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變身“小工匠”
小記者了解到,廣繡專場的指導老師是從事廣繡二十多年的藝術大師蔡玉真老師,她創作了非常多優秀的廣繡作品,是學院廣繡特色課程的任課老師。小記者第一次接觸廣繡,蔡老師專門製作了PPT,圖文並茂地普及廣繡的曆史和來源。在實踐環節中,她為參與的小記者都準備了一個團扇,悉心指導他們在上麵繡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讓同學們從一針一線中,親身感受廣繡的匠心之美。
小記者在認真聽蔡老師講解
在剪紙活動專區,在司徒華欣老師的輔導下,小記者在短短的時間裏,成功地剪出可圈可點的剪紙作品。在大家的熱情創作下,很快一個個“囍”字出爐了,同學們的剪紙作品喜慶生動,活靈活現,創意無窮。
在陶藝體驗專區,小記者紛紛變身為“陶藝師”,小記者在潘冰老師指導下嫻熟地搓、捏、壓、上色,一個個粗陶、樸拙、隨性的詩意之作呈現在大家眼前。小記者感觸頗深: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映射的都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獨特而寶貴的精神特質。
“把花草變成藝術,原來植物還可以這麼玩!”在拓染專場,小記者快樂地體驗著,雙手舉著自己創作的拓染作品,滿滿的成就感。他們第一次了解到,拓染是利用自然中的花、草、莖葉等,進行固色、布局、敲打,將花草的汁液浸潤在布袋上,留下大自然最原始的香氣和色彩,形成各式各樣的紋理圖案進行裝飾。
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每一個角落
此次采訪的目的是為傳播嶺南豐富的非遺文化,讓小記者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通過深入了解體驗嶺南非遺文化,未來做嶺南非遺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承者。該院李娉婷副院長向小記者介紹,學院依托地理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建有“嶺南特色工藝傳承基地”,是廣東省、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學院通過開設工藝美術學曆班、特色課堂、作品展覽和培訓體驗等,大力推動嶺南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小記者紛紛表示,今天的活動很有趣、很快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回去要把作品珍藏起來。小記者陳思淇表示:通過本次體驗活動,真正零距離體驗了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四大工藝,明白了傳統文化需要每一個人共同努力,一如既往地傳承發揚,優秀的藝術才能代代相傳。
小記者展示自己創作的工藝品
小記者與指導老師互動
小記者采訪李娉婷副院長
蘭韻少年未來可期
據悉,蘭韻小記者站是廣州市黃埔區九龍第一小學與《紅姐姐信箱》團隊共同打造的一個學校品牌社團,常年開展類似采訪實踐活動。該社團創設六年來,活躍於學校、社會各類文化活動現場,采訪過30多場活動,采訪過許多名人名家、紅色革命基地、風景名勝等,很多大記者曾經點讚他們:這是很有範的“準記者”,未來可期!小記者逐漸在校內外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批批小記者在實踐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在剛剛結束的小記者總結表彰大會上,小記者和家長們反應強烈:
陳煥怡小記者:在蘭韻小記者興趣班中,學到了采訪禮儀,學到了標準的站姿、坐姿,如何采訪溝通、如何寫新聞稿,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樂趣。
陳楚淇小記者:自己參加小記者興趣班已經兩年了,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感謝學校給予自己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
陳幸樺小記者的家長認為:激發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之心,是促進孩子增強學習動力的一個良好途徑和方法,從好奇到探索到驗證,形成良性循環是我們家長非常期待的結果,小孩變了,正在朝良好的方向發展成長。
劉樂樂小記者的家長反映:孩子加入小記者站後的變化是在自理方麵能力更強了,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膽量,培養了她的愛心和責任感,現在變得更自信了。
看到一批批小記者從膽怯到嫻熟,在實踐中蛻變和成長,九龍一小校長練熾明欣慰不已,他鼓勵小記者:通過六年來的努力,現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小記者成長了,小記者興趣社團已經成為學校的品牌社團,接下來小記者站會敞開大門,歡迎更多的學生成為小記者,學校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小記者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同時也感謝紅姐姐團為小記者的成長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小記者采嶺南工藝指導老師
小記者代表發言
小記者家長代表發言
家長為優秀小記者頒獎
練熾明校長發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