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愈發顯著,已成為驅動區域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作為出版2900種優質的科技和醫學期刊的國際出版機構,同時也是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於知識管理的信息科技公司,愛思唯爾深知知識基礎設施對於促進科技創新、加速產業升級、提升區域競爭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一直致力於幫助科研人員和機構推動科學進步和創新,提供數據驅動的洞察及解決方案,為區域創新發展各個關鍵環節的決策提供支持,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圖:李琳女士在2024浦江創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科技創新中心孕育高質量科研,夯實城市發展創新基石
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創新資源的集聚地和創新活動的策源地,為高質量科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們對全球20個以創新競爭力聞名的城市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近五年來(2019~2023年),中國城市的科研產出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其中北京和上海在科研產出的總量上處於領先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科研實力也在迅速崛起,其科研產出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9%。與此同時,中國城市的科研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在這裏,我們將被引用頻次在前1%的論文稱為“高被引論文”,以此作為觀察高質量科研的一個維度。根據愛思唯爾對全球20個城市的分析,過去五年中,深圳、上海、北京和香港四個城市在高被引論文增長率排名上包攬前四。研究數量和質量的同步增長,使得這些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麵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並形成了以各自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創新中心。
在對全球20個城市的分析中,我們還發現,不同城市的學科發展各不相同,這反映了他們不同的科研和人才基礎、戰略布局和政策導向。中國城市在物質科學領域的產出占比領先,而北美和歐洲城市的優勢則體現在健康和生命科學領域。我們還可以觀察一個城市在具體產業領域的發展。以上海為例:人工智能是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在該領域的科研產出以年均24%的複合增長率激增,高於中國和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遠遠高於上海全學科10%的總體增長率,展現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彰顯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勁實力與巨大潛力。。公開數據顯示,2018-2023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人工智能企業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800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3%。這個例子印證了一個顯著現象:隨著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城市的優勢產業與優勢學科往往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產學深度互動成就科學創新,合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大學和科研機構是城市科研產出的重要力量,而它們對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貢獻卻遠遠不局限在學術發表方麵。我們看到,大學和科研機構通過與產業界夥伴的緊密合作,助力知識發現、傳播和應用,進一步推動創新生態係統的價值創造。愛思唯爾正在與學術界共創一個學術評估框架,從資源投入、人才培養、知識創造、科研成果和經濟社會影響這五大方麵進行全麵的觀測。
應用這個框架,我們分析了埃因霍芬理工大學(TU/e)在推動創新和促進地區發展方麵的作用。荷蘭著名的創新高地——埃因霍芬地區的布雷恩波特(Brainport)智慧港彙聚了醫療科技領域的先驅飛利浦、半導體光刻的領導者阿斯麥(ASML)、在汽車和互聯技術方麵有卓越創新表現的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和VDL工業集團等業界巨頭,以及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在這個生態係統中,大學與產業多方共同參與、協同合作,形成了強大的創新合力:飛利浦、阿斯麥、恩智浦、VDL等產業界重要公司和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等知識機構,聯合組成智慧港董事會。愛思唯爾數據顯示,埃因霍芬理工大學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成果斐然,合作發表的科研成果占比高達14%,這一數字在歐洲高校中也是領先的。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近半數(46%)的產學研合作論文,其合作企業均來自本區域,成為地方大學與行業共同推動區域知識和科技進步、助力區域向尖端和產業化發展的典範。區域內產業界與大學的深度融合,在半導體光刻技術、汽車和互聯技術、醫療技術等方麵成就了許多開創性突破、取得了商業實踐上的成功,為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它們也共同增強了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科學研究能力,並推動該區域不斷拓展科學前沿。
中國的城市也從科研與產業的互動中受益良多。愛思唯爾與合作夥伴在分析2016到2020年科研產出與專利之間的聯係時發現,中國的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科研產出高地,極大推進了全國的科技創新。以上海為例,我們看到,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專利與上海科研產出之間聯係非常密切,展示了上海為本地和區域產業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基礎。
愛思唯爾助力知識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區域高質量發展高地
區域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強大的知識基礎設施的支持。這不僅包括對人才的投資、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先進的設備設施,還包括“無形的能力”:如推動政府、科研人員和產業之間合作的能力、運用數據和智能來規劃、指導、實施科研戰略的能力,促進知識在更大範圍共享和流動的能力,等等。在區域創新“無形的能力”建設中,愛思唯爾能夠提供必要的資源、工具和平台,促進各方協作,共同推動區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首先,愛思唯爾致力於提供深入的信息分析與洞察,助力全麵且清晰地把握科研與創新生態係統的全貌,評估自身競爭力,製訂科研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
同時,愛思唯爾致力於加速知識的傳播與發現。我們支持科研人員發表研究成果,促進全球學術交流,確保研究內容真實可信。同時,借助愛思唯爾多款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斷提升科研發現的效率。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我們從科學共同體的實際需求出發,對生成式AI技術的應用進行創新和嚐試,解決科研人員在科研效率等方麵的挑戰。我們開發的生成式AI工具基於可信內容,采用可靠技術,與研究界共創,極大節省了研究人員的時間,使搜索與發現過程更便捷、快速和個性化。以今年1月推出的Scopus AI為例,它基於全球領先的科技文摘與索引數據庫Scopus,幫助科研人員提高文獻精準發現和概括的能力,快速探索科學問題的全貌,獲得跨學科視角,拓展認知邊界及全球視野。
最後,強大的基礎設施還意味著區域內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等各方可以就共同目標和協作方式達成一致、互相支持、高效工作。在這方麵,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例如,愛思唯爾通過共建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可以實現科研數據的有效鏈接和分享,推動科研合作,並且對外充分展示科研成果和社會影響。在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個科創中心,我們已經幫助很多機構成功搭建了這樣的平台。
科學驅動的創新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正在並持續發揮關鍵作用,科技創新中心也越來越重視科研,並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愛思唯爾將繼續與科研界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衡量和評估科研投入及其成果的影響。我們願意與科創中心攜手合作,推動和完善知識基礎設施建設,在數據智能的支持下促進知識的流動,支持產學研合作創新,為高質量區域發展貢獻力量。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努力,不僅能激發區域科研和經濟活力,也將為全球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福祉作出貢獻。
作者:李琳,愛思唯爾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