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北方工業大學“鄉”約盛夏,遇“踐”紅色太平街村社會實踐團紀實
2024-08-02 14:12
作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大學生青年在廣闊鄉村“大思政課”中增長才幹。北方工業大學機材學院“鄉”約盛夏,遇“踐”紅色太平街村社會實踐團自7月1日起曆時31天,前往北京市平穀區太平街村堅持每天從早到晚在村子裏開展實踐工作,完成了鄉村一線調研、探訪紅色地標、鄉村特色活動設計與籌備、特色農產品直播銷售、特色非遺手藝傳承及體驗、旅遊宣傳冊設計、IP形象設計、宣傳牆設計與建設等20餘項專項實踐,將課堂學習的專業知識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服務鄉村振興,力求知行合一。

  1. 追憶崢嶸歲月,賡續革命精神

  《地名誌》記載:太平街“明代成村,屬負廓社,民國初年屬於西關,原名北岔子。1947年土地改革時,改稱北辛村。1958年改稱太平街村,現稱太平街”。在太平街村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有無數黨員前赴後繼為村裏的發展披荊斬棘、櫛風沐雨。實踐團深度對話有近30年黨齡的村委基層黨員王玉芬,通過她的講解,成員們深入了解太平街村村民的生活變化,感受著那份堅定不移的信仰的力量。成員還共同前往平穀區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平穀區博物館參觀學習,走進那段浴血奮戰的紅色歲月,重溫崢嶸曆史,傳承革命精神。

  2.青春獻鄉村,文化潤心田

  鄉村振興,既要塑性,也要鑄魂。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在實踐的一個月間,實踐團聯合太平街村委開展3次“村晚”文藝演出、1次“以漆為筆,以水為畫”的非遺漆扇DIY活動,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盛宴”,據統計村晚活動覆蓋村民約300人。

  太平街村的麵塑作為平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曾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對外交流展出。實踐團全體成員共同采訪了80多歲的麵塑傳承人孫懷義師傅,共同與孫師傅學習麵塑手法,並通過短視頻平台展示和推介麵塑技藝。

  3.扮靚新農村,賦能美麗鄉村建設

  實踐團成員運用專業知識,耗時半個月敲定了太平街村Logo及文化牆的設計方案,並為太平街村設計專屬文化宣傳冊。通過抖音、小紅書、微信等渠道發放和傳播,有效瀏覽量超五千餘次,有效提升了太平街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精美的文化牆為村裏增添了新氣象”太平街村黨支部書記金永利說,“實踐團們設計的文化牆和logo為太平街村村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導向,成為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風景線。”

  4.直播助農促發展,致富鄉村振興路

  在實踐期間,實踐團開展了兩次直播時長總計3個小時,通過實踐團細致的介紹和積極與觀眾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平穀鎮玉米深得網友喜愛,據統計,通過實踐團成員宣傳累計下單60餘人次。直播結束後,實踐團與村委一起精挑細選玉米、剝葉去絲、現場打包,快馬加鞭送上客戶的餐桌享受最新鮮的美味。利用直播帶貨的方式,擴大農副產品宣傳“廣度”、提升了產品銷售“熱度”、加強了助農增收“力度”,以實際行動幫助果農銷售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實踐團成員見證了首都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堅實步伐。實踐之路,讓工大學子深刻認識到,服務社會、貢獻青春的最佳舞台就在腳下這片熱土。隻有腳踏實地、深入基層,才能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隻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攜手並進,才能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