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勞動力比較優勢,嵌入到全球價值鏈分工體係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內引外連,促進經濟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中。然而,隨著“人口紅利”式微,基於勞動力成本套利的貿易不斷下降,中國外貿發展的動能麵臨著調整。與此同時,公共突發性衛生事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延遲甚至中斷,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訂單大幅度縮水,隨機性擾動對中國外貿發展的負向衝擊已經十分明顯。如何化解多重因素疊加對中國外貿發展造成的負麵影響?如何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孕育期,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機會窗口”,深化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改造傳統生產模式,催生新的主導產業,對於拓展外貿新空間、發展外貿新動能、全麵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實現外貿發展由大變強,由低端嵌入轉向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杆培育新動能……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從下麵幾方麵推動了外貿高質量發展: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中國製造“智能化”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是服務業與製造業發展的“黏合劑”,對傳統產業具有滲透性,有助於打破傳統製造業封閉式的作業流程,提升傳統產業發展能級和發展空間,驅動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推動製造業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為製造業拓展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為傳統製造業“賦能”,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有助於企業對產品設計、製造、流通等各個環節實施“數字化”管理,不斷將產品從製造端向服務端延伸,促進製造業和服務業在產業鏈上的滲透融合,削平“微笑曲線”的底部環節,進而提升我國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出新的商業運營與管理模式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下,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國民經濟環節正經曆著“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革命,以數據驅動為核心、以平台為支撐、以商產融合為主線的新型生產模式、流通模式和消費模式不斷顯現,信息成為一種關鍵生產要素參與到生產過程並產生價值。信息技術帶來的“在線化”“無接觸”等特征,促進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升了產品與服務的數字化水平,實現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無縫對接,催生出數字娛樂、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新興業態。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產品差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過程的規模化讓位於多樣化、個性化、分散化,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信息流和數據流,搜集海量數據進行精準的客戶畫像,然後進行精準匹配,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一係列新產業、新業態應運而生。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了數字貿易等外貿新業態
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向貿易領域的滲透,帶來了貿易方式和貿易對象的改變,催生了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外貿新業態。數字貿易旨在以數字交換技術為手段,將數字化信息作為貿易標的,實現傳統實體貨物、數字化產品與數字化知識和信息的交換活動。數字貿易帶來交易的平台化,減少了中間貿易環節,降低了貿易成本和門檻,擴大了商品的交易範圍,延伸了全球價值鏈長度,改變了標的物的貿易流動形式,為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通道。與此同時,數字貿易弱化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暢通了經濟循環,產業鏈、供應鏈的實時跟蹤係統提高了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透明度。
四、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貿易透明化便利化
貿易便利化主要是通過簡化貿易流程,規範貿易管理主體,為國際貿易創造一個透明的、可預見的環境。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為基礎,推行“無紙化”“單一窗口”“掌上物流”等舉措,有助於簡化貿易流程,提高貿易效率,減少商品流通周期,削減國際貿易領域的製度性成本。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口岸物流信息電子化和口岸查驗智能化,消除了口岸信息“孤島”,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互享,便於通關流程無紙化,提升了口岸的綜合服務能力。與此同時,依托信息技術搭建的跨境貿易大數據管理平台把物流鏈、貿易鏈納入監管視野,可以追溯商品的境外源頭,便於“精準監管”和“順勢監管”。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外貿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信息設施建設,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外貿發展的人才基礎;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國際標準和數字化貿易規則的製定,提高中國在數字貿易規則方麵的話語權,對於實現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加快信息設施建設,為貿易高質量發展賦能
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發展,彌補我國智能基礎設施發展的短板,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所需的載體,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以及各行業的投資應用,打造新的業務部門和主導產業,依托“智能+製造”,為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賦能,催生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瞄準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前瞻性地布局一批重大信息基礎設施項目,提升外貿應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能力。
第二,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外貿發展的人才基礎
信息技術的不斷湧現,拓展了傳統貿易產品和服務的範圍,簡化了國際貿易的業務環節,產生了“無紙貿易”“數字貿易”,從而需要既熟悉貿易知識又精通數字化技能的複合型人才。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該積極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中,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人才培養體係。與此同時,加快建設數字貿易人才網絡培訓平台,提升國際貿易從業者的數字化思維和技能。
第三,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培育外貿發展新業態
數字貿易是傳統國際貿易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拓展,是開放條件下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是數字經濟時代主要的貿易形式。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雖然較大,但出口競爭力弱,國內相關立法滯後,在全球數字貿易規則上缺乏話語權。因此,必須加快數字經濟與製造業的互動和融合,利用數字技術大力發展數字傳媒、數字醫療、智能物流,夯實數字貿易的產業基礎;全麵落實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的外資準入模式,建設數字貿易跨境服務集聚區,搭建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台,進一步擴大數字貿易的對外開放。
第四,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國際標準和數字化貿易規則的製定
信息技術標準已經嵌入到信息化全流程中,對市場具有引領作用,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國際標準的製定,有助於增強國際標準的話語權,提升我國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在數字化貿易規則的製定方麵,既要吸收“美式模板”和“歐式模板”的合理成分,也應立足自身的發展階段和利益訴求,形成數字貿易規則的“中國方案”,提升中國在數字貿易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減少數字貿易壁壘,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數字價值鏈。推動數字產品嵌入生產過程,釋放中國數字貿易發展潛力,推動全球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作者:張為付,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現代服務智庫首席專家;楊繼軍,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現代服務智庫研究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