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王特)5月18日下午,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動物標本展示館正式開館。泰順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向該館捐贈了珍貴的具有溫州特色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的標本。
黃腹角雉
據介紹,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黃腹角雉位於濕地展區,栩栩如生的一對黃腹角雉讓人忍不住駐足觀看。除了濕地展區外,標本館還布設了海洋場景展區、森林展區和係統分類展區,現有浸製、剝製、幹製等標本1000餘種。
“標本包含了低等的刺胞動物到高等的哺乳動物,其中海洋動物500餘種,如海葵、珊瑚、沙蠶、貝類、甲殼動物、棘皮動物、魚類等;陸生動物500餘種,如蚯蚓、昆蟲、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展示館有國家級保護動物70餘種,如棱皮龜、綠海龜、揚子鱷、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卷羽鵜鶘、穿山甲等一級保護22種,中國瘰螈、烏龜、平胸龜、白鷳、領角鴞、獼猴等二級保護50餘種。”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永普教授對第一批來到標本館上課的學生們介紹道。
可口革囊星蟲
當學生們移動到一罐並不起眼的軟體動物標本麵前,張永普教授停下了腳步,拿起了它並自豪地向學生們介紹:“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吃過的人都知道它非常‘可口’,所以當我們的首任係主任葉正昌先生和他的老師陳義在1958年第一次於溫州一處灘塗發現它的時候,將其定名為‘可口革囊星蟲’,這也是當年他們親手製作的標本。我們溫州人叫它泥蒜,泥蒜凍可是非常可口的。”
據悉,館藏標本中,有80%都采自溫州地區。標本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展示標本中,學院曆屆學生野外實習、學生開放性實驗和教師科研課題所采集的標本達600餘種。其中,展示館的浸製標本由動物學教師親手製作,葉正昌和鄭漢淼兩位先生製作了部分海洋魚類標本;張永普教授製作了刺胞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標本;應雪萍教授製作了甲殼動物標本;柳勁鬆教授校核和鑒定了展示館中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剝製標本在標本館的早期建設中,原杭州大學陳永壽先生對海洋無脊椎動物標本鑒定進行了悉心指導。
“科普教育基地是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在推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科普助力‘雙減’等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目前,溫州已建5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25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82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溫州大學動物標本展示館作為溫州大學非生物專業學生生命科學教育基地、大學生素質拓展基地以及溫州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短期內接待參觀人次已達上萬。”溫州市科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