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占塵雪 通訊員 陳勝偉)近日,由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家勝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影響因子為17.693)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以《The Torreya grandis genome illuminat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gymnosperm-specific sciadonic acid biosynthesis》(《香榧基因組揭密了裸子植物特有成分金鬆酸生物合成的起源與進化》)為題,揭示了我國南方特色經濟幹果香榧的遺傳密碼及裸子植物特有功能性多不飽和脂肪酸—金鬆酸的生物合成的分子和進化機製,是對現有針葉植物基因組資源的重要補充,是植物基因組學和堅果研究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之一。這也是浙江農林大學首篇以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單位在Nature子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
據介紹,香榧是為數不多的種子可食的裸子植物,歸屬於紅豆杉科榧屬,是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也是我國的珍稀特產幹果,其經濟壽命可達千年,營養價值高,栽培效益好,豐產期畝產值超萬元,民間有著“養她十年還你千年”的美譽。香榧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於裸子植物的基因組普遍較大、基因結構複雜、富含重複序列與超長內含子,導致香榧古樹生命奧秘及香榧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遺傳密碼一直未被破解。
浙江農林大學吳家勝課題組瞄準未來的基因組選擇育種、遺傳改良和基因資源利用,利用先進的HiFi全基因組測序技術開展了香榧全基因組測序,突破了香榧19.2Gb超大基因組染色體級別的組裝與高質量基因注釋。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香榧金鬆酸生物合成的分子和進化機製,解密了長期以來關於金鬆酸生物合成起源和進化的問題。通過整合香榧基因組、轉錄組和甲基化組,繪製了香榧種子發育過程的甲基化調控圖譜,揭示了表觀遺傳調控參與裸子植物種子的發育及次生物質代謝的機理。
吳家勝教授領銜團隊取得的該項研究成果,為加快香榧重要經濟性狀形成與調控、健康功能成分的挖掘與利用等研究以及香榧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家勝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該校校園藝學院孫學鵬教授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費章君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浙江農林大學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婁和強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宋麗麗教授以及該校園藝學院李曉龍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農林大學博士生陳偉傑、高雅迪和鄭杉為共同作者。
該研究受到國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038-2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