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麵小康目標的關鍵。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精準幫扶沈陽市康平縣方家屯鎮東小陵村以來,堅定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更比一年強的決心,建立“書記校長牽頭抓總、常委領導定期聯係、二級單位包保推進、全校上下合力共建”的精準幫扶機製,堅持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四精準”原則,在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方麵充分發揮人才智庫優勢,通過因地製宜,規劃“一心兩軸五片區”發展藍圖,明確“雜糧”和“堅果”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有效激發了農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彙聚起了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長足底氣。
學校連續4年被評為遼寧省扶貧工作先進單位,駐村工作隊獲得度省(中)直部門(單位)駐村扶貧工作先進集體,定點扶貧村獲得了2018年沈陽市農業科技引領項目基地、遼寧省2018年壯大村集體經濟省級示範村項目。
摸清實底 知己知彼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和科技扶貧優勢,因地製宜,以“雜糧”和“堅果”特色產業為抓手,打造東小陵村“黨建引領、村社合一”產業發展模式。
(一)明確當地實際情況
東小陵村地處遼北丘陵地帶,位於縣城西南部,區域麵積12500畝,耕地麵積約9660畝,全村466戶,人口163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92人。過去的東小陵村農業種植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地處丘陵崗,荒地遍山石,泥濘坎坷崎嶇路,幹旱乏水少資源”是昔日東小陵村的真實寫照。
(二)把握地域特色優勢
東小陵村地處北溫帶邊緣丘陵地帶,屬半幹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67.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51天。該地區地表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PH值在6.5-7.5之間,土壤有機物質在1%以上,地力肥厚。
全年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地積溫高,是典型的高寒雜糧生產區,適合高粱、大豆、小米等雜糧作物生長。此外,當地山多坡廣,林地資源豐富,適合發展榛子等堅果產業。為此,學校依據農村農業部關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的指導綱要,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性調整,為東小陵村量身定製了“優質雜糧”和“特色堅果”兩大特色產業。
(三)堅持精準扶貧政策導向
“發展產業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根本之策。”學校積極貫徹精準扶貧工作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發展為杠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發揮高校優勢,即送錢送物又誌智幫扶,打造農業產業品牌,讓貧困群眾享受“產業紅利”。
謀篇布局 統籌規劃
學校統籌規劃,建立“學校黨委領導親自抓,定期聽取駐村工作彙報、研討對策;包保二級單位領導具體抓,構建34個二級學院及機關處室黨組織與定點扶貧村44家貧困戶 “一對一”精準扶貧對接機製;駐村幹部全麵抓,事無巨細保落實”的捆綁幫扶製度,與當地政府研究製定《東小陵村產業發展規劃方案》,在此基礎上,每年拿出20萬元作為專項扶貧資金推動項目落地生根。
(一)因地製宜 找準項目
1.深入調研分析,精準把脈產業方向。學校派出工作組聯合縣、鎮有關業務部門,深入當地多個鄉鎮進行實地調研,全麵了解地方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貧困戶生活生產情況、地理和環境情況等,牽頭組織前往山西、山東等地學習調研,引進太原“噸穀一號”和廣靈“東方亮”(中南海特供)穀種。同時,組織專家論證,依托遼寧農科院檢測中心,深入研究東小陵村地理條件,論證小米、紅小豆、綠小豆、大黃米、芝麻、花生、地瓜等雜糧品種的選取工作,明確產業發展方向。
2.緊密貼合實際,因地製宜編製規劃。學校駐村工作隊赴朝陽等地對雜糧的種植管理、加工包裝、銷售等進行學習調研;組織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多次赴開原榛子種植基地觀摩學習,聘請專家論證研究、講解技術,先後籌措資金50餘萬元,引進開原、遼陽等地“達維”大果榛子及平榛苗,啟動了榛子種植產業項目。
3.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學校定位“黨支部+合作社+產業+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指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此外,學校投入專項資金幫助合作社注冊商標、設計包裝、搭建電商銷售平台等,推動合作社種養加於一體、產供銷協調發展。
(二)以民為本,凝聚人心
1.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參社入社。工作隊協同村兩委通過多種形式鼓勵農民群眾轉變傳統種植觀念,動員全村三分之二農戶以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參社入社。
2.努力構建與貧困戶利益聯動機製。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和吸收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途徑建立了與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製,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化肥、代耕等農資補貼和服務。同時,吸納貧困勞動力到社就業務工,確保聚力到戶、受益精準。
(三)打造品牌,發揮潛能
1.走品牌化發展道路。按照統一價格、統一商標、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五統一”的目標要求,學校幫助東小陵村打造了以榛子、蘋果、地瓜、蜂蜜、土雞蛋為主的“小陵臻品”和以小米、豆類、高粱等五穀雜糧為主的“東小陵”商標品牌,並成功獲批綠色、有機食品認證。
2.延伸產業發展鏈條。為進一步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工作隊的帶領下,合作社與山東小米酒業公司簽訂千畝雜糧訂單協議,合作推廣“小米酒”深加工創新產品,推動產業升級。
3.開發電商扶貧模式。學校發揮專業優勢,為村產業開發了“天康地平農產品服務”線上商城、合作社網站、百度推廣等線上宣傳及交易平台。
總結成效 示範帶動
(一)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通過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布局,圍繞“雜糧”和“堅果”特色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一、二產融合,構建與貧困戶利益聯動機製,變“輸血”為“造血”,東小陵村實現了脫貧摘帽,村集體經濟擺脫“空殼”,千畝“雜糧”和千畝“堅果”產業示範基地成功建成,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走上正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示範帶動效應明顯
2018年,東小陵村獲批沈陽市農業科技引領項目基地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省級示範村項目,有效帶動了周邊多個村合作發展雜糧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示範效應,推動了全鎮“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格局不斷擴大。
(三)未來發展前景美好
2018年,東小陵村獲批壯大村集體經濟省級示範村項目,雜糧加工廠拔地而起,實現了現代化生產,為有效推動一產種植和二產加工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結構調整、產業集聚、技術創新、落實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有效阻斷貧困發生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凝練經驗 彌補不足
(一)以農民群眾為本,有效激發其內生發展動力
習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激發內生動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扶貧取得巨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於以農民群眾為主體,從“誌智雙扶”、支部引領、產業帶動等內源和外源維度探索實施能調動農民積極性和參與性、有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舉措辦法。農民群眾通過土地、融資、合作經營等形式參與到“黨支部+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發展模式中,可以嚐到勞動力報酬、入股分紅、福利分紅的甜頭,從而提高了自我脫貧的主體意識和發展能力,達到精準扶貧由“輸血”變“造血”可持續發展的效果。
(二)以本土實情為基,因地製宜彙聚產業發展底氣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當前,精準扶貧處在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重要關口,讓貧困地區、貧困戶有特色產業、形成可持續的收入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沈陽航空航天大就是結合本土實情,堅持因地製宜、項目精準的原則開展產業扶貧。最成功的做法就是發揮了學校科學調查研究的優勢,深入實地、調研各方,立足本土資源稟賦,為當地量體裁衣,規劃發展出路,同時,為避免同質化發展,我們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發展理念,在打造實體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做強產品品牌、做大銷售市場等各方麵創先爭優,走在前列。
(三)以資源整合為要,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開展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在扶貧過程中有效整合區域內的政府資源、自然資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等各類資源,科學製定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多種渠道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群眾就學就業就醫、農產品銷售、特色產業立項及財政收入等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大扶貧優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