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國考行測備考:文章閱讀之進階篇
http://gongwuyuan.eol.cn 來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7-07-25 大 中 小
提起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副省級言語理解與表達的最大變化,想必該是文章閱讀題型的“回歸”。“王者”卷土,自帶三分“戾氣”,也確實在考場內給考生一個不小的“驚喜”,但像北京市考、吉林省考等考試,文章閱讀題型早已是考生公考之路成功上岸的必備技能。今天就由中公教育專家帶給大家文章閱讀題進階提升篇——說明文深度剖析。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那麼它的閱讀重點是什麼呢?
一、明確說明對象
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找說明對象就要學會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
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構成,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關係等都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謂“特征”,就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內在的本質。而把握事物的特征,要從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紹了有關事物的哪一方麵特征,然後歸納小結。有的事物的本質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確地指出來了,閱讀時要找出這些關鍵句。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和“中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曆史”兩句,就點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曆史悠久。又如《蘇州園林》一文中“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句,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特點“圖畫美”。有的說明文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更須要細心琢磨,從中加以提煉。
三、歸納說明方法
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
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並”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接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係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係。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征,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準確是說明語言的主要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它常常依托於詞句理解題型來考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