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 | 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張立棟:教育是“慢燉”的藝術
◆ 人物名片
張立棟,中共黨員,現任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高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校長,省特級教師。他提出 “四會、三學、五環”九年一貫製的階梯式思維課堂,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秉持著先教做人,再教知識的理念,延伸出了關於“仁愛、健康、智慧、責任”四個維度的“四葉草”評價體係。為建設高品質學校,他提出和潤教育的主張。通過構建和潤課程,實現和潤教育,浸潤學生心靈,促進精神成長,注重特長發展,成就學生夢想。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26篇,編寫論著6部,主持並承擔研究省級以上課題12項。
“教育跟世間萬物一樣,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回歸到最簡單的東西,不就是一撇一捺嘛,一個大寫的‘人’啊。”
——張立棟
校說新語
jiàn gōng lì yè
建 功 立 業
原意:建立功勳,成就大業。
新意:37年教育生涯,張立棟走過人生的兩大階段。在前25年,他從執教一路走到校長,將素質教育帶到不同的學校中,獲得山東省十佳校長等諸多榮譽,走到了職業的高峰。在2009年時,他卻清空一身榮譽,從零開始,來到杭州二次“立”業,真正將東城實驗學校立起來,強起來,從“第一”走向“第一”。穩紮穩打,一步一行,積跬步而誌在千裏,張立棟堅持沉下心來做慢教育,做品質教育,始終不停下“追逐”人生的步伐。
△ 與張立棟校長教育經曆相關物件
物件介紹——開學典禮照片
這是一張老照片,拍攝於張立棟來到杭師大東城實驗學校的第一次開學典禮。十幾年前,再次重新踏上“創業”征途的張立棟來到了杭州,也決心潛心十年,讓東城實驗學校從“第一”走向“第一”。這張照片象征著東實新篇章的開始,見證了師生們的成長足跡和東實十餘年的奮鬥曆程。如今,張立棟對教育的追求永遠沒有終止,未來十年,東實將繼續朝著高品質學校的前進道路穩固發展。
(完整專題頁麵請戳“閱讀原文”)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陳昊昱 胡語彤)南方的冬日裏,風裹著潮濕的寒氣,一陣一陣往人的骨頭裏鑽。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下簡稱“東實”)的校長室卻溫暖如春,張立棟校長穿著挺括的黑色西裝,正伏案辦公。
他來自齊魯大地,來杭十多年了,卻依然受不了南方的冬天。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空調開到適宜溫度,因為他不想“笨重”地辦公,更不想因寒冷而失去應有的工作效率與精神樣貌。
從1984年畢業工作至今,他走過37年光陰,獲得過無數榮譽與頭銜,也創造過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成績,早就能夠完美謝幕了。
可他,始終麵向教育,邁著鏗鏘有力的腳步前行。
“累是有的,但最大感受是,做教育特別有意思,也很有意義。”30年堅守著校長崗位,張立棟由衷覺得快樂,因為他所做的努力,發揮出了作為“校長”的最大價值——帶動教師,培育出了一支最好的團隊;改變學校,打造品牌與口碑;完善教育,影響每個孩子的成長與未來。
“做校長這件事,我永遠不會厭倦。”張立棟校長笑著說。
山東省的十佳校長
張立棟一直認為,教師都是有主見、有素養的知識分子,跟他們“打交道”,不能靠行政,而是要靠個人的魅力和品格。
在最初從教的六年,他也是這些知識分子的其中之一,在棗莊三十中,懵懵懂懂而又兢兢業業。
“從來沒有想過會當校長,當時就隻想,我既然當了老師,就要做好學科教學。”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年輕時的張立棟深以為然。作為語文老師,他抓語文學科教學質量,作為班主任,他更重視引導孩子學會做人,打下人生底色。
等不知不覺走向了管理崗,張立棟同樣堅持這句話,管理者就是把自己的事先做好,作為一種示範,讓別人能夠信服地跟著學。
1990年,棗莊市有位小學語文教研員退休了,當地教育局希望能從中學優秀語文老師中挑選一位繼任,很快就選中了張立棟。同樣是教育崗,但教研員意味著有更多深入研究教育的機會與更好的平台,張立棟欣然前往,成為當時當地教育係統內最年輕的教研員之一。
不到一年,張立棟就被派去上海交流學習。等他回來後,另一個調任通知來了:前往市教育局一所直屬小學擔任副校長。
1994年,張立棟晉任校長,從此以後,他再沒有離開過校長崗位。
張立棟剛進入市直屬小學時,這所小學過於重視成績,整個學校都在追逐冷冰的分數,卻又力不從心。可以說是缺乏特色,缺乏成績,更缺乏優勢,這是張立棟首先想改變的。
於是,他選擇從學校一直忽略的舞蹈切入,請著名的舞蹈老師、開設諸多舞蹈課程和項目……一係列重點培養舉措讓學生們有了更多跳舞的機會。久而久之,這所藝術短板學校憑借舞蹈優勢與特色走向了全國。藝術培養力度的加大也讓學生的評價體係從分數評價走向了等級評價,讓應試教育走向了素質教育。
1999年,張立棟再次迎來崗位調動,調任市教育局直屬的棗莊市十五中校長,這一當就是十年。
在當時,小學校長調任中學校長是鮮少的,張立棟這次調任可謂是“臨危受命”。
作為當時地區最優秀的中學之一,棗莊市十五中正麵臨著升學率滑坡的危機。張立棟一來,就重點抓住學校生源好、家長素質高的特點,重新帶動學校素質教育發展。
張立棟首先利用豐富的家長資源,讓交警、科技人員、技術人員等從事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課堂,憑借經過專業審核的教案,給孩子們帶去一堂堂別開生麵的課。家長的參與提高了孩子們的見識與涵養,將“德育”二字真正做到了生活化。
張立棟想,哪怕隻有一半孩子對這些課外知識有印象、能吸收,哪怕隻有幾個孩子,因這樣的課堂產生了向往,甚至點燃了夢想,這些舉措便是有價值的。
這便是素質教育的意義所在。
五六年後,張立棟不僅守住了這所中學的品牌,還讓學校成功地成為了山東省十大素質教育示範校之一。
2008年,張立棟的職業生涯已經到達了無數教師理想的高度,特級教師、山東省十佳校長,山東省勞動模範……多重榮譽加身,在外人看來,他甚至已經沒有什麼理由需要再拚搏了。可在2009年,張立棟卻毅然決定奔赴杭州。
主動清零,45歲再創業
2009年,為提升九堡基礎教育水平,杭州市九堡中心小學(同年更名為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麵向全國招聘校長,100多位候選人,張立棟又被選中了。
“如果我不來杭州,可能就會耽於現狀的安穩與成功。”張立棟不希望就這麼走到職業盡頭,更不想因一時的成功而“滿足”。為了不給自己留遺憾,他來到杭州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平台。
“無困難不張立棟”,用這段話來形容他的幾次調任尤為貼切。張立棟來杭,首要任務正是要改造、提升處於薄弱中的杭州市九堡中心小學。
當年,九堡經濟還遠遠沒有“跑”起來,基礎設施落後,建築陳舊,九堡中心小學更是樣樣指標墊底的“後進生”。張立棟站在校園裏,仿佛重回了1991年那所棗莊市教育局直屬小學。但是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又一下子把他拉回了現實。
杭州是典型的南方城市,冬天的冷濕氣很重,室內比室外還冷,夏天則熱得像個蒸籠。張立棟來時正值8月,高溫持續了半個多月,太陽底下沒站多久就讓人眼前發暈。這是他之前從未感受到的炎熱。
“有機會就不能放棄,人生要有追求。如果想要安逸,我就不來這裏了。”張立棟很清楚,自己麵臨的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和一個巨大的挑戰,可以說,這是他從45歲開始的“二次創業”。
但他反倒心中澎湃,因為這樣一個沉底的學校,潛力和空間是無限的,“做校長最大的價值就在這。”
麵對這個艱巨的挑戰,張立棟先讓自己徹底靜下來,褪去名校長的過往,“一所學校,一位校長,一切清零,從頭開始”。好在,他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而是背靠杭州師範大學東城教育集團的專家團隊力量,尤其是時任集團理事長林正範先生的引領和支持,使他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首先,人總是要先去適應環境,再去改變環境。”張立棟把空調當暖氣過冬,沒離開過麵食的胃也逐漸適應了天天大米飯的日子。吃久了杭州清淡的飲食,張立棟笑說,吃山東的辣椒反而有些不習慣了。
“未來的十年,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張立棟定下一個目標,十年做好一所學校,不僅是江幹,甚至是杭州,是全國的好學校。他相當堅決,一開始就定下了十年發展目標,沒有為自己留下退路,“這件事就是我到這裏的價值,不實現就不算有價值。”
“不信我花十年,做不好一件事。”張立棟說。
明確目標,他便定方向,劃路徑,一一清晰分明,傳達給管理團隊的每個老師:前三年要抓規範,打基礎;中間三年要抓精細,重過程;後四年則要抓精致,求品質。
“教育光靠苦是不一定能做出成績的。”張立棟說,做教育欲速則不達,一口氣吃不成胖子。要穩紮穩打,慢慢地做,更要有方針、有方法地做。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