北”

  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複環境改善示範區”。
 

  10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一行前往河北省調研的第一站是廊坊——這裏是河北院的起點。 

  河北院總部位於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8月,河北省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建了河北院。此後,在廊坊清華科技園內,河北院陸續建成了4.2萬平方米的研發孵化場地,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等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孵化基地。 

  在此次調研中,邱勇校長還重點調研了“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固安)中試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固安基地”)。2014年5月17日,時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邱勇院士為固安基地奠基。今年故地重遊,他用“沒想到”三個字來形容固安基地的建設和河北院的發展。 

  而正當2014年固安基地奠基之時,另一項重大工程也正在固安附近緊張選址、建設——北京第二機場。 

  2010年後,首都機場客流量迅速上升,2014年達到8365萬人次,穩居世界第二,航班趨於飽和,新機場的建設已經迫在眉睫。而第二機場建設之初,便決定跳出北京市,放眼京津冀選址。北京新機場最終選址確定為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與廊坊市廣陽區交界處,距離天安門46km,而距離廊坊僅有26km。 

 

  廊坊空港新區區位。

  如今,固安基地所處的地區正經曆著更大的變化,隨著新機場的建設,廊坊市空港新區也同步啟動。與目前廊坊市區的麵積相比,總規劃麵積為220平方公裏的空港新區相當於再造一個新廊坊,用以產業轉移承接及優化產業升級。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依舊沒有過去。交通優勢依舊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區域經濟發展。除了首都新機場的建設之外,在今年11月,總裏程約1100公裏的京津冀城際鐵路規劃也已出台。到2020年,京津石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0.5—1小時通勤圈,將有效支撐和引導區域空間布局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承接及優化升級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要問題。京津冀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相比於天津,河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吸引力差、對接困難甚至存在斷層。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高層的承接產業轉移的體製機製,研究製定產業轉移承接的對策措施,加快產業轉移與承接各種障礙的消除。 

  據張華堂介紹,為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院擬以清華軟實力和優勢學科為依托,組建協同發展戰略研究機構,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全麵深入的研究,一方麵,助力河北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快速、綠色、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麵通過相關研究機構的建設促進清華大學有關學科的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 

  綠色崛起中的“清華”與“河北”

  加強河北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河北省綠色崛起,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至關重要的戰略支撐。
  

  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先生在“正當年”的時候,辭去公職,領導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完全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1998年,錢易院士等學者提出了從“綠色教育”、“綠色科研”和“綠色校園”三個方麵開展“綠色大學”建設的創想,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大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校園建設的各個環節;今年4月,清華大學又成立了生態文明研究中心,錢易院士擔任主任,將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綠色大學、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在河北這次戰略機遇期到來之時,“綠色”成為了發展的關鍵詞。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大氣汙染嚴重影響到北京首都現代化大都市的國際形象,影響到了京津冀居民“宜居”的生活質量。 

  大氣汙染、霧霾嚴重是京津冀共同麵臨的一個綜合的區域性問題,而不可否認的是,被河北環繞的京津無法獨善其身。正是因為京津冀霧霾問題,使有關方麵深刻認識到,對具有空間流動性的大氣汙染問題,僅靠其中任何一城一地,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氣汙染是區域性問題,解決霧霾不能僅靠“自然風”,更需要區域各方協調發展的“政策風”。 

  治理霧霾是京津冀共同麵臨的緊迫問題,也是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加強河北生態環境保護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本保障。加強河北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河北省綠色崛起,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12月5日至7日,清華大學還將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2016中國生態發展論壇,擬集眾智,聚眾力,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找到精準發力點,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但河北與京津的協作不僅僅在“生態”、“綠色”的層麵,更是要利用京津優勢,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與京津實現錯位、協同發展。實現全產業鏈基礎上的產業對接,分工協作、合作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京津大市場,謀劃好各地特別是京津周圍地區與京津全方位的發展合作。 

  今年8月,河北政府規劃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設100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體製機製靈活的特色小鎮。聚焦特色產業集群和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據介紹,河北院已與環境學院、社會學係等校內院係和相關校外研究機構合作建設了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城市餘熱綜合利用發展中心、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鄉村建設與發展研究所、健康養老產業促進中心等機構,將為河北建設特色小鎮等重點工作提供支持。 

  人才流動中的“清華”與“河北”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合作是區域合作的第一動力。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流動是京津冀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作為未來“一帶一路”的重要起點,在京津冀的大棋局上,這一地區的定位將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第三極,更會發展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首都圈。 

  以世界級城市群———日本東京都城市群所在地,人口1. 05億人、國土麵積23. 1萬平方公裏。京津冀區域也講是我國首都和規劃建設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所在地,人口1.11 億人、國土麵積21. 6 萬平方公裏,與日本本州島具有可比性。據資料顯示,按勞動生產率計算,京津冀地區競爭力僅約相當於日本本州島的1/4。國際競爭力決定區域發展的成敗。 

  因此,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必須大力提升京津冀區域的國際競爭力。河北競爭力是京津冀地區競爭力最低的,僅及京津約40%,但人口7424. 92萬人,占京津冀地區人口總數的67%。而河北長期發展緩慢,產業落後,環境不友好。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力提升京津冀區域國際競爭力的機遇和重點在河北。 

  在采訪中,張華堂重點提到,河北發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人的問題。而河北未來要發展必然要引進各類人才,為發展提供源動力。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合作是區域合作的第一動力。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流動是京津冀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京津冀形成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加快推進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發展,充分發揮第一資源的引領帶動作用,是落實國家戰略需要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張華堂介紹,河北院著力圍繞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特別是今年來,河北院積極響應習近平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賀信中提出的“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的要求,與河北相關省直部門、地市、區縣等進行對接合作,麵向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方案,提供各類專項培訓和相關經費支持。 

  北京和張家口將聯合主辦2022 年冬奧會,是加強京冀合作的一個很好的典型範例。京張合作主辦冬奧會,有利於解決張家口交通設施和基礎設施薄弱問題還有利於帶動張家口休閑旅遊產業的發展。今年來,為支持張家口在2020年與北京共同舉辦冬奧會,河北院陸續為河北省冬奧辦、張家口市、體育局等舉辦了多期專項培訓班,在賽事管理、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城市規劃和管理等方麵提升河北相關人才專業水平。 

  與此同時,河北引進人才的力度也不斷加大。近兩年來,河北省政府都在清華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冀工作,並落實一係列政策,盡最大可能為清華學子提供平台。河北省更是將招錄定向選調生作為加強幹部隊伍源頭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培養高素質執政骨幹的戰略性工程來抓。 

   “一路播種”、“一路耕耘”、“一路收獲”、“一路陽光”,這是河北省與清華大學合作三十年巡禮展的四個板塊,也將是未來清華學子繼續耕耘燕趙大地詩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网页登录 2019-01-08 15:17
beplay2网页登录 2018-10-11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