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趙彥傑:高校網絡輿情處置把握好三個關係
2023-02-03 14:21:00
通化師範學院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作為時代的產物,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根據2022年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中國互聯網網民已達10.51億,較2021年12月新增191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4.4%;短視頻用戶規模為9.6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2805萬,占網民整體的91.5%。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網民群體中,29歲以下人群占比為34.9%。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中國青少年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他們是中國網民中最主要的群體。

  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主要有以下五個類別:一是以即時通信、電子郵件、微信等為代表的網絡通信,二是以微博、論壇、貼吧、朋友圈、Facebook等為代表的網絡社交,三是以網購、售票、轉賬彙款等為代表的網上貿易,四是以網盤、筆記、資源、計算等為代表的雲端化服務,五是以門戶資源、論壇資源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資源共享。網絡輿情生成於網絡通信和網絡社交。其主要原因是,這種以微博、微信、QQ、抖音、各種論壇貼吧等為代表的“微傳播”方式,已全麵而深刻地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矩陣,通過網絡論壇、新聞跟帖、微博日誌、短視頻直播、朋友圈等來記錄生活、表達觀點、發泄情緒、亮出態度,成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這種網絡生活的日常化、多樣化,加之網絡所具有的隱蔽性、虛擬性,使得高校麵臨的網絡輿情日益增多。

  網絡輿情,顧名思義,就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特別是當輿論變成輿情時,裹挾其中的網民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同時也被真假難辨的負麵信息影響著身心安全。此時,網絡已經脫離了純粹物理上的技術層麵,它在精神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對傳統的社會規則、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造成強烈的衝擊。尤其是對於涉世未深、心理尚未成熟、身處校園規律規則約束下的大學生而言,這種“網絡投訴”“網絡吐槽”“網絡叛逆”“網絡審判”,讓他們得到了某種突破規則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高校網絡輿情一旦發生,作為管理和輿論雙主體的高校既不能置身事外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也不能簡單生硬揚湯止沸火上澆油,應該科學分析、精準研判,依據事件的不同性質分類處置。與其他輿情不同之處在於,高校作為育人的主陣地,在處置事涉大學生的輿情過程中,不單單要解決輿情本身所關涉的問題,更應從立德樹人的根本立場出發,把輿情處置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到“育人”這一根本目標上來,切實把握和處理好三個關係。

  著眼“學校”與“學生”的雙向奔赴,把握好“情”與“理”的關係。在高校網絡輿情事件中有三個要素:一是事件,即輿情引發的導火索;二是網民,主要是學生,是推動事件在網上形成影響進而升級為輿情的主要參與者;三是學校,既是事件的主要關聯者,也是解決學生訴求的主體。網絡輿情不僅影響學校的聲譽,也考驗學校的管理服務。對於高校而言,首先要“強身健體”,學校要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貫穿於日常管理服務、教書育人等各項工作中,盡量避免引發輿情;其次要抓早抓小,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止現實中的問題和訴求演化成網絡上的洶湧浪潮。一旦發生輿情後,學校必須明確自身和學生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對學生不能“割袍斷義”,一味地從講道理的角度去處理問題,那樣隻會製造隔閡和對立,激化矛盾,而是要堅守立德樹人的育人立場,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分析引發輿情的原因,要充分認識到輿情是學生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解決輿情也就是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教育和管理者的溫度、大度、高度展現出來,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和改進自身管理,贏得學生的信賴和認同,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不斷改善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更好地實現“教”與“育”的有機結合。

  著眼“管控”與“引導”的內在邏輯,把握好“控”與“導”的關係。宋代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高校的網絡輿情一般都由涉及師生利益的具體事件引起,根據近年來高校熱點負麵輿情類型來看,多出現於學校管理、校園安全、教育公平、教師言行、違紀違規、生活起居等方麵。這些事件的產生,如果追根溯源,是高校自身的管理存有漏洞、製度本身存有問題或執行不到位、師德師風出了問題、服務保障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使用管控的手段,管控隻能是在輿情處置的前期,為了防止輿情進一步發酵引發社會不良影響而采取的措施,接下來要做的,是態度端正的認真反思高校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提升質效、化解矛盾,與此同時,做好學生的正向引導,讓學生看到學校和老師直麵矛盾不回避的態度、真誠解決問題不敷衍的原則,既不矯枉過正,也不文過飾非,在網絡時代這個公開透明的大環境下,展現依法治校、立德樹人的高校形象,讓學生、家長、社會通過事件正確看待學校、了解事實真相,讓學生明辨是非、健康成長,形成正確正向的思維導向。

  著眼“管理”與“育人”的協同發力,把握好“管”與“育”的關係。網絡輿情對高校而言,可以說是一次有“痛感”的“體檢”。特別是主要由學生參與的網絡輿情,在輿情應對和輿情平息後的反思中,大都會把重心放到學生管理上來,采取的手段大多是“管”而不是“育”。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群體,有著突出的學習模仿能力、超強的思辨創新能力,但同時他們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修正的成長階段,部分大學生缺乏對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的正確把握與理解,不能很好地辨別是非曲直,情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容易被煽動和蠱惑,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必不可少。但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在網絡輿情的處置過程中,管理要杜絕“過度”、增加“溫度”,要有效地將管理與育人熱騰騰地結合起來,多做“疏”和“導”的工作,要研究學生的心理、著眼學生的成長,把輿情事件的處理變成學生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明理增信、遵紀守法、文明上網,真正使教育有“情”有溫度,使管理有“理”有力度,最終達到育人這個教育的最終目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作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貫穿到一切工作中去,把應對網絡輿情的過程作為全麵檢驗和提升自身教育、服務、管理水平的礪金石,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立場,把握好處置過程中的情、理、度,變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教育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培養出道德修養高尚、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