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本土,昆明文理學院綻放“科研之花”
一到節假日,王婷的身影都會出現在雲南少數民族村寨裏,探訪傳統技藝的傳承人,了解傳統技藝的現狀,想要為少數民族瀕危國家級和省級非遺傳統技藝尋找一條走向市場化的路子,實現傳統技藝的永續傳承。
王婷是昆明文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副教授,在紮實的實地調研基礎上,2021年她申報的科研項目《雲南少數民族脫貧區瀕危非遺傳統技藝市場化的內生動力研究》,成功獲批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左二 王婷副教授)
在王婷的研究中,她提出“政府·非遺技藝傳承人·市場”三元主體聯動的內生動力機製思路,希望構建非遺技藝文化生態保護區,實現非遺產品的生活化,並構建高校特色學科專業與非遺企業共建的“產·學·研·銷”協同育人的發展模式。
“這個研究項目中總結的經驗,我們將在全省民族地區推廣,幫助少數民族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經濟社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傳承技藝。”王婷說。
王婷的科研成果是昆明文理學院堅持以科研立校的一個縮影。作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昆明文理學院多年來“立足雲南,服務區域”,積極開展綜合性、特色化、前瞻性地研究和社會服務。“僅2021年就獲批立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個,其中,1個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項目是自2000年該項目在雲南設立以來,第一次有民辦院校成功獲批立項。”昆明文理學院科研處處長何躍介紹。
要實現科研立校的目標,就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撐。
人才從哪裏來?
近年來,昆明文理學院推出一項項人才措施,傾力築巢引鳳,彙聚天下英才。“對於緊缺的博士人才,學院出台了《昆明文理學院博士引進、培養暫行辦法》,給予一次性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待遇。對引進高學曆高職稱的‘雙高人才’,采取‘一人一議’的薪酬政策,確保引進成效。所有引進人才的家屬一律幫助解決工作。”何躍介紹。
除了引進人才外,昆明文理學院還著重內部培養,推進“海外博士培養計劃”“中層管理青年幹部研修班”“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項目”“專業帶頭人培養項目”“校級教學團隊”等師資培養項目,支持教師提升學曆、職稱、業務能力與水平。目前學院已資助46人攻讀博士學位,多位教師先後獲得“雲嶺教學名師”“雲南省師德標兵”“雲南省五一巾幗標兵”“雲南省高校優秀輔導員”“雲南省高校優秀班主任”“雲南省最受學生敬佩輔導員”等稱號。
目前,學校有專任教師800餘人,並有國內外名校名師、行業導師等外聘教師300餘人。其中,有教育部及雲南省相關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成員,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占專任教師總數比例超過4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曆者占專任教師總數比例超過70%。
人才有了,科研設備和研究平台也不能缺。“隻要是科研項目切實需要的,學校都盡全力滿足。”何躍說。按照科研實驗實訓的需要,昆明文理學院分次分批配足、配齊、配好相關設備。截至目前,學校的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逾1億元,圖書館藏書187萬餘冊,校外實習基地165個,科研配套的實驗室、學術報告廳等一應俱全,還實現了“智慧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在“立足雲南,服務區域”科研導向的帶動下,昆明文理學院將科研融入到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中去,結合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的特色文旅、非遺技藝、思政教育,聚焦鄉村振興接續脫貧攻堅中新型城鎮化對策,組建“一帶一路”沿線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為國內外“一帶一路”國別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搭建溝通交流平台……
近年來,昆明文理學院產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出版專著、教材135部,發表學術論文上千篇,獲國家專利授權19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4項,累計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4萬餘人。自2019年至今,學校連續三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優秀西部計劃項目辦”。
“昆明文理學院將始終堅持‘科研立校’的初心,關注學生的個人素質和精神成長,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也希望在‘科研立校’初心的影響下,在學生的心中種下科研的‘種子’,相信這顆‘種子’終有一天會開出新的花朵。”何躍說。
(來源:人民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