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風大雨少也不怕,我們坡地也能澆上了水!”——內蒙古農業大學助力公合成村脫貧見聞記
2020-02-05 08:50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

  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個小半年;種下莊稼,等不來雨;一年到頭有沒有收成,全看“老天爺臉色”……這是老一輩公合成村人對這片土地最深刻的記憶,也是他們對外人常講的“故事”。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鎮公合成村,現在風大雨少也不怕,因為坡地也能澆水;過去因為低產、蟲病不敢種的莊稼如今又成了老百姓的新收入來源。而說起這一變化,人們都會說,這可多虧了內農大和小安。

  小安,就是內蒙古農業大學的教師安達。2014年,內蒙古農業大學被確立為公合成行政村的定點幫扶單位,並選派安達擔任公合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初駐村的小安,對公合成村不熟悉,對如何開展扶貧更不懂,“這大學裏教書的小後生,來村裏能幹成個甚?”村民對他也滿心的懷疑。可6年下來,村民們發現,小安不僅能幹成事兒,還幹了不少事兒:

  通過入戶調查,安達發現,缺水,是公合成村農作物低產和生態保障最大瓶頸。這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發量約2000毫米,全村近2萬畝耕地,4/5是旱地。針對這一情況,安達和學校在當地大力宣傳和推動當地村民采用“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使得馬鈴薯的灌水量從原來的約350m³/畝下降到80-90m³/畝,節水效率達到了74.3%,大大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有效的防止因水資源過度開采利用而導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態惡化,提高了農業用水保證率,增加了農業生產產量及農民收入。“現在我們的水澆地有1.8萬畝,連山坡上的地都能澆上了水。”村委會書記孫德寬告訴記者。

  針對公合成村生產力水平低、科技化程度弱、投入回報率差的問題,安達在當地政府脫貧攻堅整體工作部署下,積極協調學校,充分挖掘學校農林和畜牧類學科資源為當地免費開展科技培訓,推廣新品種、落實新技術、發展新模式。2014-2019年先後組織國家特色產業技術體係油料、向日葵、燕麥、玉米、馬鈴薯及庭院作物11位崗位科學家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病蟲害防治等。

  6年裏,安達每個月向校黨委做一次駐村工作彙報,及時反映村民幫扶需求。針對當地種植品種單一、低產的問題,學校組織各科研團隊先後捐贈5000畝各類抗病強、產量高、適合當地自然環境新品種作物良種,捐贈價值24.3萬元農機具,試點推廣“公司+農戶”特色種植模式,並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專家與貧困家庭“結對子”,精準幫扶。針對村民生活需求,學校每年組織校醫院開展“送醫送藥”活動,通過組織師生捐贈,為村民建立了圖書閱覽室、“愛心衣屋”和愛心超市,村民可根據自己日常的公益勞動和公約品德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不僅方便了村裏留守老年人和兒童的日常購物,也有助於村民公共道德與愛心奉獻精神等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2019年5月,學校增派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博士李超和畜牧專業博士徐元慶加入工作隊。不到一年,兩位新隊員對每村每戶熟門熟路。

  孫潤狗,種了大半輩子莊稼,過去就是看別人種啥自己就種啥,明知道燕麥、葵花(向日葵)的經濟效益好,但因產量低、蟲病害等不敢種。這兩年聽了內農大教授們的建議,新增了五六個新品種,也改了新種法,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玉米一畝多收六七百斤,原本一遭害“列當病”就顆粒無收的16畝葵花地,2019年也迎來了大豐收。

  村委會主任趙強告訴記者,這幾年,通過工作隊請專家入村莊進田間的幫扶,有效地解決了當地向日葵列當、黃萎病等問題,僅2019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7萬餘元,有效幫助1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11戶脫貧戶實現增產增收。

  村委會主任趙強告訴記者,2015年合成村有貧困戶162戶375人,到2019年底僅剩1戶,全村貧困率已降低至0.13%。2019年末,內蒙古農業大學將公合成行政村列為內蒙古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的科技服務站,這也是目前烏蘭察布市唯一一家村級鄉村振興科技服務站。“來年我們將重點推動服務站有具體項目落地,將有力地保障公合成村脫貧不返貧。”安達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