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陳勝偉)1990年,一位碩士學者,在畢業後選擇了到高校從教,從此他紮根高等農林教育30多年,為學生成長之路點亮明燈。作為教師,他兢兢業業在教學一線奉獻數十載,培養無數“三農”人才;作為科研人員,他在果樹優質安全生產領域不斷攻克難題、攀登高峰;作為科技特派員,他常年深入果園實地指導,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力量。
他就是徐凱,中共黨員,博士,浙江農林大學園藝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在浙江農林大學,如果有人問:農林高校的好老師是什麼樣子?老師和同學都會說,徐凱教授就是好老師的樣子!
在三尺講台踐行立德樹人
談起選擇到高校做一名老師的緣由,徐凱的想法很純粹:自己出身農村,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均是果樹專業。改革開放後,果樹、蔬菜、花卉、茶葉等園藝產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和賦能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園藝領域的人才需求量極大,極為熱愛專業的他,希望自己能做個“比較合格”的果樹學教師,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園藝人才……
一晃眼,他已經從事園藝教學30多年。徐凱一直認為,要把專業辦好,培養學生對它的熱愛是前提。中國是世界最大園藝生產國,在生產和科研的很多方麵已居領先水平,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專業對於強農興農、鄉村振興和賦能美好生活等方方麵麵的巨大價值,自豪感與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這對專業學習大有裨益。
徐凱十分注重教書與育人並舉,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三農情懷、生態理念、浙江精神等豐富的思政元素,細雨潤物地融入課堂的每個角落。他認為,學生除了要把專業基礎知識吃透,更要到產業一線看看和做做,去切身感受自己專業對富民強國的貢獻,理解其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的作用和意義。
“為什麼有的同學會在課堂上打遊戲呢,本質上還是你的課堂不夠吸引人。”徐凱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怎麼獲取知識、用活知識,增強自學力和提高發展力。引導學生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在前人矛盾的觀點中,學會發問、對話和求索,當他們通過辛苦的試驗研究,取得可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新結果時,從中也能享受到遊戲通關般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學術抱負也自然得到提升。”
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徐凱堅持“教學跟著產業走”,把學科最新成果及時融入到教學中,著力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法創新,強調打造“對話、開放、能力、問號”新課堂。為了讓課堂互動多起來、活起來,徐凱積極提倡“質疑精神”,重視培養學生審辨力和創新力。為了上好專業核心課,他傾心“金課”建設,主持將《設施園藝學》建成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線下一流課程,《園藝專業綜合實習》成為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除嚴謹負責的專業態度之外,徐凱更能用自己對教學的熱愛,去影響和感動學生。他經常建議學生,多培養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愛好:“大學生正值青春大好年華,培養些有益的愛好,是今後幫你麵對失敗、挫折等人生逆境最好的朋友。”他的研究生王胡靜說,“徐老師時常會詢問我們的實驗進度,給我們解答科研上的疑惑,更注重引導大家知農愛農。在生活中,老師也常常對學生噓寒問暖。徐老師是老一代教授的典範,認真負責、溫文爾雅”。
在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
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自己就應該有更多的知識儲備。30多年來,徐凱在教學的同時,一直立足果樹學研究前沿,主要從事果樹品質形成機理、豐產優質安全栽培方麵的研究,這也為他教學提供了最新鮮的素材。談及數十年堅守在園藝領域的原因,他不假思索道“因為喜歡”。因為喜歡,他樂做服務果農的“科技誌願者”,幾乎跑遍了浙江所有的水果產區,奔走到果農最需要的地方服務鄉村振興,而所服務果農致富後的笑顏,亦能一掃他的疲憊與艱辛。
數十年來取得的教學科研成果,亦是他將熱愛做到極致的寫照。截至目前,徐凱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和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培養研究生30餘名;參編教育部“麵向21世紀課程教材”2部,主編或參編其他學術專著8部;其主持完成的 “柑橘安全高效標準生產技術體係研究”課題,累計推廣應用“楊梅、獼猴桃綠色生態化栽培”“柑橘數字化花果管理”等技術30多萬畝,累計增加經濟效益5億多元。
如何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如何破解種植技術的難題,如何幫助農民持續致富,是徐凱一直在思索的命題。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他堅持十多年擔任省科技特派員,領銜的團隊有12名省科技特派員、6名省農業產業技術服務團隊專家。他帶領團隊長期奮戰在鄉村產業振興一線,在防台防汛防旱、疫情複工複產等曆次科技支農活動中衝在前,助力農戶農企提質增效。
據不完全統計,他先後服務黃岩平田鄉高山楊梅生產基地、餘杭三水果業有限公司、富陽林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果樹生產單位60多家,生產水平均達全國先進水平;累計培訓和現場指導浙、皖、湘等省各類新農人1.7萬人次,幫助果農實現增收2.6億元;學員中有126人成為果樹高級園藝工、53人成為果樹技師,很多都成為各地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多次獲評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個人、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省首屆農村實用人才農業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指導的果農丁金水、盧有學獲省農村實用人才農業技能大賽金獎。
在服務中,徐凱對於果農的切實需要問題,總是問得很細、聊得很深。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帶領工作室先後為浙江多地果農、花農拍攝生產技術指導微視頻、編寫電子手冊,為春耕複產作出極大貢獻;每到寒暑假,他們帶上科技資料和最新成果,走出學校、走出實驗室,利用休息時間分赴全省各地的田間地頭,給農民朋友送上春耕備產的科技資料、增產增收的科技指導等“科技紅包”,堅持把論文寫在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把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課堂內外踐行初心使命
“園藝園藝,說白了,就是研究怎麼樣把花種得更豔麗,果實種得更甜酸爽口,菜種得更營養健康。”徐凱道,“它是一門非常實用、能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學科,是實現兩山轉化的主要通道,所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特別重要!”
徐凱成為浙江農林大學老師的時候,該校園藝學科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學生不多、老師很少、實踐平台也不好。每找一個實習實訓基地,常要費盡周章,然而園藝學科實踐性極強,這對教學影響很大。就是在那個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內心悄悄發芽:一定要在校內外建設大量“親”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自家果園、菜園、花園”裏“學技、練功”。
為了這個目標,徐凱不斷努力著,堅持科教聯動和產教融合,把自己豐富的社會服務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先後主持建設了校內外各類實踐教學基地16個。如今,他每年指導園藝、農學等涉農專業學生300多人次到相關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園藝專業綜合實習等實踐教學活動。相關基地也提供了一批優質實踐教師、讚助教學經費130多萬元,這些基地的自主建設投入達3.5億元,為園藝、植保等涉農專業的3000多名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實踐平台。
“教”的質量變高了,“學”起來自然更有動力。憑著這樣的理念與課堂教學更新,他近8年教學業績考核均為A,育人成績斐然。園藝學生的“出廠”質量愈來愈高:他指導的本科生58.3%考上研究生、25.1%考取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一大批“有誌向、願下去、留得住、能幹好”的新園藝人才,已經接過接力棒,繼續在園藝田野上不斷耕耘與成長,主動耕耘在服務鄉村振興的舞台上。
在付出的同時,徐凱教授也收到了一係列沉甸甸的榮譽:全省首屆農村實用人才農業技能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省“互聯網+教學”優秀案例一等獎、省線下一流課程,以及校教學名師、三育人先進個人、本科優質教學教師特等獎、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獎項。如今,他還當選教育部高等學校植物生產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楊梅分會常務理事、浙江園藝學會常務理事、省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省果品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專家和浙江省水果產業協會特邀理事等。
從教三十餘年,徐凱再過幾年將退休走下教學講台。為了“後繼有人”,他一直著力於做好“傳幫帶”,領銜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力求深度做實做細產學研協同育人。在他的努力下,工作室青年教師將“課比天大”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近三屆連續獲校青教賽最高獎,他指導的陳雯、高永彬等老師連續獲浙江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
談及今後,徐凱笑著說:“即使我現在退休了,也是很放心的,學科的‘後浪’們大都快速成長起來了,教書育人肯定會比我們這一代人做得更好,浙江農林的園藝教育事業已經後繼有人了!”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