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錢君婷)近日,融創課堂全國教學聯盟第三屆融創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拉開帷幕。本次研討會聚焦“技術融入,思維共生”主題,由《中國教育學刊》學術指導,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全國融創教學聯盟主辦,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聯合承辦。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社長助理兼綜合管理中心主任王輝,《中國教育學刊》學術部主任郭峻馳,《四川教育》副主編王建強,上城區教育學院院長王鶯等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蒞臨現場。
活動由《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社長助理兼綜合管理中心主任王輝主持,與會人員共同探討技術賦能下的“思維課堂”,旨在達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為推進融創課堂教學範式建構形成更強大合力,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為活動致辭。項局長指出,“融”是手段,是方式;“創”是目的,是指向。融創課堂融合多種學習理念與技術資源,來革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素養和創造能力。
項局長表示,打造融創課堂,應乘著數字化教育的東風,跑出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度。對此,他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學教融通,促發展,希望學校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續推進,打造融創教育新形態,呈現融創教育新實踐;二是五育融合,育新人,通過技術融入、學段融通、學科融合、生活融貫的實踐路徑,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的各環節,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三是區域融彙,創未來,希望采一能持續探索融創課堂,在推進校本特色應用的同時,能在省市專家助力下輻射引領,“一校創新,區域共享,教育共富”,全麵推進“數智上城”走向優質均衡。項局長殷切希望老師們以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為建設上城美好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刊》編委會副主任、編審馬憲平以視頻致辭的方式表達了對本次活動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他指出,課堂改革是一切改革的關鍵。融創課堂既是教學方式的變革,也是學習方式的變革。 融創課堂作為新的實踐樣式與課堂樣態,意在打破學段間、學科間、班級間、課內外的界限,努力突破課堂的時空壁壘,促進學科的滲透與融通,促成思維的跨越與創新,推動課堂的變革與再生,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實現“減負增效”與全麵提升學校育人質量的願景。他表示《中國教育學刊》願進一步關注融創課堂研究成果的推進、推廣與實踐,也期待融創課堂的探究不斷取得豐富、有效的成果。
專題報告:互啟互通技術賦能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院長,杭州市教育學會副會長王鶯作“‘思維課堂’觀察分析實驗室:轉化性研修的上城實踐”專題報告,王院長聚焦於運用數字技術讓教學觀察更全麵、讓教學診斷更精準,從而讓教育改進更有效。不僅著眼於數據采集,更重要的是從“經驗”走向“數據”,化“數據”為“證據”的載體。
開幕式後,主旨發言和專家報告環節由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沈永翔主持。全國融創課堂教學聯盟校校長代表們分享了成功的經驗。
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鮑海淞作“兩融三創,啟智未來”主旨發言。鮑校長以“兩融三創”為抓手,介紹了基於融創課堂的采一設計、采一實踐及采一成效。她提到,學校通過項目化、主題化、長程化、情境化四類特色實施實現教學方式的深度變革,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從而助力孩子健康、全麵的發展,為幸福人生奠基。
天府第四中學教育集團領航校長,天府第四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張顯國以“走向融創的現代課堂”為主題做了主旨發言,他從融創課堂的價值追求、內涵與特征、實施路徑三個方麵,深入介紹了融創課堂的理念與方向。他指出,融創課堂可以從情境教學、整合教學、實踐教學、具身學習四方麵入手,讓現代課堂變得更有情有義、有聲有色,最終能更好地致力於學生的全麵發展。
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附屬學校副校長李冬作了《將虛擬仿真技術融入實驗教學中的實踐探索》主旨發言,他從課題研究出發,通過“反複磨課磨反複”式的教研模式,將虛擬實驗作為技術手段,融入傳統課堂,驗證虛擬實驗賦能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教育集團副總校長王燕從教學遊戲設計框架、課堂教學遊戲類型、教學遊戲設計體例、遊戲教學設計範例四個方麵著手,作“遊戲教學,催生學生的高階思維”主旨發言,深入地闡述了如何通過遊戲催生學生的高階思維,助力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朱祥勇作“融創視野下的課程統整 ”的主旨發言,詳細介紹了在融創的視野下,同時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展開大概念統整,從而探索出概念式、主題式、項目式、活動式的四種統整路徑。強調用融合的眼光,逐步建立“高效課堂”,實現課堂增效。
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王世達作《提升教師數字素養,賦能融創課堂發展 》專題報告,王主任詳細解讀了教育部《教師數字素養》中提及的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感和數字化專業發展這五個維度的要求,還指出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各門學科的信息技術要素,為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指明了方向與路徑。 在“雙新”的背景之下,教師應通過融入技術與資源,著力促成課堂轉型,培育核心素養,實現減負提質。
下午的課堂展示活動,分語文、數學兩個分會場舉行。
語文課堂:深度學習悄然發生
采一集團的陳毓卿老師執教《青蛙賣泥塘》。她通過利用答題器,實現課堂的人人參與,參考投票結果,進行精準教學。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她通過直播的形式,將孩子的表演展現給家長觀看,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
四川省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施函老師執教《雨·情·思》。她以“我眼中的雨”為議題,設計了從“雨是什麼”到“雨背後有什麼”再到“雨僅僅是雨嗎”三個層層遞進的任務,推動學生通過“雨”這一符號,學會用多種思維方式去觀照生活中的事物。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的何明濤副校長執教《田忌賽馬》。她借助讓學生畫對陣圖,填寫多種對陣可能並分析結果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孫臏計策之妙,搭建思維支架,幫助學生還原孫臏的思維過程。
浙江省特級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上城區教育學院教研員陸虹老師肯定了三堂課中技術的融入和思維的運用,對產生深度學習的思維課堂,服務教學的信息技術表達了讚賞。同時,陸老師也提醒大家,研究融創課堂很有價值,這是一條新的路徑,但“新”與“老”不是對立的,應該是融合的、統一的,並表達了對將來一起繼續研究融創課堂之路的深切期待。
數學課堂:思維生長無限可能
與此同時,在數學分會場,采一教育集團的郭青青老師執教《軸對稱圖形》,優化選擇學習材料,加深概念理解,利於性質得出,促進畫法掌握。整個過程中合理利用技術,在想象判斷時利用動畫演示直觀驗證,在性質研究時將多媒體和板貼相結合,有效突破重難點。
陝西省寶雞高新第三小學的張倩老師執教《什麼是周長》,設計森林大闖關,通過四次闖關讓學生充分經曆操作活動,促進理解概念本質。課堂中運用TEAM Model技術,學生用反饋器進行搶答和選擇,馬上得到數據結果,利於針對性反饋。此外還有倒計時等實用功能。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的王一冰老師執教《讀生活·學數學》,課程定位立意高遠,選擇新聞材料、百科資訊、視頻材料、生活問題等素材,學生在真實情境問題的引領下,有效篩選、處理信息,解決問題。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係,促進應用意識和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
特級教師、杭州市上城區小學數學教研員潘紅娟老師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師的技術融創課堂。以“道”禦“法”,以“術”載“道”,三節課各有特色,且都在深挖數學本質促進理解的同時,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學生的有效吸收和成長。潘老師指出課程、教法、技術三者重疊的部分越大,教學創造力越大,並且要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用什麼技術,技術將改變教師對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取舍。
一次次激烈的思維碰撞,一場場激烈的思想交鋒,終使課堂綻放絢爛光芒。融創課堂全國教學聯盟第三屆融創課堂教學研討會為老師們科學診斷、精準評價、改進教學指明了方向,也為教育和技術的深入融合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讓思維在課堂中真實發生,讓技術更好地賦能課堂,賦能教學變革,賦能學生思維發展N種可能。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